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时的四大“攻击军”到整编后的“五大主力”,1946国军整编是如何自断长板、自废武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后国军整编对解放战争结局的影响一直存有争议。

在大陆官方史料里一般的结论是:国军借此汰弱留强,把青壮士兵留下,充实连队,将老弱病残退伍,减轻负担,同时编并杂牌,充实黄埔系中央军,所谓“整编”不过是备战的一个“障眼法”,做做样子给当时的民众和舆论看,实际上国军战力并未因此损失。

国军方面的观点则多持否定态度。一般认为:整编普遍上伤害了部队士气,大量的历经抗战的老兵和军官,像夜壶一样,不用时,说踢开就踢开,侥幸留队的也并不额手相庆,同样的人心惶惶。同时,整编后主力部队学人家美军编制,扩大军和整编师的直属队规模,一线的战斗兵员反而较抗战时薄弱。像第十军这样的国军抗战主力部队,胜利后整编为整编第三师,全师不过2旅4团,满编也只1万多人,堂堂长沙战场威震敌胆的“泰山军”,落得和57师段茂霖这样的杂牌一般无二,兵力寒酸。

抗战时74军作为4大攻击军之一,全军满编4万余人,辖3师9团,每个师还额外配属一个野战补充团。总计达12个步兵团。结果抗战胜利后,整编成3旅6团,步兵团数被砍去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良崮战役74军师老兵数量不足,比例偏低,也是其枯山被围,两日脆败的重要原因。设使整编74师有12个步兵团,那么两淮涟水一路惨胜之后,老兵怎么也不会打到只剩40%。孟良崮战役即便奉命攻击坦埠,也可以留下大概3-4个团当本师预备队,固守垛庄,相机增援主力。

因此,如果一般化地认为1946年的国军整编对国军的实力是一种不降反升的障眼法和鬼把戏,恐怕也是不准确的

相反,国军在整编过程中为了堵人之口,避免地方实力派“编并杂牌、充实自己”的攻击,往往先拿中央军嫡系主力拿出来打样子,把抗战中编制特大,实力雄厚的74军等部队无论在人数编制还是武器配给上,都给削平优势,强行取齐,全军编制4万余人,步兵团多达12个的“三五部队”、“辉煌军”给整成了3旅6团,兵员装备配给上都平平无奇的样板部队。

这种强行取齐,削平抗战中台柱子部队长板优势的操作,实际上起到了自废武功,自毁长城,自己把自己的拳头部队,抱朴守一,猛虎在山的撒手锏级后手重拳的优势给摘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1941年3月18日何应钦上报蒋介石的关于给4大攻击军充实兵员办法的签呈

看上面,1941年3月18日何应钦上报蒋介石的关于给4大攻击军充实兵员办法的签呈清晰显示,当时为了给“第1军、第2军、第5军和74军”这四个攻击军补充战斗兵员,国军统帅部想出了高招。

即,“除第5军外,给1军2军和74军,各配属已装备之补训处或者素质稍差之师1个,编并于所属各师之内,充实其人员枪械经费,各补训处和师编并之后,不另成立”

什么意思?就是为了照顾这四个攻击军,增厚其实力,国军已经法无定法,特事特办,直接用已经正式成立的战力较差师,或者编训成立的补训处(王耀武的51师最初就是从补训处的部队拉起来的),直接编并,拆散,打入攻击军编制

这是怎样的优先照顾和资源倾斜啊?根本不用考虑其他的军师服不服,就是能者多劳,资源倾斜和优先照顾。

我们再看,1942年6月已经改编为攻击军之后的74军实力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4军:军部直属部队,官704,兵8272,总计8976人。第51师,伤官兵789,亡官兵366,现有官兵8599人;57师伤亡官兵2107人,现有官兵8837;58师伤亡官兵,1736,现有官兵7455人。

总计1942年6月的时候,74军伤亡缺失+现存人数:38865人。74军老人吴鸢回忆攻击军成立的时候,特别提到军部直属部队编制庞大,从上面数字看,确实非常庞大,当时有8976人,几乎接近9000。

而当时同在战区内的49军和26军人数都较74军少得多。

而到了1944年国军开始装备美械的时候(见下图),74军基本仍维持了这个规模的人数。基本上军部和三个师,各有9000人左右。全军总计三万六七千人。

与74军的攻击军地位有显著不同的是,当时73军也是美械军之列,但是军部人数明显少于74军,只有3181人。18军作为后来的五大主力,军部人数也只有3456人。

第5军规模与74军接近,军部规模7786,两个师45师和96师,更是超过一万人,全军规模36998人。

新六军作为驻印军优越配置,军部直属部队也仅有3200人。不过旗下的两个师14师和22师,都超过11000人,基层战斗部队甚为充实

从这里就能看出,抗战时,74军作为当时国军头号主力,乃至攻击军之一,其编制方面的特殊性和照顾是非常明显的。只有同在攻击军序列的第五军,可以一较高下

第5军的人数众多,一直到了粟裕在谋划淮海战役和中原围歼计划的时候,都念念不忘其人数多。

粟裕回忆:“(邱清泉)整5军是蒋在关内剩下的两大主力之一,其战斗素质虽不如整74师和整11师,但人数比该两师多,经常猬集一团”。

言下之意,5军的素质不如74师和11师,但就是人多,血厚,抗揍,非常不好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的国军整编,对“抗日铁军”74军这样的曾经在编制、实力上、补给上和任务分配上享尽照顾的国军战力基石部队,不但不予照顾,反倒先拿出来打样儿,把74军放入第一批整编行列,搞成3旅6团。无异于阉割。

1947年2月,张灵甫上报蒋介石的报告里明确提到:

1946年9月,74师从南京出征北上的时候,就缺士兵4328名。一路两淮涟水惨胜,打下来,伤亡6581名。到山东地面的时候,国军头号主力,五大主力之首,抗战中作为攻击军的74师,竟然一度缺兵10909人

虽经数次进补新兵,但战斗兵仍然缺额3212人。

在这种情况下,张灵甫屡次打报告要求后调整补,却不被允许。

看谁块头大,就把谁整得弱一点。这就是国军自废长城,自削长板的所谓“整编”。

如果说,国军方面真的认为抗战后马上国内实现和平,无意准备内战,那这种整编也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抗战前早就预期日本投降后与我军难免一战的国军统帅部来说,这无疑是一大蠢招。

抗战时期国军自己主动编成了几个战力长板部队,或者说是超编BUG部队。包括国内的4大攻击军和驻印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对于这几个战力军长板部队,国军资源倾斜,集中补给,长板很长,用其作为后手重拳力道很重。

如新六军空运回国担任湘西会战预备队,就如猛虎在山之势,即便74军正面打的吃力,也有这样一个撒手锏等待随时使用上去,决战方向上兵力使用就会富裕的多。

但是内战中,由于所谓整编,国军把当时精锐部队的长板都给自我削平,与其他部队取齐。就连重炮和汽车战车超额配属的驻印军都变得优势不大了。

驻印军时代,全序列满编近10万人,5个步兵师,整个驻印军系统,不只是轻武器大大超编,重炮和车辆以及装甲部队也都非常奢华厚实。但是抗战后,一律拿走,平均化。新一军和新六军和别的美械师一样,不过军属105榴弹炮一个营,师属75山炮一个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前夕,郑洞国还曾给蒋介石签呈(见下图),希望把驻印军作为一个整体,继续集中使用,便于发挥其战斗传统和装备的最高威力。言下之意,驻印军回国后,不要拆散,不要整编,继续以驻印军为战斗序列,编足全美械的精锐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6月28日,廖耀湘还曾给蒋介石签呈,要求将驻印军时代配属新六军的汽车72辆(这个部队抗战胜利后在湖南芷江就被收缴走,脱离了新六军)重新配属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

即国军抗战后,国军凭借整军,全面削平了几大超配满配重装和资源倾斜战力长板部队的优势。驻印军的车辆炮火优势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