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1日,根据中央军委颁布的《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和《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同时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方式,中央军委指示各野战军,在其下设立兵团级指挥机构。四野根据中央军委指令,编成12、13、14、15,四个兵团,同时还预留了16、17两个兵团番号,比二野、三野都多预留了一个兵团的番号,足见军委对四野兵力和实力的认可和重视。
【四野部队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其实在此之前,中央军委就在四野铁道纵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归军委铁道部直属的铁道兵团,由军委铁道部部长腾代远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副部长吕正操兼任副司令员。四野4个已编成的兵团,领导人员如下:
第12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伯钧任第1副司令员,韩先楚任第2副司令员,唐天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方任参谋长,下辖第40、第45、第46军。
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李天佑任第1副司令员,彭明治任第2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刘道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38、第47、第49军。
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黄永胜任第1副司令员,刘震任第2副司令员,吴法宪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39、第41、第42军。
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洪学智任第1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贺晋年任第2副司令员,萧向荣任政治部主任,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
【四野南下大军】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横扫蒋军如卷席,由此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原本预留的几个兵团的番号都没有编成。如果按照兵员数量和武器装备,拥有百万之众的四野,完全可以编成6个齐装满员的兵团。因为当时四野每个军都下辖4个师,如按照每军三个师的编制,4个兵团就多出12个师,正好编4个军,再加上那些超员较多的师以及留在东北整训的曾泽生50军,组建2个军还是绰绰有余,这样就可以再编成2个兵团。
以此时总兵力排名第二的三野为例,有的军在此次改编中,才由过去下辖的2个师增补为3个师,每个军的人数基本多在2.7万至3.3万之间;而四野每个军的人数多在5万至6.4万之间,比三野几乎多出了一半。而拥兵58万的三野,编成了4个兵团,四野照此来看,103万的兵力,足可以编成6个兵团。
那么如果四野按照6个兵团来编成的话,除了原有的4位兵团司令员,另2个兵团司令员,将会在哪2位将领中产生呢?
【四野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
根据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调任山西省委书记后,接任其兵团司令的,是14兵团第1副司令员黄永胜。由此得出,黄永胜是最有可能出任2个新兵团首任司令员的,而另一个新兵团首任司令员,将会从另外3个兵团的第1副司令员中产生,他们是12兵团第1副司令员陈伯钧,13兵团第1副司令员李天佑,15兵团第1副司令员洪学智。
我们先来说说,原本出身老井冈,被视为毛委员嫡系的陈伯钧将军。陈伯均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由红6军团军团长任上,出任改编后的120师359旅旅长。因为手持印有少将旅长名片晋见主席之事,引起老人家不满,被斥为“少将芝麻酱”,遂即从359旅调出,被派往中央党校学习,由此离开了一线作战部队。经过1年的党校学习,陈伯钧出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后又先后担任过抗大第2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期间陈伯钧著作等身,是八路军高级将领中少有的军事教育家。其后又担任过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358旅副旅长兼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始终在陕甘宁边区兜兜转转。
【四野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
抗战胜利后,陈伯钧率800人的干部队挺进东北,先后出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上级干部大队大队长。长春围困战时,陈伯钧终于盼来了上前线领兵的机会,出任东北野战军第1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萧劲光指挥长春围困战。第1前进指挥所改称为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后,陈伯钧任副司令员。第1兵团改称四野第12兵团后,陈伯钧任第1副司令员。此时45军军长黄永胜调任14兵团第1副司令员,陈伯钧兼任45军军长。由于陈伯钧此前没有任过东野纵队司令的经历,因而不可能出任我们假设的另一个兵团司令员的职位。
【四野13兵团第1副司令员李天佑】
剩下的两个兵团第1副司令员李天佑和洪学智,谁最有可能出任兵团司令员呢?从两者出任东野纵队司令员的时间来看,李天佑比洪学智早5个月出任1纵司令员,加上李天佑红一方面军的背景,又有115师343旅代旅长的履历,再加上曾经2次担任攻打四平总指挥以及解放天津西集团总指挥的经历,应该比红四方面军出身的洪学智,希望更大。
照此推断,如果四野一开始就编成6个兵团,黄永胜和李天佑,将会出任另外2个兵团的首任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