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再聊聊化债的事儿,有人说化债是10万亿,而不是12万亿,我就不过多的解释了。总规模12万亿是如何构成的,想必很多人已经通过这两天媒体发酵已经了然了。我在之前的文章、动态和视频中强化了两个核心:一是总体量超预期;二是对某些方向产生实质性利好。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化债时效与短期市场的关系问题。
从时效角度出发考虑12万亿体量化债这个事儿,如果12万亿是放在1年,甚至3年来实施,这肯定对于短期市场是有强刺激作用的。但是,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其中6万亿是在2024年至2026年,每年投放2万亿,且2024年马上就要进入尾声了。其中4万亿,是在未来5年每年投放8000亿。其中2万亿,是对之前棚改的延期。
这么看来,12万亿并不是规模的升级而是在未来五年不断投放的过程。市场预期的是一次性投放6万亿,而不是五年投放10万亿+2万亿。以后者计算,未来3年每年化债是2.8万亿,体量是8.4万亿。第4年和第5年,每年再投8000亿元。2029年以后会按年份多出棚改债务递延的一部分。这么看来,对于短期来说是不及预期的。对于长期来说肯定是超预期的。
但是,与一年2.8万亿相比,五年总计10万亿,虽然在单位时间内不及市场预期。但是,这个体量能够持续五年,又可以说是大超预期的。不能说五年10万亿,比一年2.8万亿规模增加了3.6倍,比三年6万亿多出4万亿,就是大超预期。这种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我举个例子,比如某家上市公司,今年盈利1亿,对应的估值是18倍,未来三年每年预测盈利1.2亿、1.4亿、1.8亿,对应的估值分别是24倍、32倍、36倍。而现在股价对应的实际估值是26倍,所以你就认为这个股票是被严重高估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合理估值是18倍。殊不知,三年后这家公司估值会翻倍到36倍。
另外,这次发布会只公布了化债的财政预算规模,并没有对房地产和消费的预算着墨太多,几乎就没有提及。房地产的事儿,说不说我认为都两可,因为在10月份国新发布会、财新发布会、金融街论坛上说的不少,这次化债也与房地产直接相关。但是,消费没有提,这肯定是超出所有人预想之外的。
尤其是刚刚公布的10月份CPI数据,同比增长0.3%,仍处于低增速状态。环比下降0.3%,数据是不理想的。PPI数据也是难看的要死,这都在说明消费低迷,名义通缩压力的客观存在。说了这么多,到底是超预期还是不及预期呢?
现在看,化债总规模拉长时间到五年是超预期的,缩短到每年尤其是今、明两年是不及预期的。对于刺激房地产和消费,没有提及,是明显不及预期的。所以,市场就会把之前多涨的那部分吐回去。所以,我觉得,化债、房地产、消费这三个原本受益于财政刺激方案的板块,下周可能会走出短期利空打击的走势。
整体大势也可能会连带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