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空军的装备序列中,往往会出现“高低搭配”,通常情况是重型机搭配中型机或者轻型机,重型机性能强但是造价高,需要由造价低且数量充足的中型机与轻型机来进行填补,比如苏-27与米格-29、F-15与F-16,都是典型的高低搭配。
但是从第五代战机开始,美国空军不再进行“高低搭配”,而是选择“强强互补”,F-35这样的单发机不再是双发重型战斗机的“低端配角”,而是要独当一面,甚至要胜任更多任务,以便让重型战机专心于争夺制空权。
与F-22相比,F-35拥有更出色的航电系统、更大的内置弹舱,完全不像是一款“低档战机”,它的出现,更多像是为了弥补F-22对地攻击火力不足,需要承担包括空战在内的各种各样的作战任务。而现在,中国空军也在形成“强强互补”的组合。
11月4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微博发布了一张新飞机垂尾的官图,从外形上来看,很明显这是一架歼-35,而上面出现了神秘的“75”编号,应该就是中国空军建军75周年的意思,再结合珠海航展公开的参展机型来看,歼-35A将作为中国空军的机型参展。种种迹象都说明,歼-35不仅会装备中国海军,同时也会装备于中国空军。
作为沈飞研发的一款双发中型隐身战机,歼-35一开始并不被外界所看好。毕竟习惯了歼-20的存在后,歼-35的常规气动布局在中国军迷眼中,有些过于“中规中矩”了,甚至会被视为“平庸”的象征。
但是常规布局作为人类使用最多的飞机气动外形,自然也有着其独到之处。相比鸭式气动布局、三翼面布局,常规气动布局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明显的短板,鸭式气动布局的超音速性能好,但是可控大迎角性能差;三翼面布局的可控大迎角性能强,但是超音速阻力大,而常规气动布局却是将亚音速机动性、超音速机动性、可控大迎角、隐身方面平衡的最好的外形,在拥有高性能发动机的情况下,选择常规气动布局反而是更稳妥的选择。
而采用常规气动布局的歼-35,性能与美国的F-35毕竟类似,虽然超音速性能不如歼-20,但是亚音速操控性更好,更适合对地精确打击或者挂载大型导弹去执行反舰、打击防空阵地等任务。相比之下,歼-20更注重超音速性能,弹舱被设计成只能容纳空对空导弹的尺寸,最适合执行空战任务,让歼-20去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反而有些浪费。歼-35的出现,就能够很好的解放歼-20,让歼-20的专心对付敌机,至于对地打击等其他任务,则交由可能拥有更大尺寸弹舱的歼-35来执行。
而且歼-35还将作为舰载机、出口型战机来生产,更多的生产数量,会让歼-35在成本方面更有优势,空军能进一步大量装备,未来中国空军的骨干,就是歼-20作为制空尖兵、歼-35作为主力,歼-16等机型进行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