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2019年,共有5550例肺癌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其中有933位超早期肺癌患者,根据2024年的回访结果,发现这些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7.2%。”
11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在第二届慢病规范诊疗全程管理华西研讨会期间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超早期肺癌患者占确诊肺癌患者总数的16.81%,而到2023年,这一占比提升至27.8%,这有赖于肺结节肺癌全程管理体系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影像技术发展,我国肺结节的发现率越来越高,但医生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形成了两个临床难点:一是很多早期肺癌患者被误诊、漏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二是肺结节的过度外科治疗,即把良性结节误诊为肺癌。
针对这一情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2015年开始探讨建立肺结节的临床队列,在2018年建立了肺结节肺癌的全程管理机制,目前被纳入肺结节肺癌全程管理的患者已有36000多例。
2022年3月30日,李为民教授(中)操作手柄,完成国产机器人辅助经支气管镜肺结节活检术。受访者供图
“肺结节肺癌全程管理团队会对肺癌的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的早期筛查,对于筛查出有肺结节的患者,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精准评估。肺结节的精准评估至关重要,因为95%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恶性肺结节只占5%。而超早期肺癌的结节小于1公分,确诊的难度很大,相当于是大海捞针。为此,我们建立了超早期肺癌人工智能诊断模型,诊断准确性为90.4%,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水平,该模型已经推广到国内155家医院。”
李为民介绍,对于体内有大于5毫米、不能明确诊断的肺结节患者,全程管理团队会对他们进行系统随访;对于已确诊的肺癌患者,全程管理团队会开展系统化、规范化治疗,包括手术和术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从而形成从高危人群到肺癌患者的全链条管理。
在华西医院,肺结节肺癌全程管理团队分为两组:一组是临床组,有来自呼吸、胸外、肿瘤、放射、病理、健康管理等科室的五六十位医生;另一组是专病管理师,共14位,负责协助医生,从事辅助性、协调类工作。针对难以确诊的病例,团队每周都会开展多学科会诊,已形成常态化机制。未来该团队将进一步打造信息共享的云平台,建立智能化的随访体系,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