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清同治五年,左宗棠临危受命出任陕甘总督,督办西北军务。此后十余年间,他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与左宗棠的战功一并青史留名的,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树——“左公柳”。这位自号“湘上农人”的种树深度爱好者,一边打仗一边种树,从陇东沿着河西走廊直至新疆,黄沙漫漫的西北因“左公柳”平添“千里一碧”的景色。在甘肃省兰州市南滨河路读者大道,记者就见到了一棵“左公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抬头望去,这棵“左公柳”虬枝古拙,粗壮的树干部分已空心,仅余粗糙的树皮顽强生长,枝叶繁茂,树冠参天,一看便知树龄古老。果然,树干上悬挂的“古树名木”标识牌,显示这些树生长已有150余年之久。站在树下,记者怀着恭敬之心仰望着这历经岁月沧桑的大树,心中感慨不已。

据左宗棠于光绪六年(1880年)给朝廷上报的《防营承修各工程请敕部备案折》记载,当时仅甘肃一省的植树量就有约五六十万株。有人估算,十余年间整个西北地区军民的植树量在一二百万株。

陇东学院教授马啸在《左宗棠在甘肃》一书中认为,左宗棠对西北的治理,给人一种把边疆当自己的家来建设的感觉。尤其是当左宗棠把植树造林的朴素思想推广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政府行为之后,对西北的开发从此多了一种思路,而这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广种榆柳,成了左宗棠治理西北生态环境的标志性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公柳”不仅美化了兰州的环境,还为黄河两岸的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柳树具有固堤护岸、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百余年来,在兰州的黄河两岸,“左公柳”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它们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同时,柳树的根系可以稳定堤岸,减少水土流失。2018年,兰州市林业部门结合国家绿委办的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要求,对包括“左公柳”在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普查、挂牌保护。

沧海桑田,换了人间。今天,兰州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绿化成果向世人展示着生态之美。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推进公园绿化植物整形修剪,突出立体造型、丰富层次色彩,因地制宜、彰显品质,着力打造花海、花谷、花境、花径、花雕、花坛、花箱、花钵等各类园艺景观,初步形成了一园一景的城市公园特色。

从白塔山的古塔巍峨,到五泉山的清泉潺潺,再到滨河路旁的垂柳依依,绿色植被如同一幅画卷,铺展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高广超 济宁日报记者 徐斐 淄博日报记者 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