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语: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成为两岸共同的文化符号。在大陆,民众普遍敬仰郑成功。同样,祭祀郑成功的庙宇遍布台湾,具有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然而,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以来,蔡英文当局却违背民意,大搞“去郑成功化”。这些举动的背后,实则有更深层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矗立于郑成功的故乡—福建南安市区成功街的郑成功雕像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石井人,郑芝龙的长子。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61年郑军进逼热兰遮城,断绝水源,荷军投降。

(图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为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2.5万名官兵,分乘400余艘战船,从金门出发,抵澎湖休整,计划直取台湾。

趁海水涨潮,郑军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翼进攻赤崁城,并切断了与安平城的联系。赤崁的荷兰殖民者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安平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下令修筑土台,围困敌军数月之后,向安平城发起强攻。

在驱荷复台过程中,郑成功表现出强烈的国家领土主权意识。

在抵达鹿耳门的第二天,郑成功就给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送去书信,称:“澎湖群岛距漳州诸岛不远,隶属漳州…台湾靠近澎湖群岛,自古在中国政府的统治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成功接见荷兰谈判代表团(图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随后,郑成功不断敦促荷兰人尽快投降,当面对荷兰使者说明:“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尽管荷兰人曾狡辩,甚至指责郑成功“非法入侵”,但郑成功坚定不移的重申“要求荷兰入侵者放弃全岛”。

郑成功从中国人最早居住、最早开发利用台湾的角度,说明台湾应归属中国,无疑具有更加充足的理由,明确宣示了中国拥有台湾的领土主权。

郑成功开发建设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发和建设台湾。

政治上,设立府县,即设立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二县,任命官员,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整顿法纪、厉行廉政。

经济上,注重农业生产,下令屯垦,推广大陆先进农业生产经验,改革赋税,奖励移民,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文化上,大陆的佛教、道教也在台湾广泛传播,儒学教育、科举制度在台湾落地生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成功收复和开发台湾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在历代台湾开拓者中,他被称为 “开台圣王”,成为两岸人民共同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郑成功的“信仰认同”

郑成功早已成为两岸共同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民众的情感。

在大陆,民众普遍敬仰郑成功,将其视为民族英雄;在台湾,祭祀郑成功的庙宇遍布各地,郑氏故事千家传诵,具有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于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落成,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

然而,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来,却违背民意,以“转型正义”为旗号大搞“去郑成功化”,部分“台独”分子也从史料中寻章摘句,草率地将郑成功描述为“刽子手”。在这些举动的背后,实则有更深层的原因,隐藏着“去中国化”的政治目的。

蔡英文上台后,开始力推“原住民史观”,即宣扬台湾的主人是台湾少数民族,而汉人是外来政权,妄图由此弱化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南延平郡王祠

面对民进党当局 “去郑成功化”一系列举动,我们有必要警惕并持续关注,更加重视发挥郑成功这一文化符号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

如今依然有中国大陆、日本、马来西亚的相关人士赴台参加郑成功祭典,而在台湾岛内,郑成功的精神内涵扎根于民众之中,深刻影响着民众的生活。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民进党当局具有极端政治功利性的操作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也表明郑成功作为文化符号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也说明了有着深厚历史积蕴的信仰认同远比短暂的政治工具的价值更长久。

来源:台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