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中国最久的王朝,靠的居然不是武力,而是胎教。
知否否知
2024-11-04 09:08山西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大家或许会脱口而出汉朝、唐朝等帝国昌盛时期。然而,在持续统治年限上,却远不及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王朝。这个长达800年的王朝,究竟是如何凭借"胎教"而走向巅峰?其中又蕴藏着怎样的育儿智慧?
"周室三母"的贤德塑造了周朝伟业的基石
诚如史书所载,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母亲太任和妻子太姒,被后人尊称为"周室三母"。三位贤德女性的高尚品德,为周朝奠定了深厚的道德根基。
太姜以其睿智卓识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诸侯的拥戴和爱民的欢心。她教子有方,为儿子季历娶了品德高尚的太任为妻,并言传身教,将仁爱礼智的周礼文化代代相传。
太任儒雅端庄,温柔贤惠。她勤俭持家,以身作则,主持后宫祥和有礼。更为可贵的是,她刻苦钻研经书典籍,并将古训教诲铭刻于心,在怀胎期间便恪守"胎教"之道,为周文王奠定了非凡的品德基础。
临产前夕,太任恭请乐师朗诵经典名篇,演奏雅乐悦耳曲调,营造良好的音韵环境。周文王一出生便显露非凡智慧,稚龄时代已识文读书、精通乐律,且孩提时就抱负宏伟、德行高尚,为后来励精图治奠定了坚实根基。
太姒则是外柔内刚的贤妻典范,她温婉善良、贤惠重德,辅佐周文王同心同德,与之携手共创史诗般的盛世基业。所以后人推崇"德行著于内,化行见于外"。正是这三位贤母教子严格,并身教重于言教,才使周文王勤修德行,终成为"文祖"的楷模。
后来,周文王与周武王合力推翻了商代暴虐,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由此开启了大周王朝的辉煌。然而,要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800年,最为关键的还在于三位贤母树立的高尚道德风范,奠定了整个王朝的道德基础。正如《诗经》所诵咏:"德音孔子,力息耒耎,万邦作孚,惟周不穷。"周朝之所以能够永垂不朽,靠的正是"德"的力量。
太任的"成功胎教"造就了周文王的非凡
太任对儿子周文王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胎教,堪称中国胎教第一人。她深信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肚中胎儿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在怀孕期间格外谨慎自己的举止言行。
胎教期间,太人防微杜渐,注意生活的方方面面。视觉方面,她避免观看淫逸无礼的场景;听觉方面,她远离邪曲不正的声音;言语方面,她从不说傲慢自大的话语。生活起居上,她睡觉不歪身、坐不偏斜、立不跛足。饮食上,她不食气味腥浊、形状不正之物,亦不在摆放不正的席上进餐。无论独处或在宫廷典礼,太任都竭力端正身心,克制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太任在晚上临睡前,总会请乐师朗诵优美诗词、演奏宫廷雅乐,为胎儿营造雅正的音韵环境。正是由于太人谨守胎教之道,周文王一出生就具有非凡智慧。据《尚书》记载,文王出生时,一只赤雀衔着丹书飞至房中,丹书载有"敬义得吉,怠欲遭凶"的训诲,堪称得自天佑的预兆。
太任的有意识胎教并未止步于此,她在文王幼年时期还坚持不懈地进行早教。未说话时,她每日朗读诗书经典,使其在熏陶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三四岁,文王便学习骑射习武,且一学就通,一看就懂。五六岁时,太任为其讲解苍颉造字、神农尝百草等故事典籍,文王过目不忘,常有独到见解,触类旁通的能力令人惊叹。再大些,文王学习音律,亦是融会贯通、了然于胸。
这一切,都得益于太任在胎教和早教阶段的悉心培养。她在怀胎期间常诵读经书诗词、观赏武事骑射;姬昌幼年时又循循善诱,亲自将古训教诲毫无保留地传授。正是全方位、系统性的胎教与早教,才铸就了文王那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和高尚品德操守。
胎教成为周朝王室代代相传的育儿典范
太任科学而系统的胎教方法,奠定了周朝王室代代传承的育儿之道。后世称颂周朝能够长治久安800年,除了政治制度的巩固外,更得益于王室对子嗣教育的高度重视。
太姜、太任、太姒三位贤母遵循古训,用心育子,其胎教箴言融于实践,世代相传,成为周朝育儿的典范。周武王娶妻时,太姜亲自为之挑选贤德女子孟姜女,传授教子之道;孟姜女怀胎亦依循前代规范,未雨绸缪谨言慎行。孟姜女的儿子周公旦亲身体验母亲胎教的好处,便将之代代相传于王室后人。
如是循环往复,胎教之法在周王朝中极为盛行,几乎成为皇室礼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孕期贵妃戒谨有加,防微杜渐;熏陶雅乐诗书,环境洁净肃穆。新生王孙受到悉心呵护,荷载厚望,必将其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不难想象,持续数百年如是教育,周王朝自当后继有人,英才辈出。
值得一提的是,周代对胎教重视程度已超越单纯德育的范畴,而是将之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贯彻到底。《周礼》专设"纯熟"一职,掌管王孙婴孩的服饰起居、饮食营养等事宜。新生子嗣身边更有"养师"、"养婢"和"养优"三员随行,负责全面照料其生理和心智发育需求。可见周人用现代理念对待胎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健体系。
胎教不仅是周王室的育儿传统,更是一种制度性的国家礼仪。虽然现代科学无法完全证实胎教理论,但历史经验毋庸置疑,胎教促进了周王室人才辈出,延续了八百年国祚,堪称育儿智慧的杰作。
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延续凝聚着更多国家兴旺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