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黄兴的一生是“笃实”与“无我”的完美融合,是信念与行动的交相辉映,是为复兴中华奋斗的一生。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这是章太炎对辛亥革命元勋黄兴的评价,高度概括了黄兴对推翻封建统治、开创中华民国的杰出贡献和历史功绩。今年是黄兴150周年诞辰,回溯他风云叱咤、跌宕起伏的一生,家国往事依稀如梦。

20世纪初的中国,清王朝统治腐朽,帝国列强野蛮入侵,华夏大地满目疮痍,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危机。湖南人黄兴满怀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首创中国国内第一个以“复兴中华”为目标的革命团体——华兴会;他与孙中山携手共建中国同盟会,于危机之时力挽狂澜,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黄兴的一生是“笃实”与“无我”的完美融合,是信念与行动的交相辉映,是为复兴中华奋斗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先生回国后把辛亥革命引向正确道路。左五为孙中山,左四为黄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

少年立志 力行笃实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读书人而言,立志具有重要的意义。朱熹曾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黄兴的早年求学之路,从“四书”“五经”的熏陶,到长沙城南书院的深造,再到武昌两湖书院的磨砺,再到官派日本留学,就是不断追求卓越的立志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笃实向前。

少年时代,黄兴就订立了《自勉规例》六条用以自勉,其中规定有“行动必须严守时刻”“读书不得一日荒旷”“对人必须真诚坦白”等等。从这些自我约束的规则,可见他少年时代便立下重践履、务实际的宏愿,体现了黄兴一以贯之的笃实性格。

在学校读书期间,黄兴做学问非常扎实,城南书院每月所得课奖,足以解决生活开支,“不烦取之家中”。两湖书院深造,他在该校考试十二次,“六次列于第一”。

留日学习期间,黄兴认为学问于革命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图谋革命,学问是基础,所以对学习仍然抓得很紧,“不敢稍懈”。他一方面刻苦学习日语、教育以及军事技术,并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实弹射击;另一方面又积极投入实际革命行动,参与创办《游学译编》杂志,进行革命的舆论宣传,组织成立“拒俄义勇队”,团结了一大批留日学生,为日后归国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之路,黄兴更是实干笃定前行,他曾说过“救国不独心力,尤以身力为必要”,“惟笃实可以当大事”。黄兴原名黄轸,他决心复兴中华,投身革命后,将名字改为兴,字克强。他曾对人说:“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的终极目的。这个终极的目的,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为实现这一终极的革命目的,黄兴一生奋斗不息,不惜毁家兴国成立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华兴会成立后黄兴先后率马福益、刘道一等举义于湘,然而命运多舛,起义的密谋不幸泄露,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黄兴在上海举行会议,决定发动“二次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兴给长子黄一欧家书。

流血革命 践行无我

1905年,黄兴和孙中山在日本共同组建同盟会。到会者有百人之多,公推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实为协理,如总理缺席时,便全权主持会务。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国内各项工作主要由黄兴主持。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中,虽历经挫败,但黄兴屡败屡起,愈挫愈奋。孙中山说:“十次革命,克强无役不从。”

1911年3月,黄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原定10路起义军同时行动,其后10变成4路,最后4路变成1路,只有黄兴率领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府。黄兴亲上前线,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将生死置之度外,并将自己18岁的长子黄一欧送上前线,家书示之“一欧爱儿,努力杀贼”。胡适看到这封信,叹道:“当年曾见将军之家书,字迹娟逸似大苏。书中之言竟何如?‘一欧爱儿,努力杀贼’,八个大字,读之使人慷慨奋为爱国。呜呼将军,何可多得!”

在战斗中,他右手被打断两根手指仍坚持战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在评价广州起义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并寿。”在总结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时黄兴指出,举行起义地点应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江苏、浙江、安徽、陕西、四川亦同时相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

黄兴委托宋教仁、谭人凤在上海成立中部同盟会,加强对长江流域各省革命的领导。在中部同盟会的推动下,全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湖北武昌确定辛亥九月初(公历1911年10月初)发动起义,同时全国十一省响应。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8日黄兴由香港经上海到达武汉,设司令部于汉口满春园茶楼,与清军激战一月余,赢得了时间,争得湖南等14省相继独立。对此,辛亥革命元勋之一的居正发出一番感叹:“从克强坚守汉阳开始,各个省份顺应形势,趁机起义,使得革命队伍壮大,基础日趋稳固,克强居首功。使当日无克强,则汉阳留守与否,尚属一问题。”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武装力量,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对腐朽卖国的清朝政府,最终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各省相继独立后,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留沪代表选举黄兴为大元帅主持长江下游的军事,黄兴“乃坚辞大元帅不就,并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后各省代表会议致函黄兴;请“即速来宁,组织临时政府”。可就在黄兴启程赴宁的先一天晚上,他获悉孙中山即将回国,遂决定推迟赴宁履职。他对挚友李书城解释说,孙总理未回国时,他可以代表同盟会,现在孙总理已在回国途中,他则不能先到沪抢先一步赴南京就职,会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革命同志最要紧的是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打击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史博览·人物》2024.10 《黄兴:笃实前行,一生“无我”》

民国成立需要大批开支,黄兴于是找到老友张謇,由他签字担保贷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元旦成立。孙中山、黄兴提出了一个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在内的九名国务员名单,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元月15日临时政府授黄兴为陆军大将军。3月10日,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任命黄兴为参谋总长,黄兴力辞。此后袁世凯多次授黄兴陆军上将,黄兴均辞谢不授。

为实现民生主义,10月31日黄兴回到湖南长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发展生产,提出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他主张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和矿业,并帮助湖南创办了10多个经济实体。他也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提出“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主张。他到明德学堂和周南中学演说,勉励学生努力学习,做国家的建设人才,并给周南中学捐款,希望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女子学生。他在湖南还创办了湖南贫儿院,使贫苦儿童和参加辛亥革命的遗孤有机会接受教育,将来报效国家。

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与黄兴再次组织“二次革命”,革命失败孙中山总结教训,黄兴主动承担责任。袁世凯称帝后,黄兴与蔡锷筹划云南起义,秘密协助被袁世凯羁縻京城的蔡锷安全离京赴滇。黄兴一面抓紧在美筹款,为讨袁提供经济支持,一面让长子黄一欧立即赶赴日本,与各方密切联系。黄兴一再致信李烈钧,敦促其回国起兵,参与讨袁,而黄兴自己则承担起筹款之责;同时,他说服唐继尧支持蔡锷起兵,并建议他要“再接再厉,规画久远”,做好“分派精兵,进趋长江中部”的准备。

在筹划云南起义的过程中,黄兴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大局为重劝说唐继尧和李烈钧,并赢得他们的信任,促成了蔡锷与唐继尧、李烈钧两人的合作。正如革命家张继所说:在计划讨袁中,黄兴及部属对“云南起义之发动最有力”。

洪宪帝制垮台后,湖南省议会召集各界人士开会,一致推举黄兴为督军,致电欢迎他回湘任职。黄兴谢绝了家乡人民的盛情邀请。1916年7月,黄兴归国,但终因积劳成疾于当年10月31日逝世于上海,享年42岁。1916年11月10日长沙《大公报》上《何成濬报告黄克强君逝世详情》其中一句这样写道:“无一语及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兴与大儿子黄一欧合影。

甘当配角 “功成不必在我”

章士钊早年在《沈荩》一文中说:“吾闻之,在海外谈革命者万人,不如在本国谈革命者得十人;在租界谈革命者千人,不如在内地实行革命者得一人。” 意思是说,在海外、在租界高谈阔论空喊革命的人哪怕成千上万,其作用还不如在内地从事革命实践的一个人作用大。黄兴,正是归国实行革命的第一人。

湖南历史学者郑佳明曾写过一篇纪念黄兴的文章《向先贤寻求价值》,里面写道:“什么是价值?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他们是为什么活着呢?黄兴是为谁活着?为国家、为民族而活……”

章士钊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经历曾说:“交友遍天下,认为最难交者有三人:陈独秀、章太炎、李根源。但吾与三人都保持始终,从无诟谇。吾持以论交之唯一武器,在‘无争’二字。然持此以御克强,则顿失凭依,手无寸铁。何以言之?我以无争往,而彼之无争尤先于我,大于我。且彼无争之外,尤一切任劳任怨而不辞,而我无有也。由是我之一生,凡与克强有涉之大小事故,都在对方涵盖孕育之中,浑然不觉。因而我敢论定: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黄克强。”也就是说黄兴的“无争”比自己还彻底得多。无争的前提是“无我”,“无我”才能“无争”。黄兴曾有言:“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纵观黄兴的一生,“笃实”与“无我”贯穿始终。

他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观为行动指南,甘当配角,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自少年时代起,他便立下流血革命的壮志,直至民国巍然屹立,这位心怀笃实、身行无我的革命巨人,以满腔的热情与不竭的精力,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翻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不仅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个人的一切,甚至散尽家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笃实”“无我”,在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宏伟画卷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就了永恒的辉煌。

文 | 周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