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之后,摆在中央红军面前的敌情仍然是非常严重的,仍然处在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

如何粉碎强敌的进攻,争取主动权?

这是摆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面前最重要最繁迫的工作,也是时刻萦绕在毛泽东脑海里的问题。

当时,敌我力量非常悬殊。蒋介石调集了中央军和湘、桂、川、黔、滇地方军阀部队约150个团三四十万人的庞大兵力,他们拥有比较先进的武器,有空军助威,有全国政权作后盾,粮食被服弹药供应充足,运输比较方便。

而中央红军仅有三万多人,武器落后,弹药不足,粮食被服给养缺乏,没有根据地作依托,没有空军,没有汽车。敌我兵力对比为10:1,敌强我弱形势非常明显。

为了克服被强敌围追堵截的困境,毛泽东运用其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发动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

这次战役,敌方的最高统帅是蒋介石,中央红军方面的最高统帅是毛泽东。

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战场上的第二次直接较量。第一次是1931年进行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蒋介石统帅30万大军向红军大举进攻,被毛泽东指挥的仅3万人的弱小红军打得大败而归,损兵折将3万余人,蒋介石亲自品尝了毛泽东指挥艺术的厉害。

这次四渡赤水之战,蒋介石飞重庆,奔贵阳,自任统帅,亲督三四十万重兵,又以十倍的优势兵力运用第五次“围剿”中获胜的堡垒政策,从四面八方向中央红军追堵而来。蒋介石井不是白痴,而是一个有很强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的人物。

1938年毛泽东曾说:“蒋介石代替孙中山,创造了国民党的全盛的军事时代。他看军人如生命,经历了北伐、内战和抗日三个时期。过去十年的蒋介石是反革命,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央军’。”;

蒋介石酷爱军事。他曾东渡扶桑,入振武学校学习,并列驻高田的日本随军第十三师野炮兵第十九联队入伍,先当二等兵,后升为士官候补生。一年的高田士兵生活,对蒋介石影响很大,他体会最深的是“军队的基础是班长”这一原则,他认为一国军队如要做到精强和富于战力,就要有三个要素:绝对服从命令;军队官兵要有中心信仰;军队为士兵最优良的职业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蒋介石

1923年,蒋介石奉孙中山命令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任团长。在三个月时间内,他对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的苏联党政军机关进行考察了解,参观了第三国际的会议,了解苏联的政治制度、革命史和党建情况,尤其重视对苏联红军的考察,参观了苏联海军、步兵一一四团和各类军事技术学校。

回国后,在建立黄埔军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又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指挥作战,他对苏联军队的建制和战略战术有相当的了解。

尽管蒋介石留过洋,进过军事学校,熟读兵书战法,讲起军事来头头是道,在军阀混战中爬上了权力的顶峰。

然而,军事韬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在四渡赤水的战场上,能否实现聚歼中央红军的梦想呢?在与毛泽东比军事韬略、比指挥艺术的交锋中能否制胜呢?

作为红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他没有留过洋,没有进过军事学校,没有军事方面的“学历证书"。然而他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他了解中国的优秀军事传统,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经验,创造了一套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他是集军事理论家和军事统帅于一身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一毛泽东与警卫

他决定以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来战胜敌人,他说:“国民党的士兵有两条腿,我们的战士也有两条腿,可是他们的两条腿,走不过我们的两条腿。

现在,毛泽东指挥的三万余红军与蒋介石统率的三四十万大军进行的四渡赤水之战即将拉开战幕。

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地区后,蒋介石判断红军行动有三种可能:一是东去湘西与贺龙、萧克的红二、大军团会合;二是北进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三是去金沙江西进。

蒋介石估计第一、二种可能性较大,第三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后一条路线是太平天国石达开走过的绝路。蒋介石在这三个方面都作了布防,而以主力部署在防堵红军东去湘西与北渡长江道上。

东面,以湘军刘建绪的四个师进至乌江东岸沿河、思南一带布防,并渡乌江参加“追剿”。

西面,以滇军参谋长孙渡率、炮兵六个旅二十个团二万四千人的兵力,布防于黔西毕节一带堵剿。

南面,以中央军薛岳率领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部署于贵阳、清镇、修文、贵定地区,以吴奇伟部在贵阳待命,以周浑元部渡乌江进至黔西、大定(今大方)侧击;以黔军王家烈部渡乌江尾追红军;以桂军廖磊两个师进至黔南都匀地区;粤军三个师于1月11日从广州出发,准备经广西进入贵州参加追剿。

北面,蒋介石令其驻川参谋主任贺国光和四川军阀刘湘组织“川南剿总”,以潘文华为总指挥,进驻泸州,集中国民党二十一军可能抽集的兵力,在川南叙永、古蔺和赤水地区布置堵截,封锁长江。

1月12日,“川南剿总"组成,下辖12个旅36个团的兵力,布防长江沿岸,重点加强以叙永、泸州为中心的防御,阻止红军北渡长江。同时,蒋介石又令上官云相部两个师由鄂豫入川,速向黔北松坎布防,令徐源泉部急向黔江、澎水一带防堵。

1月19日,蒋介石下达"川江南岸围剿计划",企图压迫中央红军于川江南岸地区,“合剿而聚歼之”。

他命令薛岳部中央军、黔军和湘军大部速向遵义前进,担任“追剿"任务;命令川军、滇军和徐源泉一部,担任"堵剿"任务;以徐源泉部主力和上官云相部为预备军,待命出动。

蒋介石把堡垒主义当法宝,在整个追剿长征红军期间他始终抓住不放。为了堵截中央红军北渡长江,他严令各部抓紧修筑碉堡,并在这一方向构筑了两道封锁线:沿泸州、叙永、毕节为第一道封锁线;以横江场、盐津及安边场、宜宾间金江下段、宜宾与泸州间长江一线为第二道封锁线。

蒋介石再一次希望在川江南岸把中央红军一举歼灭 。

中央红军方面,在遵义会议上刘伯承和聂荣臻提出建议:打过长江去,到川西北去建立根据地。因为贵州地瘠民贫,人烟稀少,少数民族多,我党在贵州没有工作基础,红军处在两江(乌江、长江)之间,回旋余地有限,而且敌人重兵围追,因而在贵州建立根据地是非常困难的。

而四川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可以接应;四川是西南首富,人烟稠密;四川军阀派系众多,矛盾重重;蜀道崎岖,交通不便,蒋介石向四川大量调兵不容易;四川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比黔北好,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较多。

因此遵义会议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一致决定中央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遵义会议决议,中央军委立即部署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地区北进,准备北渡长江,预定的渡河点是宜宾到泸州一线。

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以红一军团为右路纵队,从松坎出发向西,直奔赤水;以军委纵队和红五、九军团为中央纵队,经官店向赤水挺进;以红三军团为左路纵队,从懒板凳出发,直插江安。

1月20日,中央军委制定了《渡江作战计划》

《渡江作战计划》规定:“我野战军目前的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钳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

计划还规定:在沿长江为川敌所阻,不得渡江时,我野战军应暂留于川南地域进行战斗,并准备渡过金沙江,经叙州上游渡河。

密切的战略协同作战,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毛泽东是非常重视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的战略协同的。

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发出了《为红军主力入川给四方面军电》。指出:“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计,决定我野战率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若无障碍,约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预计沿途将有许多激烈的战斗。

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与你们的行动有密切关系。为使四方面军与野战军乘蒋敌尚未完全入川实施围剿'以前,密切地协同作战,先击破川敌起见,我们建议,你们应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师团向东线积极活动,牵制刘(湘)敌,而集中红军全力,向西线进攻。”“你们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

这是一个关系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毛泽东,日夜思虑在惊涛骇浪中杀出一条生路,巧妙地与强敌周旋,把中央红军引向胜利的坦途。

根据军委渡江作战计划,中央红军三路纵队从1月21日开始,向赤水及其附近地域开进。右路纵队红一军团于23日进占东皇殿(今习水),24日进抵土城。随后向赤水城挺进。左路纵队红三军团从懒板凳出发,经李梓关、花秋坝、兴隆场等地,于1月27日抵达土城。

中央纵队于1月25日到达东皇殿。此时,侦察到川敌刘湘的模范师郭勋祺部已渡过长江,从綦江方向南下,企图阻击中央红军北上,其先头部队已进至温水,距离我军仅一天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渡赤水

在从东皇殿向土城行军途中,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军委领导同志同行,共商开敌大计。他们边走边察看沿途地形,发现道路两边都是山谷地带,如果敌军孤军深入,进至土城以东的屋其坝、黄金湾一线,我军就可以利用两边山谷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合围歼灭敌人。

1月27日下午,中央军委到达土城镇,红五军团进入土城东北地域。此时侦悉尾追之敌两个旅四个团正向土城方向扑来。

红军总部召开了会议,研究敌情,部署战斗。毛泽东在会上说:“现在敌人有几路来追击我们,我们要消灭他们,但不是一下子能消灭的。我们吃东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的,后吃多的。胃口太大了,想一口是吃不下的。”

根据当时所了解的敌情,红军总部下了决心:红一军团第二天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占领土城镇以东二至四公里处两侧有利地形,给川敌先头部队以迎头痛击。为了打好这一仗,朱德和刘伯承亲临前线指挥。

当天,军委下达作战命令,决定“我三、五军团及干部团应以迅速、干脆的手段,消灭进占丰城坝、青杠坡之敌,九军团及二师应担任这一战斗预备队的任务。“

各部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1月28日晨战斗打响。

红三、五军团向青杠坡地区之敌发起猛攻。敌军拼命顽抗,战斗异常激烈。敌人遭到重大打击,阵地几不能守,红军也付出了不少代价。红军连续奋战三四个小时,未能扩展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播文华向刘湘报告:此刻正以四个旅兵力“向土城猛攻”,“匪主力全在土城一点,合围之势已成,请各位友军各派小部轻装截击,必可一网打尽。”

红军在战斗中抓住了敌军一批俘虏。毛泽东发现俘虏中有四个以上团的番号,觉察到对敌人兵力的判断有错误。原来以为敌人是两个旅四个团,约六七千人,这时发现是六个团一万多人,而且增援部队陆续到达。

同时发现对川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原来以为川军的战斗力与黔军“双枪兵”的战斗力差不多,实际上川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都比黔军强得多,并且红一军团已于上午沿赤水河右岸奔袭赤水城,分散了兵力,没有形成打歼灭战的拳头。

敌人猛烈反扑,红五军团阵地被敌军突破,敌人抢山头,步步向土城镇进逼,一直突进到镇东面白马山的中央军委指挥部前沿。前有敌人猛攻,山后就是赤水河波涛滚滚,若不能顶住并击退敌人进攻,将面临严重后果。

毛泽东发现问题后,立即通知红一军团急速返回增援。

朱总司令决定亲临火线最紧张地段指挥作战。毛泽东没有立即表态。

朱德诚恳地说:“得了,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只要遵义会议开出新天地,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毛泽东终于点头了。朱德来到了前沿阵地亲自指挥,红军指战员士气大振。

下午敌人向红五军团阵地发动了连续猛攻,战斗更加激烈。红军子弹和手榴弹即将告罄,战士们拣起石头砸。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四次冲锋。敌人发动了更猛烈的第五次冲锋,一度突破红军阵地。被红军战士以刺刀、大刀砍了回去。第六次冲锋也被红军战士杀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情况最紧急的时刻,毛泽东立即命令军委干部团发动反冲锋。

朱总司令赶到干部团亲自指挥。干部团的成员多数是富有战斗经验的年轻连排干部,战术思想明确,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好,战斗力强。在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指挥下,干部团以猛虎下山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一个猛冲,把敌人打得仓惶溃退。

下午二时过后,红一军团二师跑步返回增援,到达白马山阵地,与干部团协同作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巩固了红军的阵地。

当天,川军潘文华在报告中说:“午刻,共军一、三、五军团向我部猛攻,激战甚烈。郭部第八团阵地,地势低下,受敌瞰射,该团官兵伤亡过半,士兵伤亡更重,阵地几不能守。”

这次反击作战,陈赓指挥勇敢机智,干部团勇猛击退敌人进攻,立了一功。毛泽东称赞说:“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毛泽东及时掌握战场形势的变化,鉴于在战场上的敌人比原来侦察的要多,而且援军即将赶到,在战场阵地巩固以后,决心撤出战斗。

他说:“ 土城不能打:一地形不利于我们,河流多;二、敌人的援军已快要赶到,敌人的兵力都集中到这里来了;三、这一仗再打下去,就是一个消耗战,会使我军损失太大。”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当天下午,毛泽东紧急召集政治局主要领导同志开会,讨论战场形势,决定我军行动。

毛泽东认为,根据当前敌情,原计划由赤水北上,从泸州至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方案已不可行。因此他在会上果断提出:“为了打乱敌人尾击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不应与郭(勋棋)师继续恋战,作战部队与军委纵队应立即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进。”

政治局同志一致赞成毛泽东的主张,并按他提出的意见进行如下分工: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周恩来负责在第二天天亮前架好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军委作战科拟写了《一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由朱德签署,于1935年1月29日3时发给所属部队。

《部署》规定:"我野战军拟于今29日拂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河向古黄蔺南部西进。”并以红一、九军团、军委二、三梯队、干部团排级干部队为右纵队,军委直属队(第一梯队)、干部团及红五师为中央纵队,红五军团、红三军团主力为左纵队,分别由猿猴、土城下游和上游浮桥渡赤水河西进。

部署既定,立即分头行动,朱德、刘伯承迅速重返前线指挥。

红四团奉命到青杠坡阻击气势汹汹地川敌模范师的尾追,以掩护红军主力安全渡过赤水河。敌我相距仅数百米,战斗形成了胶着状态。红一军团组织部长肖华奉命来到红四团加强战时政治工作。

他对指战员进行战斗动员,特别强调这次掩护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赤水河西进的重要意义,号召大家不惜一切代价完成阻击任务。他的有力动员,激发了红四团指战员的高度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钢铁意志。

朱总司令来到了红四团前沿阵地,指战员们斗志大增。他仔细观察敌情,见撤退时机已到,果断下令后撤。红四团以一个营坚守阵地,两个营相继后撒。

敌人子弹横飞,情况相当危险,肖华等同志一再请求朱总司令先走一步,他的每次回答都是两个字:“不行!"部队全部从前沿撤下来了,朱总司令依然在阵地上观察敌情,非常沉着。

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又带20余人,重新冲上山坡,顶住敌人,保卫朱总。红六团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也来到了阵地上,都盼望朱总司令快点回到安全地方去。

然而,朱总司令又手持望远镜继续观察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收拾起地图、望远镜,从从容容地回到阵地后面来了。

他一回到阵地后面,杨成武就开口了:“总司令,我们在掩护你,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啊?

王开湘和朱水秋紧接着说:“我们急得心都快要从嘴里跳出来了!”

朱总司令开心地笑着说:“急什么,诸葛亮还摆过空城计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朱德

周恩来承担着组织在赤水河上架设浮桥的紧迫任务。土城位于赤水河东岸,这一带河面窄处一二百米,宽处三四百米,水深十余米。要在一夜之间在这条桀骜不驯的赤水河上架设能渡过三万多人的浮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周恩来迅速召集各军团工兵连干部开会,下达架桥任务,规定完成任务时间,提出了严格要求。架设浮桥,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水流平稳,河面不宽,两岸有整齐的道路和卒低尾追的有利地形;二是要有船只;三是要有木板、门板竹杆和绳索等。

周恩来命令各工兵连立即到赤水河上下游沿岸收集船只,收买架桥器材。各工兵连迅速行动,在当地居民的热情帮助下,很快收集到十几只帆船及其他架桥器材。

周恩来亲自带领作战参谋和有经验的工兵干部到赤水河畔勘察架桥点。最后,选定在土城西南不远的一处河滩架设浮桥。

工兵部队抓紧施工。他们把收集的十几只帆船,编排在河面上沉储固定然后用竹杆把各都连接,绑牢,再在上面铺上一块块门板、木板。拂晓前,架桥任务如期完成,一夜之间,一座能同时通过三路纵队的轻便浮桥果然出现在赤水河上。“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纵队、干部团一渡赤水河的渡口—土城浑溪口

在工兵部队紧张架设浮桥的同时,朱总司令又指挥部队在浑溪渡口夺得了敌人的一座浮桥。这两座浮桥的架成和夺取,保证了中央纵队和左路纵队的及时顺利渡河

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前卫红五团二营在猿猴渡。经过激战,强渡成功,为右路纵队渡河打开了通路。

陈云紧张细致地在进行工作,他带领卫生、供给部门的同志,奋不顾身地从阵地上把全部伤员抢运下来,逐个进行妥善安置;督促部队进行轻装,把笨重的物资机器投入赤水河中。凌晨四时,任务全部完成。

1月29日拂晓前,各路纵队开始西渡赤水河,晌午前,三万余红军全部渡到赤水河西岸。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所有架桥材料全部作价付款后,随即烧毁了浮桥,汹涌的赤水河,阻断了敌人的尾追。

土城之敌,川敌受到了沉重打击。毙伤敌一千余人,俘敌一部,粉碎了川敌妄图将红军"一网打尽"的恶毒计划。四川军阀刘湘以“迟滞不前”、“贻误战机"为名,撤销了廖泽的模范师副师长兼第三路指挥职务,仅保留他旅长职,要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土城之战,红军也受到较大损失,红一军团团政委赵云龙、红三军团团长欧阳鑫不幸壮烈牺牲。

毛泽东既是高瞻远瞩、振聋发聩的军事理论家,又是叱咤风云、善于总结经验的军事统帅。每次重大战斗战役之后,他总要对优点和缺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对于土城之战也是这样。

后来在扎西(威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了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他说:“这是一场拉锯战 、消耗战。我军没有歼灭川军,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说是个败仗。主要教训有三:一、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四个团,实际是六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轻敌,对刘湘的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太低了;三、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我们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 今后力戒之。”

又说:“这一仗,由于及时渡过了赤水,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部队果断地变为轻装,甩掉了包袱,行动更自由了,更能打运动战、游击战了。”

毛泽东总结这三条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由于总结了土城之战的经验教训,为以后三渡赤水打大胜仗创造了有利条件。

土城战斗进行中,毛泽东俯瞰战场风云,在危急情况下,镇定自若,应付裕如,胆略过人,当发现原来对敌情的判断与战场的实际不符时,果断提出改变计划,撤出战斗,渡过赤水,不与敌人死打硬拼,是完全正确的。

这是毛泽东运用军事辩证法的锐利武器,善于从战场的实际出发,从不利的战局中寻找有利因素,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灵活用兵的卓越指挥范例之一。

参考文献《访问江西南昌老红军座谈会议记录》

创作不易,喜欢就点个赞!

关注我,了解更多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