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说教或者好为人师,这是一种自恋行为的特征。不管本意是出于好心,还是说为了达到某种关系的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它背后的心理机制都是会存在自恋属性。

也就是“我看不惯你,觉得你很差,只有我才能帮助你,你听了我的建议以后能够改变”。

在生活中,只要你接触的群体里面,有人给你这样的态度,常会把我为你好、你要听我的、你应该这么做等口头禅挂在嘴边,大概率他们就会是这类人。

有的人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喜欢说教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会让别人反感么,心里面不舒服?

这个的话,就会涉及同理心的概念了,人的心理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般情况来讲,正常人都会具备同理心,会有设身处地站在别人角度上思考问题的过程。比如你和爱人逛街,他的脚扭到受伤了,此时此刻你的第一时间反应会是:“没事吧?你的脚疼不疼,有没有摔倒自己?”

像这种表述,他是具有同理心的特征,也就是理解到“对方扭到脚了会很疼,我得关心他”的心理存在,真正的把人放在了心里去呵护、陪伴的过程。

但要是人没同理心,会怎么说呢?可能就会是以下的画风了:

“你怎么这么笨?走个路都会摔倒,你怎么这么傻?我看你平时做事情就毛手毛脚的,一点也不稳重,你也真是不小心!”

本来受伤是很痛苦,很需要别人安慰支持,没想到还换来了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搞得心情不愉快。

这个行为,会是自恋性格里的“煤气灯操纵”,打压指责的画面。

相信看到上面这个情节,一定有人会感同身受吧,开始代入自己的生活中了,在想自己的父母、伴侣还有朋友是不是有人经常会对自己做这种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错,出现这样的心理也不要怀疑自己,这是很正常的。假如你发现真的有这样的感受,那就说明你这段时间的人际关系里确实遇到了“自恋者”,而你是受害者,在情绪上受到伤害。

这种伤害,虽然它不会直接给你带来生活中的恶化,但是它会戳伤你的内心,导致你出现不自信、痛苦和怀疑自己的表现。

你会不停反思,我是不是做错了,做得不够好他才这么对我的?难道我真的很差,不配别人爱我,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实际上真实情况是你并没有做错,而是对你说教的那个人有问题。看似是为你好,其实是不尊重你的感受,凌驾了你的态度之上。

在人际关系里,你会感觉到有一种不被尊重、理解和关心的体验。

偶尔遭遇这种行为还好,可以自行缓解;可要是长期被打压指责,人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思维模式里,时间久了就会很难挣脱,导致人缺乏自信的体验。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面对合适呢,用什么样的态度进行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是怼回去,用骂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意见,这个说法有部分的合理性,但并不完整。真正好的做法是随机应变,接纳自我感受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感受的行为。

什么方式让自己舒服点,就怎么来,不用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打个比方,你学习学了三个小时,想玩会游戏,此时父母看见你玩游戏就开始骂你,说你怎么这么不认真?整天就知道玩游戏,一点也不勤奋。

这时候你比较合理的态度是直接把学习的资料和记录拿给父母看,说我已经学习完了,想要放松一下玩个半小时游戏,我觉得我的要求是合理的,总不能一直学习不放松吧?

你要说我没学习玩游戏那是我的错,但如果我已经完成了你还要让我学,我可不同意,没那个精力去做这事。

当年心平气和地把这样的态度给父母解释,就可以了,接下来你该做什么是什么。

如果父母还要骂,那就直接躲着玩,没必要理会他们的情绪;实在不行还可以假装偷偷睡觉,等父母睡了再起来玩游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总是听你们训斥都起老茧了。

人际关系中,遇到说教的人最合适的态度就是“阳奉阴违”。表面做一套,自己干自己的,免得被他们闹得不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关系里是得有这样的处理弹性,不能太过直率,遇到事情就是一根筋地去处理,有时候也得想点办法去维护自身的情绪感受。

当你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机制时,既不冲动又不恼羞成怒地合理应对,这就说明你成长了,学会了接纳自我的感受,不会再委屈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