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文字记录功不可没。作为文字的载体,简牍记录着丰富的社会百态和历史传承,让我们知所来、明所往。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在荆州出土的简牍,都记录了些什么内容吧!从2019年至今荆州陆续新出土了一万多枚战国简牍这是近年来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荆州王家嘴798号楚墓出土《乐》简

今年3月份

央视综合频道CCTV-1

《简牍探中华》栏目聚焦荆州

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

+文化访谈”的表现形式

展示荆州近年来的简牍最新考古成果

揭秘张家山汉简里的中华故事

节目中 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独家发布了 关于这批战国简牍的最新研究成果

据王明钦介绍,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王家嘴墓的楚墓中发现3200余枚战国简牍,其中160枚左右的简牍非常独特,所记载的很可能是“战国六经”之一《乐》经中的内容。“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而《乐》是唯一失传的典籍。如果最终被证实,将会为《乐》经的存在提供史料实证。

这批暂时被命名为《乐谱》的简牍,用两行书写,主要由天干、数字和一部分简洁符号组成,蕴含着丰富的节奏韵律,它们的出土使后世得以一探2000多年前礼乐文明的灿烂辉煌。

节目中,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三位专家结合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奏谳书》《汉律十六章》《功令》等原始记录,深入浅出地解读西汉初年在法律、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条文,揭示其中的丰厚内涵与深远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达4个多世纪的汉朝是继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时期。张家山汉简的出土,让我们读懂了这个大一统王朝在初定天下时承袭秦制,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正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所说:“通过张家山汉简,我们不仅能看到‘汉承秦制’,对比秦和汉的律法,也能看到汉初的制度设计,统治者施行宽刑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社会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 在荆州经常会有简牍出土

2014年

荆州夏家台楚墓M106出土400余支竹简,内容为《诗经·邶风》《吕刑》《日书》等;

2019年

荆州龙会河北岸楚墓M324出土324支竹简,内容有史书及《书》类文献;

2019年

荆州博物馆在胡家草场墓地发掘古墓葬18座,其中编号为12的墓葬出土了4642枚西汉简牍,发现了最早的医方汇编文献。其中提到治疗病肠澼的方剂,是以黄芩和黄连为主治疗下痢的组方,这也是是最早记录黄连这味常用中药的出土文献。

2020年

荆州枣林铺造纸厂楚墓M46出土704支竹简,内容为《齐桓公自莒返于齐》《吴王夫差起师伐越》等;

2021年

荆州王家嘴楚墓M798出土3200支竹简,内容为《孔子曰》《诗经》、乐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荆州王家咀M798出土竹简《孔子曰》 选

2023年

荆州市秦家咀M1093楚墓共出土3900余枚竹简,内容涵盖六艺、诸子、辞赋、术数、方技等诸多领域,是目前所知单座墓葬中出土楚简数量最多、文字最多者,是近年来湖北乃至全国重要的楚简发现。并发现了最早的乘法口诀实物《九九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九术》

荆楚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这些小小的竹简功不可没

它们历经2000多年不腐

记录了古人的思考与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有志是楚简制作技艺(国家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内蒙古,西藏等全国各地近40家博物馆合作,负责楚简的复制工作。 为了让人民群众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黄有志通过走访民间艺人和查阅相关资料,花了四、五年时间慢慢摸索,发现小小竹简2000多年不腐的秘密。‍ 让广大的游客、群众、简牍爱好者,知晓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荆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