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说词人中最能打估摸着要属敌军中能取叛贼首级的辛弃疾了,但若要论诗人中谁的战斗力最强,小君首推陆游了。当然,您若不同意小君的意见,也可以留言咱们交流交流咯。

论起陆游的出身可谓是名门之后,官宦之家。陆游出身吴郡陆氏,没错就是三国陆逊的家族。且他家数代都属宋朝耿直名臣。

他的高祖陆轸便在宋仁宗时期为官,曾官至吏部尚书。据传陆轸曾以笏板指着宋仁宗的龙榻说道:“天下奸雄,睥睨此座者多矣,陛下好作,乃可长保。”这可是在教育帝王好好做人,要不天下惦记着你位置的人多的是呢。听听这话多大逆不道,好在宋仁宗一向仁厚,估摸着第二天才反应过来居然有人敢这么教训自己,不过也只是在朝会上跟大臣们吐槽这陆轸咋就这么老实,说起话来也太直肠子了吧。

陆游的爷爷陆佃曾是王安石最受关注的学生,但耿直的他却因为直言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存在的问题而被老师疏远。但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郁郁而终,世人都欲与他划清界限时,却是最不受王安石待见的陆佃带领着王安石的学生前往祭奠,还因此得罪了司马光而被罢免。

估摸着大家也知道陆游一生耿直,看来这耿直的个性必须是家传。不过陆游一生最执着的事莫过于抗金。这或许与他幼年时的遭遇有关,也或许来自于他父亲和叔父的影响。

陆游虽出身名门,但童年却颠沛流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陆游出生于父亲由淮南转运使调任经西转运使的官船中。或许航船中所生正喻示了他一生的飘摇。在他两岁时,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在陆游的记忆中,年方扶床学步时,就要随着家族出京逃难;为躲避金兵,还时常露宿荒郊野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显然这些记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刻下深深了烙印,使得抗击金兵成了他一生难以放下的执念。

而他的父亲陆宰也是个积极抗金的热血男儿,在担任粮饷运输官时,却因全力支持权限而遭罢官。他的叔父陆宲在陈留为官时曾参与抵抗金兵的殊死拼杀,最终保住了陈留,却也因此遭投降派的弹劾而罢官。

身在这样正直热血的家庭中,却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让陆游一生执着于抗击金兵,主张北伐,也正是如此让他在科举和仕途上皆历经坎坷。

当抗金名将遭秦桧陷害命丧风波亭时,耿直的陆游曾直言不讳的表达出对岳飞的惋惜和对秦桧的愤怒,不想却因此而被秦桧记恨上了。自此,陆游科举,三试皆不中。即便是第三次考试,陆游的才华得主考官陈之茂的赏识而被录取位第一名,也被秦桧在宋高宗面前一番谗言而惨遭宋高宗的淘汰。

考场不顺的陆游依旧一心报国,只得通过举荐做了个小官: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隐忍蛰伏的陆游在数年后终于等来了调任京官的机会,在朋友们的力荐下,陆游终于争取到了面见宋高宗的机会,一番报国之心,终于可以面圣慷慨陈词了,据他诗中所言,可真是将他激动地一把老泪都溅到到龙床上了:“后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真正能让陆游重拾北征希望的则是在宋孝宗即位之后。宋孝宗一改对金国的态度,先是为岳飞父子平反,又启用了主战派的史浩做右丞相、抗金将领张浚为枢密使,表明了坚持抗战的决心。陆游见状,忙上书提出抗战主张,终于如愿被任命为中书省和枢密院的编修官,负责起草军事机密书信,算是能够接触到最高军事机密的。

但尴尬的是,耿直的陆游再次得罪了宋孝宗的宠臣曾觌、龙大渊,于是又被一纸调令,贬出京城做了个镇江府通判。但让陆游更尴尬的事,作为理智的主战派,陆游主战的方略即不受主和派的待见,也不被激进主战派所采纳。

果然,不利的战局使得原本主战的送孝宗开始动摇,转而倾向保守主和,失望的陆游再次耿直的上书“力说佣兵”,果不其然又被罢官了。

此时,陆游已经四十二岁了,眼看人生向暮而壮志难酬,失望的陆游,写信向四川宣抚使王炎自诉一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恰巧王炎正准备进军长安便邀陆游从军。

这希望来的太突然了,让陆游一下子又看到了为国捐躯的希望,当即快马加鞭,长途跋涉便投奔王炎而去,正所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陆游自称自己一身功夫可非浪得虚名,他曾自述“学剑四十年”看来自幼便为了有朝一日能亲赴沙场抗击金兵而做足了准备了。在王炎的军中陆游也曾力战猛虎,在一番搏斗后将老虎刺杀由此可见陆游的胆魄和勇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这番只身打虎的事迹有诗为证:“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至今传军中,尚媿壮士颜。”“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诗中看,陆游打虎还不只一次,估摸着武松见了都得甘拜下风。

然而雄心勃勃的陆游再逢朝廷的退缩,一封诏令王炎被召回,幕僚被遣散,北伐再次被搁置,而陆游的抗金之梦终于还是破碎了。

起伏半生的陆游,深知此生报国的梦想已经难以实现了,自此沉沦与醉生梦死中,因放荡形骸而被罢官弹劾,陆游所幸自称“放翁”,并诗吟:“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

只是,随着年岁渐长,山河之痛,北伐之梦陆游却从未曾放下,因此才有了那名垂青史的《示儿》。在生命的最终章,陆游心心念念的依旧是“王师”终能“北定中原”。

而今,我辈终于能告慰放翁,

今我中华山河大好,祖国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