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6年,距离东北被日寇占领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原本这片富饶的白山黑水本属于中国人的土地,已经被日本人冠上了伪“满洲国”的名号,处于日本人的实际控制下。
但是在这样黑暗的日子里,依然有星星火光照亮了这片大地。有这样一支中国的队伍,哪怕在正规东北军撤退以后,依然活跃在这片大地上,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缺医少药,他们衣不蔽体,但是谁都从他们那里看到光明的希望。这支队伍一度让日本侵略者十分头疼,日本人甚至把这支队伍活动的地方称作“癌肿地带”,把他们的领袖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东边道,指东北东南部地区,大概相当于现在吉林和辽宁省的所在的区域。)
这位“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杨靖宇。
2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其实他并不是一个东北人,而是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的李湾村(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是个实实在在的河北人。他自幼丧父,而杨靖宇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本名叫“马尚德”。
1918年,“马尚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这里“马尚德”参加了革命,并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团。从此“马尚德”的命运改变了,也开启了成为“杨靖宇”的道路。
1926年,受党组织派遣,“马尚德”回到了老家确山县,负责领导和组织农民起义。次年四月,便领导了声势宏大、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杨靖宇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
3.
1929年,受组织委派,杨靖宇离开确山县前往东北,出任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主持抚顺的党政工作。为了隐蔽身份,杨靖宇一到抚顺就到了西露天矿当了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并且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化名“张贯一”。
刚到矿上的“张贯一”发现矿工们的工作条件十分的艰苦恶劣,住的是漏风漏雨的窝棚,吃的是发霉的玉米饼。并且矿上的矿工们对他十分警惕,并不与他交流,甚至矿工们正在聊天,他一到大家都不说话了,因为大家怕他是矿上派来监视大家的。这给想做群众工作的杨靖宇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但是杨靖宇并不苦恼,反而很欣慰,因为越是这样越说明这里的群众是可以发动的,是值得信赖的。
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9.18侵华战争”以后,虽然东北军正规军撤出东北,但是在东北的广袤黑土上,依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他们由正规军、警察、老百姓组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北抗日义勇军”。
虽然这些抗日队伍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但是因为各个部队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战术单一给日军以各个击破的机会。到了1935年整个东北的抗日形势极为不利,抗日力量损失严重。
在这个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在东北建立在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第一独立师,杨靖宇担任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
至此东北抗日联军成立,杨靖宇也成为日本关东军的噩梦。
4
当时在1938年至1940年之间,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采用“敌退我进、敌疲我扰、敌退我追”的有游击战术,有效的打击了日本在东北地区的侵略者。当时在东北有一个说法“南杨北赵”,“北赵”指的是在东北北部活动的赵尚志,“南杨”指的就是杨靖宇了。根据日本当时外务省的统计资料,东北抗联在这仅在1935年就发动了大大小小39105次战斗,到1940年更是发动了至少7万次的战斗,日本仔东北损失接近27万士兵(苏联宣布消灭8万)。影响最大的时候东北抗联在东北牵制了76万日军。
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日军对抗联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1934年至1936年三年间,日伪军仅在通化地区就烧毁民房1.4万间,废弃耕地33万亩,将1.2万户居民赶入“集团部落”(当时农民称之为“归大屯”)。“集团部落”,就是把散居各地的人家强行集中一处,一个“部落”通常为百户左右,也有更多的,最少不低于50 户。周围筑两丈左右高的围墙,四角建炮楼,墙外挖壕沟,拉上铁丝网。“部落”内除由青壮年组成“自卫团”,还驻扎警备队,有的是伪军,有的是日军。选址都是交通便利处,并修筑警备道,有警备电话,与县城和附近“部落”连通,一处遭袭,别处即来增援。平时进出搜查,粮食、盐、布匹等等,凡是“抗联”需要的一切,严禁带出“部落”。人还要登记,叫“挂号 ”。来客人要“挂号”,串亲戚要“挂号”,不“挂号”就会被视为“通匪”。来客人要有“居留证”,串亲戚得办“行路证 ”,上山打柴,下河抓鱼,都得有证,连到河边挑水也得有个火印木牌。
“抗联”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军事编制,没有后方,因而也就没有兵员、给养、弹药补给,但是如果到处都有老百姓,依靠群众的话这一切就不成问题了。
我们的人民战争,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就是老百姓。可是敌人实行“遍地的集团部落”,限制了“抗联”与群众的联系,没有了人民的抗联,就像鱼儿没了水、瓜儿没了秧。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抗联人员和食物得不到补充,渐渐地饿死冻死的人比战死的人还要多。
5
但是敌人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往往来自内部的“叛徒”。
1938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程斌叛变了。程斌是杨靖宇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从这里就看得出程斌极其受杨靖宇的信任与重视,他也是杨靖宇的得力助手。不仅会打仗,敢打敢冲,而且足智多谋,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敌人抓住了程斌的母亲和哥哥,要求程斌下山投降。程斌最终选择了下山投降,并且还带走了抗日联军第一师的115人,和大量的枪支弹药补给。
当时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长岸古隆一郎专门为程斌举行了一场奢华的庆祝宴,并且让程斌成立了“程斌警察大队”,还把自己的佩刀赠给了他。
程斌的叛变给抗联带来了极其沉重的打击,程斌率领日伪军捣毁了抗联在蒙江县(今靖宇县)境内的70多个抗联“密营”,让抗联损失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日常补给。
对于已经与人民群众脱离联系的抗联来说,失去“密营”就是失去了生命补给线。
1930年秋日伪军开始对杨靖宇的部队进行扫荡。
这次出动的日伪军前锋就是以投降为主的抗联叛徒们,因为这些叛徒对抗联知根知底,十分熟悉抗联的战术战法和行动轨迹,甚至能准确判断出抗联的转移路径,所以对杨靖宇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让抗联损失惨重,减员严重。
1940年1月杨靖宇带领的抗联部队弹尽粮绝,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气里还要坚持作战,部队缺医少药,因为天气的寒冷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
根据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当时他们白天要隐蔽行踪,只能夜晚行动,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冬里,冒雪赶夜路,有的战士鞋都走破了,只能找两根软一点的柳树条在再鞋绑起来继续走。因为穿林过山,战士们的单薄的棉衣被划出一道道的破口,寒风一个劲地往里面灌。大家在休息的时候只能一直蹦跳,避免一觉睡过去就再也醒不来了。
但是最大的考验是缺少食物,杨靖宇和战士们只能饿了啃树皮渴了吃雪,并不是没有钱,而是敌人把老百姓都集中起来了,根本买不到食物。
1月22日,继程斌之后,第二个带给抗联重大打击的叛徒出现了。杨靖宇的警卫员张秀峰携带,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
对于张秀峰,杨靖宇把他一手养大,视如己出,他的叛变不光对抗连在实际上造成了打击,更是对杨靖宇精神上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并且贴身警卫员的投敌,让敌人缩小了包围圈,更加精准的确认杨靖宇的位置。
2月22日,遭受最信任人的背叛的杨靖宇孤身一人来到了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此时的杨靖宇已经五天五夜没有进食了,可以说弹尽粮绝。
就在山上,杨靖宇遇到了4个砍柴的山民,请求他们下山帮忙买点粮食,但是这四人中的赵廷喜是日伪军的排长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投降日本人不杀人。”
杨靖宇回答:“老乡,如果我都投降了,中国还有抗日的人了吗?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但是假装答应给杨靖宇弄点粮食的赵廷喜在回到山下后,立马把杨靖宇的位置报告给了日伪军。
2月23日,日军赶到,包围了杨靖宇最后的藏身点。
6
杨靖宇最后牺牲的情形被日本的《满洲国警察外史》和伪满洲内部档案《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所记载。
在距离杨靖宇藏身所50米左右的时候,日本指挥官西谷喜代人向杨靖宇喊话:“君是杨司令否?”
杨靖宇回答:“是的,我是杨靖宇。”
西谷喜代人继续喊道:“我们是通化的警察部队,在我们部队里曾是君之同志的,都归顺了。若是君能归顺,岸古厅长必会热切相迎。现在这个地方,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杨靖宇回答:“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你们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需多说,开枪吧。”
顿时枪声大作,杨靖宇手持两把手枪,边移动边射击。在右臂中枪之后,左手持枪继续射击。
看到杨靖宇已有死志,西谷喜代人知道活捉无望,便下令开枪击毙杨靖宇。一颗子弹击中了杨靖宇的胸膛。射击的人叫张奚若,是东北抗日联军有名的机枪手,随程斌一起叛变,也曾是杨靖宇信赖的人。
杨靖宇在战斗当中对着敌人大喊:“对面那个是东北抗联的人,滚出来,我有话说。”
在战斗结束后,日本人还不相信自己真的杀了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在确认杨靖宇的身份后,根据日方当时的报道“是杨啊,于是所有的讨伐队员都发出了男儿之泣。”
要说日本人会哭肯定是假的,日本人只对杨靖宇到底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感到好奇,当他们剖开杨靖宇的胃部,发现里面只有一些没有办法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花时,长岸谷隆感叹道“虽为敌人,目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英雄是也!”
7
1945年8月9日,在远东的苏联边界上,150万苏军势如破竹的攻向了关东军。
其中有一支1000多人的中国部队,以空降的方式,降落在东北关东军的身后,实施突袭。
他们就是当年突围,进入苏联国境的抗联战士,他们在时隔几年之后,又重新打回了祖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只是在东北广袤的山林中,再也没有那个杨靖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