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寻麓书馆
城市,一座永不熄灯的巨大舞台,上演着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同时也细腻地编织着每个人的日常。在这个由无数个体故事编织而成的城市大背景下,公共空间成为了人文交流的纽带。
转眼,“献给城市的人文礼”已经来到了第三周。上周,林小英、池晓两位老师与我们一同探索了教育标准化之外的时空;梁中和、周鼎两位老师分别从“如何看待不确定?”“如何与Ta人共存?”两个角度,从他们的经历、观点出发来启发我们确立自身;“当代娜拉”苏敏阿姨,也带着她的书首次做客成都,带我们看到家庭以外宽广的世界与有趣的人;还有荞麦、沈洋、蒋莱三位老师,跟我们分享、探讨了“生育”与“母职困境”……
本周,我们将继续和许慧琦老师深度探讨中国“娜拉”们的出走之路,和泓舟老师一起换个角度聊聊女性身份的不同面相,和岱峻、雷颐、龚静染三位老师聊聊被历史湮没的李庄,还有不同职业在中亚世界的社会观察、关于移民背后的残酷真相以及90后作家们用文字从不同角度探索自我等一系列精彩交流,文末更有彩蛋福利等待你的解锁!
新时代的“娜拉”:从女性出走到母职
焦虑
许慧琦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系博士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泓舟
《我不想成为伟大母亲》作者
看理想《母职难题:无限人生书单第12季》主讲人
王淼淼
寻麓书馆主理人
内容简介
女性的出走,是自我觉醒的沉默呐喊。家,原本是安全的港湾,却也可能是束缚自由的所在。百余年前,《玩偶之家》传入中国,娜拉以勇敢出走的姿态激励了无数女性,从家庭的桎梏中迈出,追寻独立与自由。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与社会语境中,“娜拉”不仅是独立的象征,也被赋予了“强国母亲”的角色,背负起社会期望的重担。
在《娜拉在中国》中,许慧琦教授以细致的研究,剖析了这一经典形象在中国的变迁与复杂意义,探讨了女性自我觉醒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困境,让我们看到女性在强权叙事与独立追求之间,不断冲突、挣扎、重生。而在《我不想成为伟大母亲》一书中,泓舟则记录了现代母职的压力和个体挣扎,展现了当代女性在家庭、职场双重压力下的挣扎与自我寻找。
本周六,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许慧琦老师将带着自己的新书《“娜拉”在中国》与作家泓舟,和我们共同探讨历史中的女性角色到当代的独立选择,以及在传统与现代观念碰撞中,女性如何从家庭出走,如何走向真实的自我。
这一出走并非是逃离,而是面向光亮,是为自己书写的人生。
11.09|15:00-17:00
麓湖艺展中心·学术报告厅
我曾路过阿富汗
班卓
写作者、大学老师
著有《陌生的阿富汗》
甜菜
播客《近于正常》
《这里有诗》主播
制作人
内容简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阿富汗是与战争、贫困、恐怖主义等字眼挂钩的异国他乡。“阿富汗”这三个字活跃在新闻报道中,像是一个空洞的没有人的名词。真实的阿富汗是一片怎样的土地?那里的人如何生活?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探寻的勇气,班卓上路了。
2003年夏天,她从新疆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进入了刚刚结束战乱开放入境的阿富汗。作为独自旅行的异国女性背包客,除了条件和行动上的不便以外,她还必须面对性别、信仰的摩擦甚至冒犯。但也因此,她有机会观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阿富汗人,建立了短暂却珍贵的联结。
跟着现役警察在喀布尔街头闲逛,在巴米扬的河谷村庄间搭车又迷路,与坎大哈的一个八口之家同吃同住,穿着布卡逛巴扎而中暑晕倒——班卓曾深刻地路过阿富汗,路过一些阿富汗人的生命。
如今20年过去,阿富汗怎么样了?那些沟壑、深梁与山丘中褐色土坯屋子里住着的人们,那些一旦炮火暂歇就为普通、正常的生活而努力的人们,他们还好吗?
11月9日下午,《陌生的阿富汗》的作者班卓与《近于正常》《这里有诗》的主播甜菜做客寻麓书馆,一起聊聊旅行,聊聊独自出发的女性、遥远未知的他乡,以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阿富汗。
11.09|14:00-15:30
寻麓书馆·麓湖馆·麓客厅
罩袍下的中东女性和她们的生活
姚璐
本书作者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自由撰稿人
视觉中国、海洛创意、图虫网签约摄影师
王家胜
铸刻文化编辑
内容简介
中东,一个被纷争和战火笼罩的地区,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似乎永无止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好奇,那些生活在动荡中的人们是如何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命运如何被时代所左右。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的问题更是让我们深感疑惑:在那些性别极度不平等的国度,女性的生活是怎样的?她们的人生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
带着这些疑问,摄影师姚璐踏上了中东之旅,以“沙发客”的身份深入当地家庭,记录下《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这本书。通过文字和镜头,她试图将那些生活在面纱和罩袍下的女性的真实生活展示出来,让世界看到中东的另一面——一个丰富、鲜活、亲切、真实的世界。
11月9日(周六)下午,姚璐将携她的新书《看不见的中东》与到场读者分享她在中东的观察,讲述那些让她难以忘怀的故事和人。这不仅是《看不见的中东》的全国首场新书分享,也是一次深入了解中东的机会。期待与读者朋友一起探讨这个复杂而又迷人的地区。
11.09|16:00-17:30
寻麓书馆·麓湖馆·麓客厅
我们该过怎样的一生?
阿痴
《问道江南西》作者
刘利
前书店、出版从业者
活动策划
读书博主
小飞
乐府文化营销编辑
内容简介
“我写啊写啊,终于可以确定地这样说起来:我们并不确然地生活在此时此刻,此间此地。只要想,我们可以生活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段时光里……借助一支笔。这样一来,我们便摆脱了某种被囚禁的必然,活着变得复杂和多维度,痛苦有了逃遁,贫乏里也能咂摸出一些趣味。”
这是青年写作者阿痴写给自己的一段话,她本科学习化学,后来转文艺学,毕业后长期在北京工作:房地产杂志社、外商独资出版社、魔幻的本土私人投资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说不清主营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不太爱休息的互联网公司、追求心灵哲学的互联网公司、如泰坦尼克号那样沉没了的互联网公司……为了生活,疲于奔波。终于她决定停下来,开始写作,哪怕写的全是费稿,她也忘我的写着。
刘利,辗转在路上的营销编辑,在成都飘荡两年,我自己喜欢的书做一点微小的事。在和书有关的所有工种里面,最有话可说的,无疑是营销编辑:工作琐碎繁杂,低成就感,并永远需要背锅。运气好的时候,营销编辑的工作帮助作者编辑设计销售,也就是和书有关的所有其他工种,确定意义感,但是他们自己的意义感,却经常在崩溃的边缘。
借着一本关于人如何寻找道路甚至天命的小说,《问道江南西》,刘利和小飞,与作者阿痴一起,聊聊他们的道路,他们的迷惘,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意义感,他们的坚持。
路在何方,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但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瞬间,会想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该过怎样的一生?问心之后,才能坚定前行。
11月9号下午,三个没名儿的“生煎”在这里真诚地邀请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寻麓书馆一起聊聊,或许我们都还不知道路在何方,但这次我们一起敢问!
11.09|14:30-16:30
寻麓书馆·麓湖馆·开垦厅
重新想象女性身份
泓舟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作者
看理想《母职难题:无限人生书单第 12 季》主讲人
刘红燕
大江大海少年影像学院合伙人
教育写作者
口述历史工作者
内容简介
"在今天的公共讨论中,母亲角色和女性自我发展、职业要求、家庭其他成员的种种矛盾冲突,似乎已经被广泛地关注和讨论,但这些讨论又好像远远不够。即便是今天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女性,依然时刻面临着新的挑战:工作性质的转变、子女教育压力的提升以及经济环境的压力,都迫使她们重新做出选择。当可选择的选项看似越来越多时,作出选择的成本与代价却愈发显著。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女性究竟该如何找到真正自我?
11月10日下午,《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作者泓舟,和教育写作者、口述历史工作者刘红燕将在寻麓进行一场对话。两位长期关注女性处境和母职难题的作者、母亲,将共同探讨新时代语境下女性成长的更多种可能性。让我们一起,用开放的想象力重构女性身份和自我表达。"
11.10|14:30-16:30
寻麓书馆·麓湖馆·麓客厅
我们,栖居在何处?
韩晓强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媒介研究公众号“观察者的技术”运营者
王慕洁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师
刘利
前书店、出版从业者
活动策划
读书博主
内容简介
荷尔德林曾诗意地描绘人生,而哲学家拉图尔也提倡我们“栖居于大地之上”。这不仅是诗意的表达,更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自十七世纪起,世界被划分为科学认知的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感受的世界,这种“分岔的世界”构成了现代化的定义。然而,面对生态危机,我们发现自己仍停留在过去的世界观中,未能适应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球。
拉图尔在《栖居于大地之上》中提出,现代化与人类作为生态主体的存在是矛盾的,如果我们继续沿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最终将失去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世界。
11月10日下午,我们将和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韩晓强、四川大学哲学系教师王慕洁以及读书博主刘利一起从拉图尔的这些思考出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和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位置。
11.10|14:00-15:30
寻麓书馆·麓湖馆·麓客厅
我的心必须到自由里去
高临阳
电影导演
编剧
作家
甜菜
播客《近于正常》
《这里有诗》主播
制作人
内容简介
"我必须离开,必须感觉到自己,我和自己必须到自由里去。"
在现实面前,谈“自由”始终是奢侈的,当下尤甚,它意味着放弃一部分和决心逆行。春潮Nov+青年创作者计划最新一册《把空气冲破一下》中,作者高临阳写下偏僻小镇上如惊蛰降临的女吞剑者,以尺规作图仗剑天涯的天才同桌,耳边回响心碎大象叫声的女孩,为了报答一个故事决心交出一切的男人,大雪冰封下湖底用力呼吸的我自己……活在框架外的他们,引诱着我们,引诱我们看清自己,继而试图看清这个世界。
作者高临阳是一位电影导演兼编剧,也是一位不囿于传统框架、令人充满惊喜的写作者,他曾“穷凶极恶”地读,也一直“穷凶极恶”地写,交出剧本,交出小说。他的长片首作《再团圆》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评委会特别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不少影迷在呼唤上映。他敬畏写作,孤独地写了很多年,小说里揉进了他此前的许多岁月,写真实的地点,却嫁接在“奇妙”之上,很像我们共有的对“记忆”的体验:一片迷雾,一切瞬时发生,记忆扭曲,奇怪生长,人置身其中,好像有了可以改变(冲破)的机会。
11月10日周日下午,《把空气冲破一下》作者高临阳,播客《近于正常》主播甜菜,将一起聊聊创作者的坚持和相信,聊聊冰山之下、小说创作者决定不写下的那些东西,以及写作给予一个人的难得的、独有的自由。"
11.10|16:00-17:30
寻麓书馆·麓湖馆·开垦厅
美墨边境难民危机的历史与现实
游天龙
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移民比较研究》副主编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和霍夫斯塔大学法律博士
沈予加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四川大学—成都市“一带一路”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员《四川日报》“夜观天下”栏目常驻嘉宾美国政治问题观察者
内容简介
《移民路上的生与死:美墨边境人类学实录》作为美墨边境移民的第一手民族志,以第一视角呈现了全球移民死亡人数最多的陆地路线上无数生命遭吞噬的过程。作者杰森·德莱昂用多年的边境调查向世界展示,这一巨大人道悲剧背后是美国政府以险恶沙漠为掩护的杀人计划,更是边境两侧政治经济不平等的残酷例证。
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游天龙老师是国际移民领域的专业学者,曾在美墨边境地带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多年。四川大学沈予加老师则深耕国际关系领域,对美国政治有独到见解。
本次活动,我们将与两位老师一起,从历史演变与政治现实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进一步理解失衡状态下的移民个体苦难。
11.09|14:30-16:30
寻麓书馆·麓山馆·报告厅
现代人都不谈爱了吗?
周恺
小说作家
著有《苔》
宿颖
纽约大学硕士
曾任图书编辑
《禁止抒情》作者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在与周遭世界笨拙的互动中,“情感”往往是我们交出的第一份自己,即便在网络留言里大家总是耻于谈爱,但它始终是我们在自己的空间或一些信任关系里,会持续讲述的东西。“不被看见”、“假装一切都好”、“说不出口”,也许这些触碰内心却无暇顾及的日常细节,才是生活显露真容的时刻。
这恰恰也是宿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禁止抒情》所捕捉的内容。这部小说集的7个故事中,有很多恋与暗恋,却并不是爱情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细微流动与深浅变化,一些沉重的隐痛,一些没被回应的感情,一些没答案的问题。
本周六下午,《禁止抒情》作者宿颖、《苔》作者周恺,两位青年小说家将和读者谈谈小说书写中、网络二手经验里、真实体验中的爱,聊聊爱的广泛意涵,以及我们需要透过小说读懂的属于每个人心中的东西。
11.09|14:00-15:30
寻麓书馆·麓山馆·开垦厅
如何解决亲密关系中的暴力问题?
余莉
本书译者
对影
青年心理访谈者
播客《水泥》主播
内容简介
面对伴侣关系中的危机,一些人选择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言语攻击到肢体冲突,其根源在于控制欲。这种控制欲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经济控制、情感操控,甚至是性暴力。暴力的强度也因人而异,从咒骂到身体伤害,其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或重新控制对方。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现象,11月9日下午,女性议题资深译者余莉和青年心理访谈人对影,将同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亲密关系中的暴力问题?”在这次分享中,我们将一起走进施暴者的内心世界,探索那些鲜为人知的真相。
此外,本次分享的书来自性别研究教授、资深暴力治疗师阿普特,作者凭借近30年治疗的经验,深入剖析了亲密关系中的施暴者和暴力行为。这次分享会是对亲密关系中暴力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一次寻求解决方案的尝试。
11.09|16:00-17:30
寻麓书馆·麓山馆·开垦厅
历史的进退:被遗忘的中国李庄
岱峻
文史学者
代表作有《发现李庄》《李济传》《弦诵复骊歌》等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著名历史学者
著有《帝国的覆没》《中国切片,1900》等
龚静染
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著有《李劼人往事:1925-1952》《西迁东还》《昨日的边城》等
内容简介
4000年前的三星堆文明,2300年前诞生的历史古城成都,2200年前诞生的全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等等文明,不仅将四川打造成为天府之国,也将文明的乳汁,漫过长江水系,滋养着全国各地。
近代的四川,更堪称华夏国运所系,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大后方,以全国首屈一指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输出,在最危难时刻,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坚强防线。
然而,在“四川不灭、中华不亡”的各种感人故事中,有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地方,却一直寂寂无闻,这就是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当时流寓于此的知识分子,用集体之力,不仅保存了中华文脉,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运。
李庄的知识分子,当年究竟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何最后却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本周日,欢迎您和著名历史学者雷颐、聂作平,以及《发现李庄》的作者、著名文史学者岱峻一起,走进“神秘”的李庄,见证一段历史的真相。
11.10|14:30-16:30
寻麓书馆·麓山馆·报告厅
司马迁是如何成为司马迁的?
黄德海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
著有《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世间文章》《诗经消息》等
长社
读书人
开垦社群成员
内容简介
一个作品成为经典之后,随之而至的光环会慢慢弥缝创造物本有的针脚,让我们忘掉其初生时灰扑扑的模样,只记得光环围绕中宛如琥珀的完美织体。
那个写出了伟大作品《史记》的司马迁,逐渐在传言中脱离了在世的辛劳,只剩下了跟不朽媲美的从容自若。
那么,司马迁是如何成为司马迁的?非典型人物志《史记今读》将传世经典《史记》放到文化长河中,回顾生成它的壮阔的时空景象,考察一部杰作在古典世界中为何伟大。
11月10日(周日)下午,《史记今读》作者黄德海,资深读书人长社,将和我们一起聊聊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中,司马迁的处境与应对,看他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独特的自己。
11.10|14:30-16:30
寻麓书馆·麓山馆·开垦厅
「我」系列:如何构建自我?/如何看待不确定?/如何与TA人共存?
期许通过不同角度的探讨,看见更多可能性。
“书店不同分享场
共创出版机构
共创落地机构
特别支持
A4X艺术中心:
90后顶级剪纸艺术家陈粉丸全新综合型大展“剪纸宇宙”,展览展出了150余件/幅包含装置、影像、手工书、架上剪纸在内的作品,其中不乏多件2024年最新作品和在成都在地创作的作品。
观众可以从多个立面展现陈粉丸从2012年到2024年的创作,包括她如何寻找创作中的粉色,如何开启纸上创作,进而探索剪纸在立体装置里的应用,以及她将个人成长中的情感总结转化为浪漫的集体共鸣的过程。
现场参与「人文礼」的伙伴将有机会获得:A4X艺术中心跨年大展「剪纸宇宙」双人票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2日—2025年2月16日
地址:成都麓湖,艺展中心,A4X艺术中心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长按或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