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示范区水稻亩产867.4公斤,水稻田间长势均衡,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综合性状良好。产量较今年同区域非示范区每亩增产20%以上。”前不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安徽农业大学与合肥市长丰县人民政府共同实施的“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整县推进行动”项目核心示范区进行现场测评。虽然经历了先涝后旱的不利天气条件,但示范区依然取得了喜人成绩。

今年5月,安徽农业大学积极落实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战略部署,拿出了一份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整县推进行动方案,在长丰县、亳州市蒙城县进行试点,目标是通过“推良种+施良技+建模式”等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带动整建制试点县粮食作物单产显著提升,为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实施成效怎么样?还要实践来检验。长丰县是典型的江淮丘陵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针对稻麦两熟种植光温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间和季节内配置不合理、水稻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安徽农业大学专家组成员制定了一揽子单亩增产措施,包括主推的水稻规模化标准化壮苗培育、小麦机械降渍条播、肥水精确运筹、花后化控保粒、病虫害智慧精准监测与绿色防控等技术。在长丰县杨庙镇示范区,该校农学院教授武立权领衔的水稻栽培团队形成了江淮地区水稻丰产增效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核心区表现出显著的节水节肥和增产增收效果,可在安徽相同生态区推广应用。目前,项目核心区可实现小麦每亩增收200元,水稻每亩增收300元,良种良技配套赋能“麦-稻”单产提升。

日前,专家组对蒙城县楚村镇楚店金粒源家庭农场示范区实施了测产。“大田群体长势均衡、结构适宜,熟相好,长势优于非示范区。”经专家组随机抽取6.39亩玉米田进行现场实收,按标准含水量折算亩实产852.9公斤,这个结论让现场所有人为之振奋。“我们在示范区推广了耐密植品种、单位精良播种、水肥科学管控、精准控株高、病虫草害高效防控、适期晚机收等多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安徽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庆表示,“针对淮北平原麦-玉光温资源利用不充分、砂姜黑土不良特性等因素导致的玉米出苗率低以及秸秆争氮造成群体质量差等问题,我们在蒙城楚村和庄周的2024年单产提升示范田集成推广‘一增一控三提三改’技术,采用密植精管迟收,推动玉米量质提升。”

粮食生产的区域问题导向就是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应用的靶标,因地制宜是根本。安徽农业大学与县区开展“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整县提升行动”,在长丰县杨庙镇、下塘镇分别建立了6300亩和5600亩的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片,蒙城县楚村镇、庄周街道分别建立了5500亩和4800亩的玉米示范片,带动了长丰县西南片区和东南区,以及蒙城县南片区和东片区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将实验室里的“专家产量”转变为田间地头的“农户产量”。未来3~5年内,安徽省将分批次在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平原等三大区域建设示范县,通过大范围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持续推广示范县形成的技术模式,最终实现粮食增产增效和农民丰产增收,高质量服务安徽省“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