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C6XXXX号重型货车,您已涉嫌疲劳驾驶,请就近到下沙服务区休息!”10月28日22时24分,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六大队综合勤务室的重点车辆管理平台实时推送辖区车辆预警信息。大队综合勤务室民警史成东和高天扬迅速介入,联系就近警力前往处置。5分钟后,预警车辆被成功引导进下沙服务区,民警对其开展安全宣教。

今年以来,杭州公安高速交警支队聚焦辖区管理实际,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实践中形成夜间警情“四个主动发现”源头共治机制,即通过智能感知设备、车辆管理平台、夜间可视可见和多方巡查力量,让高速公路夜间警情发现、调度、处置更精准务实,推进公安交管新质战斗力明显提升。

智能感知设备与车辆管理平台

数智赋能 警情从被动处理向管理前置转变

10月30日20时26分,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六大队“闪马”智能感知设备预警,一辆大货车在杭州绕城北线高速下沙方向121公里300米处涉嫌违法停车。大队综合勤务室警力迅速处置,5分钟后,警力到达现场处置,隐患解除。

这是近年来杭州高速交警依托智慧高速和数字公安建设,研发并投入“闪马”“镭射一体机”等智能感知设备,实现主线违法停车、低速行车、抛洒物、行人上高速等夜间异常警情秒级发现,重点路段主动发现率保持在98%以上。

此外,依托智能感知设备和数据资源集成,杭州高速交警还与科研单位建成车辆管理平台,实现辖区重点货运车辆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前置,从源头上降低疲劳驾驶等高危违法行为发生概率,持续净化行车秩序,辖区涉重型货车事故同比下降26.7%。

夜间可视可见

“视力提升”工程 有效解决“灯下黑”难题

针对夜间行车环境不良、大队综合勤务室工作人员视频巡查效果不佳等问题,高速交警开展“亮灯工程”的同时,还推进“视力提升”建设,即在辖区视频覆盖率逐年提升的基础上,强化高清与红外仪等“夜视”功能的匹配,改善和提升夜间“视力”。

杭州绕城高速下沙枢纽,涉及八处匝道,因枢纽路线过密,高杆灯架设始终存在“黑点”盲区,路段事故多发易发。

今年5月16日22时15分,李某驾驶货车至下沙枢纽时,因分心与前车发生追尾。在事故调查中,民警发现此路段夜间受匝道影响,现场视频获取不佳。

为此,杭州高速交警六大队警力通过“头脑风暴”,创新提出“彩灯行动”,在不具备大规模路灯补充的匝道、枢纽等点位,科学增设彩灯圈,有效解决高杆灯“灯下黑”导致的夜间盲点问题。在事故多发集中路段,高速交警还通过增设爆闪和警示灯,建立24小时主线救援力量,匹配无人机和高音喇叭等“声光电”开展尾部有效预警和提醒,助力过路司乘人员准确获悉前方异常警情,提前采取行车制动措施,有效减少尾部拥堵引发的追尾剐蹭事故。今年下半年以来,杭州高速交警此类路段夜间异常警情同比下降16.5%。

多方巡查力量

抱团作战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10月30日20时54分,浙江交投集团湖州管理中心路面巡查队员唐志华巡查到杭宁高速杭州方向仁和互通附近时,发现一辆大货车因故障停靠在第三车道,唐志华迅速将警情上报到杭州高速交警六大队,高速交警同步指令施救和警力前往处置,15分钟后,占道货车被拖下高速。

区别于以往的单兵作战,杭州高速交警主动联合辖区业主单位、交通执法队、施救养护等多部门纳入联勤联动“一盘棋”,形成综合治理新格局。构建“1+3+N”作战体系,即高速交警和业主“施救队、预警队、巡查队”三队人员严格按照路段划分责任田和巡防段,实现异常警情快出警、快处置、快闭环,辖区重点路段占道警情平均到警5分钟、撤离12分钟。

此外,依托系统作战,杭州高速交警持续深化联勤共治,每周邀请相关部门召开工作周例会,对近期各项工作特别是夜间管理薄弱环节开展复盘与交流,推进共治共建,合力提能。在过程与实践管控中,高速交警还坚持“辖区流量变化、警情快处快撤、方案实施跟进、尾部有效预警、高地高效联动”等五方面闭环“紧盯”,有效赋能高速交管新质战斗力提升,确保高速公路主线始终平稳有序。今年以来,杭州高速交警辖区异常警情同比下降17.5%,其中亡人事故同比下降22.58%,同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25.00%,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