关于孔子(公元前 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有很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但是,不为人知的是:故事中的两个小儿,其中之一是春秋时期莒国的一位著名神童项橐(tuó)。
当时的项橐才7岁。据说孔夫子被难住以后,开始并不甘心,就出了几个问题想为难项橐。孔子说:“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
项橐道:“不可戏我。”孔子说:“童叟无欺。”
接下来,孔子就问道:“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
项橐张口就答:“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该项橐提问了,他稍一停顿,就提出了问题:“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
孔子说:“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
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
孔子说:“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
项槖道:“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
孔子说:“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
项槖道:“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
孔子面赤语塞,只得拜项橐为师。这就是《三字经》里说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故事。这段典故记载是发生在孔子东游时。而事实上,这次东游、是孔子专门而来的。
此前,孔子曾夜观天象,发现“东南上空有一巨星生辉,星光直射莒地”,据此推断“国家之栋梁,天下第一才人”将在莒地降生,于是带领弟子东游,寻访此人。
孔子他们一路行走、进入莒国境内后,来到一个层峦叠嶂、山明水秀的地方。人杰地灵之所、必然生非凡人物,孔子果然在此就寻访到了项橐。
项橐是日照岚山碑廓镇袁家庄人,现在的圣公山就是因他而得名。传说项橐从一出生、身上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冰雪聪明,而且刀枪不入,只有家乡一种茅草能伤到他。
围绕着这种茅草,也有一段传奇:其母魏氏勤劳贤惠,怀孕了还仍然和邻居姑嫂二人到幽儿崮挖药材。这一天,她在挖药材时,生下了一个男孩。邻居姑嫂前来帮忙,用随身带的柴刀剁、铲子铲,忙活了一大会儿,仍然没把母婴相连的脐带截断。
正急得满头大汗之际,魏氏想起平时经常被茅草叶子划破手指、劙(lí)破脚脖,于是就让姑嫂二人用茅草试试。这一招果然奏效,一劙两断。接着,嫂子抱着孩子,姑子搀扶着魏氏,一同回了家。
魏氏的丈夫听说妻子在山上生了儿子,赶快出门相迎。等见到孩子时,看他生得天格方圆、地格饱满,就脱口而出道:这孩子长得像个小橐(口袋),就叫他橐吧!
民间传说中,项槖就是这样出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