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1785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规定王位和财产应由嫡长子继承,而嫡长子是指正妻(嫡妻)所生的长子。从广义上来说,“长子”意味着“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通俗来说,如果你的母亲是皇后,那么她所生的儿子被称为嫡长子。假设你有两个兄弟,而你是老二,尽管你非常出色,但因为你大哥出生在你之前,所以他必须被立为太子,即使他智力有缺陷(比如晋惠帝司马衷),也没有例外。这就是“立嫡以长为先”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虽然你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且你的哥哥们早你几岁出生,但由于你的母亲是皇后,而他们的母亲是嫔妃,因此你必须被首先立为太子。这是因为你母亲的地位最高,子女的尊贵往往取决于母亲的身份。

可是就有人有疑问了,如果皇后被废/过世,他的儿子还能叫做嫡子吗,是否还能继承皇位?今天老达子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下这个话题吧~

01 东汉开国太子东海恭王刘彊(qiáng)

刘彊又称刘强,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母亲为郭圣通(真定王的外甥女)。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六月,郭圣通被册封为东汉的第一位皇后,因而刘彊作为嫡长子被立为储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七月,郭后因故被废,光武帝改立原配阴丽华为新皇后。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六月,刘彊在担任太子长达18年后,主动辞让太子位,最终被废除,改立阴丽华所生的东海王刘阳为太子(后来更名为刘庄),而刘彊则被降封为东海王。

六月戊申,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彊,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彊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袁宏论曰:今太子之德未亏于外,内宠既多,嫡子迁位,可谓失矣。然东海归藩,谦恭之心弥亮;明帝承统,友于之情愈笃。虽长幼易位,兴废不同,父子兄弟,至性无间。夫以三代之道处之,亦何以过乎!

通过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郭圣通虽然被废,但因为“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刘彊作为太子也是嫡子,如果不是嫡子迁位(主动辞让),在法律上依然被视为第一继承人,刘秀在改立刘庄时,诏书用的也是“立子以贵”,说的是阴丽华为后,其子刘庄更尊贵,应该继承大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明惠宗朱允炆

明惠宗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由于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其长子朱雄英早逝,原配常氏去世后,吕氏被立为正室,因此朱允炆成为了朱元璋的嫡长孙。

这里说明一下,朱标的三个儿子:朱雄英(早逝、常氏所出)、朱允炆(次子,吕氏所出)、朱允熥(三子、常氏所出);

关于朱允炆的嫡长孙身份以及继承顺序一直有很多争议,但是不管怎么说,朱允炆其母被立为正室,且为长子早逝后的次子,最重要的是朱元璋亲口承认:“嫡孙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古人眼里“前娶后继皆嫡也”,朱允炆的嫡孙身份毋庸置疑,继承大统也是朱元璋基于国家安定发展做出的最终决定。

03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是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仁孝皇后(又称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胤礽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且因康熙帝嫡长子承祜夭折,胤礽作为嫡次子,在一岁时便被确定为皇太子。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于戏。主器得人,益笃灵长之祜。纶音式涣,用昭浩荡之仁。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胤礽其母虽难产而亡,但这并不影响胤礽的皇位继承权,只是胤礽未处理好作为储君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太子与其他皇子之间的权力矛盾关系,导致最终被废。

老达子说

大家都知道母凭子贵,但在继承权上古代历史上也有很多是“子凭母贵”,其实老达子觉得,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看出皇后/皇太子/皇太孙有时候是一种政治角色,大多朝代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是在不同朝代、不同政治背景下会略有不同,最终都是要为这个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