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东北,消灭新六军一个团有多难?
星河逍遥游
2024-11-04 23:49黑龙江
1946年2月10,农历大年初十,年味儿还没散尽。
在辽宁省盘山县沙岭村(有居民大约1000户,距离盘山县城80多里),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主力,与国民党新6军新22师66团,展开一场战史极其有名的大战。
东北民主联军,动用一个纵队(4纵6个团+三纵19团在内,共7个团)打国军一个团,3天4夜。
我军战史公布的伤亡比是:新六军66团伤亡810人,东北民主联军伤亡2159人,敌我伤亡比为1:2.6。
新六军自己编写的《新编第22师出关周年纪念特刊》中记载的伤亡比较更夸张。在《纪念特刊》中,亲历沙岭战役的66团团长罗英、副团长刘梓皋都发表了亲笔回忆文章。
新六军自己在《纪念特刊》中说,沙岭战役,66团守军只有团直属部队和5个连步兵,总计1000余人,配75山炮2门和42重迫击炮2门,面对东北民主联军“先以2个旅,最后多至5个旅又2个团”,以高达1:50的兵力劣势,打了4昼夜。
最终取得“终获战胜之惊人成绩”。造成东北民主联军伤亡“14000人”。
新六军并同时提到,当时在台安,东北民主联军一个旅于新开河东的六间房,对战65团的唐沅连,“激战2晚1天,唐连死守4座家屋,屹未为动,开一个连对抗一个旅的先河”。
罗英回忆说,当时66团基本弹尽粮绝,除了82迫击炮还有少数弹药,山炮重炮基本打光了。重机枪子弹,点放都不够。步枪子弹每枪还有顶多还有5发子弹,冲锋枪最多10发。而整个战役,东北民主联军用了17个团。在最后关头,66团等来了邱钟岳营的增援,得以解围。
这场战役中,新22师66团的重迫击炮连打完最后一颗炮弹之后,全员加入步兵战斗序列(这种炮兵打完弹药,变成步兵上阵冲锋的战例,恐怕沙岭战斗之前只有抗战时期常德会战74军炮兵团在常德有过,可见当时新22师士气之高)
66团副团长刘梓皋回忆,仅16日一夜激战,第二天东北民主联军阵前的尸体多达700余具。
在阵地西南400码的位置有5栋民房,为东北民主联军进攻准备集结地。被66团发现,马上以八一、六0和重迫击炮轰击,当场炸死东北民主联军“400余人”。
刘梓皋回忆,最后关头,66团重机枪弹还有2000发,轻机枪弹2500发,冲锋枪弹4000发,其他都用完了。山炮弹和八一迫击炮烟幕弹也用完了。几乎陷入绝境。
刘说,18号晚上最激烈的时候,66团重机枪弹50发一补充,只能用单发模式还击。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知道当时新六军重机枪的射击之准确。在这样的弹药匮乏之下,还能用火力封锁,对抗东北民主联军绝对优势兵力的不断冲锋,真的要靠训练和技术。
19号早晨,东北民主联军撤退。刘梓皋视察阵地,发现阵地正前方一个深沟里,有近“1000具”尸体,“这是两挺重机枪射击的奇迹”。
刘梓皋回忆说,“沙岭战役,兵力对比是1:50,伤亡对比是1:37。这是最低估计”。如果按照新六军宣称的造成东北民主联军伤亡15000以上(或者14000以上),那么1:37之下,新22师66团伤亡600人左右。
600,这个数字与东北民主联军方面给出的对新22师造成810人的伤亡数字差距不大。
悬殊最大的是东北民主联军伤亡数字。我军的数字是2189人。新22师方面说是15000人起步。
哪个数字更准呢?
如果按照2189人的伤亡数字来看。东野4纵,当时全部兵力23000多人(当时下辖3个旅,10个团,1个警卫团,兵力达23400人),伤亡比例只有十分之一。这个伤亡数字和伤亡比例,对一场进攻战役来说,其实并不大。也就是说单从伤亡上来看,这一仗不至于打出那么的战史热度和网络军事爱好者的话题度。
济南战役华野赢得那么脆。9纵伤亡都有9000,接近三分之一伤亡,13纵伤亡更是近万。但即便是这个伤亡数字,华野攻济之后,也没有因为伤亡数字引起很大的士气下降和部队情绪低落。
碾庄进攻黄百韬,华野5个主攻纵队,仅一星期就各伤亡5000以上,战斗列兵基本伤亡殆尽(据粟裕给中央军委电报)。
豫东战役,皮定均回忆1-4-6三兄弟被打残废了。当时各种伤亡也都在7000-8000以上。我们翻不到东北民主联军的原始档案,纯从语义角度分析,皮定均说的“打残废了”,是需要一个纵队两万人左右,总计伤亡超过三分之一的程度。这也是当时一个纵队和一个军里步枪兵(战斗列兵的)数字和比例。
孟良崮74师两万六千人,步枪不过9000枝左右。这9000枝步枪,就是一线连队里的战斗列兵。
那么沙岭战役,如果按4纵21000人左右的总人数,伤亡2189人,伤亡仅有十分之一,这个伤亡比例,看上去好像是一场很轻烈度的战斗,比华野攻济的伤亡还轻(轻得多)。
如果沙岭战役是一场轻伤亡比例的战役,那么它造成当时4纵上下的反应如何呢?
真实的历史是:
沙岭战役后,东北民主联军与新6军结下了血海深仇。4纵编了一首歌谣:
“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菜心味甜营养好,消灭新六军建功勋。同志们大家来竞赛,看看谁是大功臣。”
王玉峰(时任29团战士)在1954年填写的《第41军干部履历表》“自传部分”里写道:“沙岭战斗是我入伍以来实感最难过,也是我思想上变化最大的的一次战斗,我和其他同志一样听从指挥完成任务。战后回忆起战场上敌人的炮火是那样厉害,战友们一片的倒下的悲惨,想战前一百六、七十人的连队,现在只有三十多人的情况,真使我难过和失望。”
江海(时任12旅司令部参谋主任):12旅当时在大孤山,没有参加沙岭战斗,但知道部队伤亡很大,我曾经担任过营长的那个威海独立营 (32团3营)一些战士在沙岭战斗后跑回了胶东老家,有的还是排长,可见沙岭战斗失利对这支经历了抗日战争烽火洗礼部队的打击程度。
曾国华(时任3纵7旅旅长):沙岭子失利后部队士气低落,7旅20团3营9连指导员开小差了,四平一撤退,连长又不辞而别,当撒到东丰时,一个晚上就跑了22个。七旅21团半个月跑了138个。
李玉生(时任11旅政治部宣传科文印组长兼油印小报《火线报》记者)所著《扭转东北战局之战》:成立不久的4纵炮兵团在沙岭战斗中发射炮弹数百发,几乎无一命中,支援步兵作战成了一句空话。
徐维业(四纵老兵):所在的部队与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新六军在沙岭激战三天三夜、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战斗极为惨烈,40多名一同入伍的老乡有一半壮烈牺牲,我也被敌人的炮弹炸伤右肩胛,在后方医院躺了两个多月。
林彪对沙岭战役点评道:“沙岭之敌为新6军22师之一个团,我直接攻沙岭者为吴克华部五个团,在数十里内策应警戒者还有两个旅。此皆山东部队,过海后数月来在该处休整而未调动者,故有充分休整。但此次战斗结果仍不好,这一次证明了我们过去和现在及今后应采取的作战方针。此次虽然他们集中了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但同时又未将最精锐部队使用在主要方向,这仍表示有轻敌观念。”
罗荣桓:“沙岭战斗,我们五个团又两个旅打敌人一个团,数量上虽然优于敌人,但参战部队有老部队,也有新部队,思想上、战术上的准备都不够,装备不行,指挥上也不统一,加上对敌我两方面缺乏正确估计,敌人已经站住了脚,筑起工事固守起来,我们的火力没有组织好。结果,我们伤亡很大,包括许多冻伤的,减员好几千人,也没有把敌人消灭”。
从我军亲历者事后回忆,尤其是一线中下级直接参与战斗人员的回忆不难看出。沙岭战役给基层指战员心理和认识上的冲击,要远远高于2189个伤亡在4纵23400人的总人数之中所占比例,应该具有的影响。
再直白一点,这个2189个伤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