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时,有一个人战功卓著,清朝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明史》中不但将他和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大将军徐达并列于一章,甚至评价朱元璋之所以能建立明朝,他和大将军徐达两个人出力最多,他就是开平王常遇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和大多数明朝开国元勋一样,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吃不上饭,但是他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了,就拜师学习武艺,因为那时候想要考取功名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担的起的,即使学习武艺,他也经常交不起学费,于是他就就给人家干杂工,以此来争取学习的机会,等到成年了以后,长的的高大威猛,身材孔武有力。而且还有一身的武艺。只是这时候他依然吃不起饭。而又因为当时黄河改道流经淮河入海,使得淮河流域出现大片的洪灾,再加上元朝末年赋税严重,百姓无路可走,所以淮河流域的百姓率先起义反抗明朝的统治。此时的常遇春也就参加到了起义的队伍里面,只是不是反抗元朝的统治,而是加入到了他的家乡周围的绿林大盗的队伍里,结果到了以后,虽然能吃饱饭了,但是都是抢劫老百姓的家财得来的,和常遇春的志向相差甚远。于是他便想要另谋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

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正跟着队伍抢劫和州,而此时朱元璋也带领队伍在攻打和州。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队伍的纪律严明后,便想要投奔朱元璋,结果走到半路上,因为赶路太累了就躺在田间睡着了,梦里梦到一个穿着重铠甲手里拿着盾牌的神仙对他说:“快起来,快起来,你的主公来了。”然后他忽然惊醒,正巧这时候朱元璋来到这里,然后他就前去拜迎朱元璋。(语出《明史》)可是朱元璋开始有点看不起这个来投奔他的壮小伙,问他是不是吃不起饭来投奔自己的,常遇春说自己本来当盗贼不愁吃穿,只是这样不是自己的本心,又听说朱元璋很是贤明,于是才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听了很是吃惊,然后又问他能不能跟随自己过江打仗,结果常遇春的豪言壮志使得朱元璋不敢小看眼前这个人了,常遇春说:将军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将军要渡江,我愿意做先锋。朱元璋听到这一番话,很是高兴,也对常遇春多了几分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遇春

等到朱元璋准备渡江攻打城池时,元朝的军队列在岸边,朱元璋的船在离岸边十几米远的地方不能上岸,此时常遇春的船也来了,朱元璋大喊冲杀,常遇春二话不说拿着戈直接向前,元兵来抵挡,常遇春趁势跳下岸去,后面的军队见到先锋如此英勇,也都前赴后继冲杀起来,终于攻克了城池。这一战常遇春正式赢得了朱元璋对他的尊重,开始在朱元璋的队伍里面崭露头角。而在近一年的征伐之中,常遇春每每身先士卒,所以在朱元璋攻下南京以后,常遇春便升为元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遇春

而当时朱元璋任命的将帅中最显贵的,就属邵荣、徐达和常遇春。当时邵荣最能打又和朱元璋平级,又不甘心居于朱元璋之下,所以越来越骄横,甚至开始和其他人密谋兵变,幸好被朱元璋发现,而当时朱元璋爱惜邵荣的本事,想要免他一死,结果常遇春找到朱元璋说:“作为臣下谋反,这怎么能赦免呢,我发誓不会和这种人一起谋事。”朱元璋听了后流着泪和邵荣吃饭喝酒然后还是将他杀了。从这以后,朱元璋不但知道了常遇春的勇气,还知道了他的忠心。

以后数年,常遇春屡屡以副将身份跟随徐达征战。等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前后,已经剩余陈友谅、张士诚这两股和朱元璋差不多的强大势力了。同年年初,陈友谅想要一统天下,发兵攻打朱元璋,当时常遇春和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陈友谅计划袭取池州。徐达凭借经验识破陈友谅的行动,率领数万精兵设伏,将陈友谅的部队杀得大败,陈友谅幸免逃走。数月之后,陈友谅卷土重来攻打朱元璋的首府应天(南京),结果又被常遇春和冯国用打败,陈友谅再次逃走,然而,陈友谅还是不甘心,三年以后,率领六十万大军数百艘战船倾巢而出,誓要消灭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遇春

当时陈友谅的战船不但很大,还特别多,相比之下,朱元璋的船真是小巫见大巫,然而,朱元璋毕竟是天命所归,部下又一个比一个英勇,尤其是常遇春和徐达,当时徐达和常遇春在攻打庐州(合肥)快要攻下的时候,陈友谅围攻洪都,朱元璋便先让常遇春回来帮助自己解围洪都,结果朱元璋的战船突然在江上搁浅了,陈友谅的大将陈定边看到这一幕便让大军围攻朱元璋的战船,当时朱元璋数次命悬一线,这时候常遇春一剑射伤陈定边,又让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战船,借此朱元璋才幸免遇难。结果常遇春自己的战船又搁浅了,还是败退的其他战船撞击常遇春的战船才得以逃脱。又放火烧了陈友谅的战船,死伤战士的血将水都染成了红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鄱阳湖水战

等到朱元璋觉得已经能够战胜陈友谅了,又让徐达回防应天,防止张士诚偷袭。然后让常遇春率兵顺江而上,堵截陈友谅的退路,结果陈友谅在突围的时候被乱箭射死了。等到平定陈友谅后,朱元璋说常遇春的功劳最大。赏赐了他很多的财物。

等到陈友谅兵败,张士诚也独木难支,被徐达率领和常遇春、邓愈、汤和等人剿灭,朱元璋根据常遇春的功劳,封他为鄂国公。此时被封为公爵的也仅有李善长和徐达两人。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平定南方后,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军队北伐元朝。结果兵不血刃取下元大都(北京)然后又奉徐达的命令分兵攻取周围之地,一举将被占领数百年的幽云之地重新收回囊中。然而,也许是天妒英才,在回师途中,常遇春突然暴毙而亡了,消息传到京师,朱元璋听了很是吃惊,等到遗体到达龙江,朱元璋亲自迎接常遇春的遗体。还让他陪葬在自己的孝陵。追封他为开平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达

在朱元璋一路走向帝位的过程中,常遇春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功臣。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猛人,也有缺点,那就是杀降将,这件事情是一个很不吉利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徐达和常遇春俘虏了陈友谅的败军三千多人,徐达说不能杀,常遇春说留着以后是祸患,然后半夜就自己偷偷坑杀了一大半将士,因为他数次杀降将,甚至于每次他出征的时候朱元璋总是提醒他不能杀降将。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这就是天理循环吧。

也正是因为常遇春的性格缺陷,才会导致自己的儿子即使继承了自己的爵位,也因为身上有他的影子而不能守住爵位,而和他并称的徐达的后世子孙一门却有两位公爵,并且直到明朝灭亡。相比之下。也许是个遗憾吧。所以张廷玉才会在两人的评价中引用朱元璋的话来劝勉后人:“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