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当中,我国的海军是否一直在同日军战斗?
答案当然是!
我国的海军,在长达8年的全面战争中,一直在同数十倍的日本海军战斗,即便取得了许多著名的战果,但,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抗战全面爆发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面,中国海军的主力已经打光了,受到的关注度自然就少。
以至于大家的记忆中,我国海军似乎没有参与战斗。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国海军的抗日历史。
我国的海军建立,得追溯到晚清,当时晚清政府拥有北洋、南洋、广东、福建四支舰队,大小舰船100多艘,是一支实力较强的近代化海军。
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导致了我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逐步走向衰败。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12月,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国民政府曾一度想要扩充中国海军的实力,但是,建设海军实在是太费钱了,国家的财政支撑不起来,不少海军建设计划纷纷夭折。
到抗战爆发时,我国海军编制序列有第一、二、三舰队和练习舰队、广东江防舰队,此外还有巡防队、测量队及电雷学校的快艇队,共有舰艇118艘6.8万余吨。
但是,日本海军的实力,则是我国海军的数倍。
据日本防卫厅在1937年6月的统计:日本海军共拥有285艘舰艇,其中包括9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2艘重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0艘驱逐舰、44艘潜艇。
另外,还有1艘练习战列舰,2艘水上飞机母舰,5艘潜水母舰。总吨位115.3万吨。
同时,正在建造中的军舰有37艘,其中包括2艘战舰和2艘航空母舰。此外,日本海军航空兵还配有舰载飞机182架,陆基飞机629架。
而我国海军的飞机仅仅只有十余架,还是训练使用的教练机。
两者相互对比,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我国海军和日本海军的相差极其悬殊,根本不具有出海作战的条件。
两国海军的实力差距,自然也导致了我国海军的抗日方针。
国民政府根据“持久消耗战略”,以空间换时间的方针,再加上我国海军的总体实力,规定我国海军不与日本海军决战于海上,而是放弃沿海,退入海口、长江抗击日寇登陆,主要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放在长江上,协同陆军、空军保卫南京,并且掩护其安全转移。
所以,在我国海军抗击日寇的八年里,他们是以长江为主战场,被迫放弃出海作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陆军、空军、海军一起向日军发起了进攻;淞沪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为了防止日军乘坐舰船顺江而上包抄我陆军的后路,迫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落空,我国的海军于8月14日将运输舰“普安”号等几艘船只沉入黄浦江的董家渡,征收六艘轮船沉入江南造船所附近的航道,14艘商船沉入十六铺。
将四艘收缴过来的日本商船沉入黄浦江烂泥渡附近,到了8月17日,我国海军又在黄浦江内构造了三道防线,并且布上了一批水雷,将淞沪各航道、港汊全都封锁了。
我国海军这一系列行动,迫使日军一个月占领上海的计划破产,同时有效的保卫了我陆军的后方。
8月16日晚上,我国海军鱼雷艇两艘由江阴经内河来到了上海,对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发射鱼雷7枚,出云号有9000余吨,被我国海军的鱼雷炸伤,28日又被我国海军水雷炸伤。
出云号两次被炸伤,使得日军极为震惊。
为了报复中国海军,日本海军从8月20日起,向我国海军实行了轰炸,我国海军码头和仓库多处被炸毁,“永健”号等舰船也被日机炸沉。
江阴是上海与南京之间长江最狭窄的地段,江面仅有1250米宽,历朝历代,江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
为了防止日本海军顺江而上进犯南京,打通沿长江西上攻击南京的作战计划,我国海军被迫自沉军舰来阻塞航道。
一个国家的海军竟然用自沉的方式来保卫自己的领水,这是何其的悲壮又沉重。
江阴自沉的军舰和商船合计43艘,总吨位合计63800余吨,再加上国民政府紧急征用的小船和盐船185艘,满载石子沉入封锁线的空隙中。
民用船只一共使用了30.94万立方英尺的石子,合计65020担,使得江阴防线最终形成。
日本海军为了撕开江阴防线,从9月开始,派遣大量的飞机对江阴的中国海军进行轰炸。
从9月到11月底,我国海军一共击落击伤日机11架,击沉击伤日舰15艘,而我海军则损失5艘主力舰船,其余舰艇6艘。
12月1日,日本陆军攻陷了江阴县城,坦克部队开向了江阴防线的前沿阵地,整个江阴防线即将陷入日本陆军的包围之中。
我国海军奉命毁坏火炮后从江阴防线撤离。
江阴一战,我国海军的主力舰损失殆尽,从此以后,我国海军再也无法组织舰队跟日本海军作战了,只能退入内地实行水面布雷,阻止日本舰船前进。
江阴之战可以说是中国海军历史最壮烈的一页,它有力的配合了淞沪会战,延缓了日本海军主力想要沿江西进的时间,使得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破产。
江阴防线阻止了日本海军舰船沿长江而上,也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得沿海地区的工厂、人员能够迅速地沿长江进入内地,为长期抗战奠定了基础。
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之后,国民政府迁往了武汉,中国海军也随之退往长江中游继续战斗。
由于我国海军的主力舰损失殆尽,海军作战只能是以要塞和水雷战为主,我国海军为了阻止日本海军顺江而上,先后在长江中游建立了数道阻塞线,有效的遏制了日本海军沿江西进。
我国海军在长江中游的马当、湖口、田家镇、葛店进行了武汉阻塞作战。
马当镇位于江西省彭泽县境内,马当要塞位于马当镇4公里的长江水域马当水道中,该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地势险要,历来都是兵家视为通往长江上游的军事要地。
湖口要塞是我国海军布置的第二道阻塞线和布置水雷区,田家镇为第三道阻塞线,葛店为最后一道阻塞线。
从1937年12月开始,中国海军在马当要塞阻止日本海军半年之久,直到1938年6月30号马当要塞才陷落。
马当要塞陷落之后,日本海军和陆军齐头并进,日本陆军配合海军,实行迂回战略,将我国海军湖口要塞攻陷,田家镇要塞坚持了两个月被日军攻陷,葛店要塞只坚持了几天。
1938年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中国守军被迫撤退,武汉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期间,我国海军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舰“中山舰”在湖北金口被日机发现,蜂拥而至的日机将其炸沉。
舰长萨师俊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抗敌,但,因实力悬殊,最后殉国,时年43岁。
中山舰是抗战期间单舰伤亡人数最多的军舰,牺牲25人,伤22人,而萨师俊则是抗战期间我国海军牺牲职务和军衔最高的将领。
在这一阶段中,我国海军沿江设防,层层抵抗,有效的迟缓了日军的进攻,使得日本海军无法利用长江航道快速西进,有利的配合陆军作战。
武汉会战结束之后,我国海军根本不能称之为一支海军了,主力战舰基本覆灭,无法在与日本海军战斗中以舰对舰、以艇对艇了。
我国海军即便是没有了战舰,但,也没有放弃对日作战的决心,他们开始实行以水雷战为主要对敌手段的水上游击战。
中国海军在长江中游以水雷封锁保卫陪都重庆,并在中下游开展敌后布雷游击战,直到抗战胜利。
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抗日战争胜利,我国海军布雷游击队用水雷炸沉日军大小舰船135艘,其中包括10余艘大中型军舰,毙伤日军5000多人。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海军击伤击沉日本海军舰船321艘,绝大多数的舰船都是我国海军用水雷攻击所致。
而我国海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牺牲了数千名海军官兵,绝大多数战舰沉没!
随谈:
从我国海军在抗战中的悲痛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启示,那就是无海防就没有国防,中国作为一个滨海之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就不能巩固国防。
纵观世界历史上的海战,不管是海上作战,还是登陆作战,都离不开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海战中的运输船都是被重点攻击的目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上交通线争夺异常激烈,太平洋战争中,盟军共击沉日本500吨以上的商船8141591艘。
1942年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年,盟军一年内共击沉了日本3835377艘商船。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战斗力遭到重创,护航能力削弱,以后每月有200—500艘商船被击沉。
从此,日本海军失去了制海权,交通线严重受阻,决定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败局。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建设一支走向深海的海军刻不容缓。
参考资料:
1、胡耀忠著. 民国海军[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7.02.
2、陆儒德著. 中国海军之路[M]. 大连:大连出版社, 2009.07.
3、李鑫著. 历史不能忘记系列 中国海军抗战[M].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07.
4、史滇生. 中国海军抗战述评[J]. 军事历史研究, 1987(04):88-94+68.
5、苏小东. 中国海军抗战评述[J]. 军事历史研究, 1996(02):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