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39年8月,日军即将攻击的地域,位于长江以南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的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交界处,战场东西约三百公里、南北约二百五十公里,从洞庭湖东岸的岳阳南下长沙直线距离不足二百公里。
在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北起通山,南至萍乡,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山地,其中最高峰标高一千七百米,地形险峻,大部队难以展开。
两湖的湖滨地区和湘江、赣江下游沿岸,除了到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丘陵外,大部是平坦的冲积平原,粤汉铁路蜿蜒其中。
从军事上讲,如果日军自北向南攻击,由于山地和两湖的阻隔,只能沿粤汉铁路线和两湖的湖滨地区南下,地境狭窄。
更重要的是,武汉会战后,为防止日军南下,这一地区的中国军民已把自北向南的所有道路,包括乡村中的小路破坏殆尽;没有了路的稻田里被放满了水,其中地雷密布;重要的隘口都设置了坚固据点,不要说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即使是步兵徒步南下都会感到相当困难,更何况这一地域是中国军队主力密集部署所在。
“从地形及敌军阵地构筑情况观察,除西面洞庭湖畔局部地区之外,我军不得不向凭借山地据守的敌阵进攻。”冈村宁次分析道,“这恰似日俄战争时,我第一军渡过鸭绿江向山地进击的情况。唯一的妙策就是用一支有力部队,利用水路(扬子江、洞庭湖、湘江)向粤汉路沿线(敌防卫重点)的敌军阵地背后突击上岸。上村支队(从第三师团抽出)承担了这一重大任务。”
冈村宁次的具体设想是:首先由第一〇六师团从江西北部发动攻击,牵制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并相机予以歼灭,然后主力向湘北转进;
第六师团负责突破湖南北部正面新墙河中国守军的阵地,然后南下向汨罗江以南高地进逼;
第十三师团的奈良支队(步兵第二十六旅团长奈良晃少将部)由湖南北部平江方向从右向左迂回,待第三师团的上村支队(步兵第五旅团长上村干男部)偷渡洞庭湖后,协力插入关麟征的第十五集团军的背后,切断其退路予以彻底歼灭;
第三十三师团同时从湖北南部向通城发起攻击,切断中国第九战区与赣北和鄂南的联系,然后全力协助湘北的作战。
——这实际上是中央突破、两侧迂回的寻常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