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凌欣炜)近日,苏州市园林档案馆征集到《元魏国公松雪道人赵王孙法书七种》拓本一册,共56个筒子页,包括《兰亭集序》《兰亭十三跋》《阴符经》《道德经》等。该册表面已有明显的虫蛀痕迹和水渍,据墨色、装裱、拓工等细节,初步判断为清代旧拓、民国原裱,其所对应书条石,现存于留园的敞厅、还读我书斋后廊东壁等处。
清乾隆年间,葛正笏所抚《任聚堂法帖》一至八卷,今已不全,其中部分法帖经嘉庆时留园园主刘恕整理补充,取名为《宋明贤十家书二卷》及《元魏国公松雪道人赵王孙法书七种》,元魏国公松雪道人赵王孙即赵孟頫。
苏州市园林档案馆馆长倪乐贤介绍,经与留园书条石实物、馆藏拓片对比,该拓本的部分文字更为清晰,反映了更早时间段的书条石面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进一步补充了馆藏书条石拓本的种类与内容。
市园林档案馆此次征集到的《元魏国公松雪道人赵王孙法书七种》拓本。 记者 凌欣炜摄
书条石多为青石,石上镌刻着历代书法名家的诗词名篇或书信墨迹,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源自私帖的盛行,自带文人属性的园林主人热衷于收集历代名家法帖的拓本、名人卷册、书札真迹等,并延请当时的刻石高手摹刻,拓印传世。为传神,捶拓不易磨损,这种金石与书法的结合渐成流行之风,形成了园林特有的书条石文化。
园林碑拓是苏州市园林档案馆的特色档案。长期以来,园林档案馆积极挖掘线索,与苏州古旧书店、古玩藏家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专项征集;持续关注旧书网、数据库等平台,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增强馆际交流,多途径获取价值突出的档案资料信息,并建立起书条石专题档案,注重馆藏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目前,馆内有拓本56册,其中最早的为清代光绪壬午(1882)年由南金珍拓印的《五百名贤像赞碑拓》。此外,园林档案馆保存有苏州各园林、风景名胜区的拓片计9184张,书条石拓片与园林内实物一一对应。为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近年来园林档案馆在广州、成都、北京、上海、太原等地开展苏州园林书条石拓片全国巡展,编研出版《墨香书条石》《镌拓留痕——苏州园林书条石精编》等书籍,极大地提高了苏州园林书条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