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要想让一支部队发挥出战斗力,除了武器装备和训练因素外,其实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做到上下一心。
如何才能做到上下一心,最关键的也并不是讲道理讲军规,而是要指挥员要关心基层战士的生活,让战士们能够感受到指挥员一直和自己在一起。在这方面开国上将钟期光可以说是做的最好的将军之一,因此战士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妈妈主任”。
然而这位”妈妈主任”却在一次外出开会途中,居然被一名伤兵打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事后他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讲这件事之前,先回顾一下钟期光将军的革命生涯。
他老家在湖南平江,从小在私塾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考入县城书院,在书院他接触到了进步新思想,参与了爱国运动。
当时能从中学毕业就是社会上的高学历,因此他回到老家当上了小学老师,白天授课,晚上悄悄的办农民夜校,正式入党后,他参加了湖南农工义勇军,组织农民发动起义。
到了1930年,他担任了红5军的秘书长,参加了长沙战役。长征开始后,他担任16师的政治部主任,经历了艰难的游击岁月。
抗战打响后,他担任了新四军第1支队的政治处主任,在苏北和苏中地区多次反扫荡。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指挥了苏中战役和宿北战役,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期间多次立功。
总体来看,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他长期担任政治主官,例如新四军的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处主任,以及华中野战军的的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华野的政治部副主任。
而这份工作也经常要到基层去和战士们谈心,向战士们宣传新政策,所以战士们都认识他,他在工作中又向来亲切和蔼,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妈妈主任”。
1947年2月,莱芜战役胜利结束后,时任华野政治部副主任的钟期光接到了临时通知,急匆匆乘坐吉普车去野司开会,然而不料车开到一半却被拦了下来。
一群伤兵提出要用吉普车送伤员去医院,但钟期光要去野司开紧急会议,因此他告诉伤兵们等自己到野司后,再安排司机回来接伤兵去医院,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稳妥折中的方案。
但带领伤兵拦车的排长不同意该方案,可能是因为伤兵流血较多不能等,也可能是因为情绪失控,于是大喊:“老子们在前线拼命,你们……!”直接上前把钟期光将军的衣服揪住,准备动粗,导致他的衣服上的扣子都被拽掉了。
此事之后,6纵的司令员王必成将军非常生气,下令严查,得知带头闹事的人是华野6纵的一位排长。
此人是贫农出身,后来被敌人“抓壮丁”抓到了国民党军部队里,后来加入解放军,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勇敢,也立了功,所以升为了排长。当时完全是因为担心战友,所以情绪失控冲撞了首长。
虽然这位排长情有可原,但他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军队纪律,造成了恶劣影响,于是王必成准备对他从严处理,他把这名排长押到了钟期光的门口道歉,这名排长此时已经后悔了,诚恳的跪下道歉,泪流满面的承认错误。
钟期光看到后,果断把他扶了起来,安慰他说:“认错了就好,这种小事不用请罪,今后以此为戒,加强修养。”然后钟期光还安排警卫员带他去洗澡和吃饭,宽慰一下心情。事后,钟期光担心这名排长因为此事在部队待不下去,连夜给纵队政委江渭清打电话,表示这名排长认错态度诚恳,不要再追究他的责任,让他继续在部队好好打仗,一切照旧。
钟期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非常了解部队基层士兵的实际情况。毕竟战友负了伤着急去医院,这名排长虽然性格有些鲁莽,但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关心战友,如果再处罚显然就有损军心,有损战斗力。
钟期光在部队几十年的政治组织工作中,因为经常深入基层,还总结了 “三大创造”即立功运动、评定伤亡研究战术、即俘即补即战。
先说“立功运动”,当时苏中战役刚结束,为了鼓励战士们勇敢作战,他提出了《功劳簿》制度,即在每次打完仗后在功劳簿上给战士们记功,并颁发功劳证,这些证件也是以后升职的依据。
如果是大功,就派人把功劳证寄回立功者的家中,落实“一人立功,全家光荣”政策。别看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极大的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然后是“评定伤亡、研究战术”,该活动是在涟水保卫战结束后开始的。
活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每次打完仗后,把战士们召集起来开会,先开大会,再开小会。
会议不谈思想教育问题,只谈怎么打仗才能减少伤亡,回过头总结战斗经验和得失,通过开会,战士们互相交流了经验,怎么炸碉堡,怎么打巷战,团结了军心,越打越会打。
第三个是“即俘即补即战”。在济南战役结束后,钟期光写了《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提出了“随俘随补随打”方针,那就是一边打仗,一边吸收俘虏,把俘虏训练起来参加战斗。因此在淮海战役期间,打之前华野只有36万人,打完反而有55万人,这就是该方针的成效。
凭借着优秀的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的功勋,钟期光在1955年也获得了上将军衔。
事实上,无论何时何地能做到关系基层士兵,与底层士兵上下一心无疑都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