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40多人的武装战士队伍,碰到大型狼群,最终结果是怎样?
青青会讲故事
2024-11-02 17:26江西
声明:本故事基于真实事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不作为新闻报道。故事情节主要参考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部分对话系根据情节发展进行合理想象,非实际对话记录,敬请留意。
1950年,一支40多人的武装战士队伍,肩负开发北大荒的使命,深入人迹罕至的小兴安岭。但是,在寻找建桥木材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面对一群饥饿的狼群,这群英勇战士的最终结局会如何?
01
1950年初春,寒风依旧在黑龙江的广袤土地上肆虐。一支由42名武装战士组成的开荒队,正在向着北大荒进发。
"同志们,党和国家把开发北大荒的重任交给我们。这里虽然荒无人烟,但土地肥沃,是发展农业的理想之地!"队长李国强站在临时休息点的高处,向战士们发出动员令。
李国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参加过解放战争,身经百战。他深知开发北大荒的困难,但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是!保证完成任务!"战士们整齐划一地回应,声音在旷野中回荡。
经过数天的艰难跋涉,开荒队终于到达了宝泉岭。这片土地像是一幅尚未着色的画卷,站在制高点眺望,平坦的地势一望无际,远处几条溪流如银带般蜿蜒流淌,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潜力。
"这里是个风水宝地啊!"参谋小王兴奋地说道。作为一名地形测绘专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专业人士才有的光芒,"地势平坦利于耕种,水源充足保证灌溉,而且这些小山坡可以很好地挡住东北风,是建立农场的绝佳位置。"
李国强满意地点点头,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地形有着敏锐的判断。"小王,你带张德民、刘建国几个同志去勘察地形。特别注意地势的起伏变化,水源分布,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隐患。每一处可以开垦的土地都要详细记录,画出示意图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小王立正敬礼,带着几名战士就出发了。他们携带着简易的测量工具,在寒风中开始了细致的勘察工作。
随着勘察工作的推进,宝泉岭农场的雏形逐渐在图纸上显现。
战士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镐、锨、铁锹开始了艰苦的开垦工作。每一锹下去,都能感受到冻土的坚硬。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需要重复十几次才能完成。但没有人叫苦,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正在创造历史。
简陋的房屋开始在荒野上矗立。这些房屋大多是用就地取材的原木搭建,屋顶盖着从老乡那里借来的茅草。虽然简陋,却给了这些开拓者一个可以避风遮雨的临时居所。但是,困难接踵而至——严寒依旧肆虐,物资供应跟不上,就连最基本的粮食都开始出现短缺。
"队长,今天又断粮了。"炊事班长老张愁眉苦脸地来报告。他的围裙上还带着昨天烹饪的油渍,这个曾在部队后勤部门工作过的老同志,最近瘦了一圈。
"咱们可以打野味啊!这片地方野兔不少,我刚才还看见几只呢。"年轻的战士小李插话道,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狩猎的兴奋。确实,这片处女地上野味丰富,只是大家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开垦上,很少有时间去打猎。
李国强看着眼前这群面带倦容却依然斗志昂扬的战友们。
"同志们,艰苦是暂时的。咱们可是打过仗的人,什么苦没吃过?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明天,我带几个人去打猎,其他人继续开垦。等过些日子,这里就是我们的粮仓了!"
02
可是,随着农场的初步建立,又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运送物资的通道问题。现有的路只是人踩出来的小道,根本无法满足农场建设的需求。
一天早晨,军区指挥部的命令传来: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修建一条通往鹤岗市的主干道,这将是宝泉岭农场的生命线。
李国强召集所有人开会讨论这项任务。帐篷里挤满了人,油灯的光芒映照着每个人认真的表情。参谋小王站在简陋的沙盘前,用树枝指着地图说:"根据我们的勘察,从这里到鹤岗市,最短距离约40公里。但是中间有三条河流需要跨越,这是最大的难题。"
"要修这条路,搭桥是绕不开的坎。"小王继续分析道,"按照初步估算,我们需要至少200立方米的原木,而且必须是直径在30公分以上的好材料。最理想的是松木,它抗腐蚀性强,适合在潮湿环境中使用。"
李国强站起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同志们,这条路不仅关系到我们农场的建设,更关系到将来运送粮食、农资的问题。我决定,亲自带队去小兴安岭寻找合适的树木。"
"队长,让我去吧!"几个年轻战士纷纷请缨。但李国强摇了摇头:"小兴安岭地形复杂,野兽出没,而且伐木运输都很危险。我是老兵,经验比较丰富。老张,你留下来负责农场的建设,保证播种工作不耽误。"
老张是李国强最信任的副手,在部队时就跟随他多年。老张郑重地点头:"队长放心,我一定把农场管理好。不过您也要小心,那片林子里什么都有。"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临行前夜,李国强召集队员们开会。"同志们,明天我们就出发了。记住,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伐木行动,这是为了农场,为了千千万万等着吃粮的人民。我们是军人,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保证完成任务!"整齐的回答声在夜空中回荡。
第二天拂晓,队伍整装待发。留守的战士们列队送行,目送着他们消失在晨雾中。
四月初的小兴安岭,乍暖还寒。积雪虽然开始消融,但深林中依然透着刺骨的寒意。李国强带领的40名战士,背着沉重的装备,小心翼翼地在林间穿行。每个人除了随身武器外,还携带着伐木用的工具,沉重的负重让行进格外艰难。
李国强走在最前面,仔细观察着地形。这片原始森林中的松树确实粗壮挺拔,非常适合搭桥,但要把这些大树运出去却是个大问题。他们必须找到合适的砍伐地点,既要保证木材质量,又要考虑运输的可行性。
走到一条小溪边时,队伍短暂休整。清澈的溪水欢快地流淌,几条大鱼在水中悠闲地游动。"队长,这水里有大鱼!"眼尖的战士小周兴奋地喊道。
"好机会!"炊事员老刘立即放下背囊,从里面掏出几根鱼线。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厨师,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些捕鱼的工具。很快,几个战士就在溪边架设起了简易的鱼竿。
不一会儿,他们就有了意外的收获:几条大鲤鱼和一群肥美的野鸭。野鸭是小李用枪打下来的,枪法之准让年轻战士们赞叹不已。
"今晚可以加餐了!"老刘搓着手,眼睛放光。他已经开始计划着怎么烹饪这些意外的收获。虽然调味料有限,但野味的鲜美本身就是最好的调味品。
03
然而,李国强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这样的打猎声音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今晚扎营要特别注意警戒,"他叮嘱道,"这种天气,饿极的野兽特别危险。"
傍晚时分,队伍在一处背风的山坡下扎营。老刘很快就架起了野外灶台,香喷喷的野味汤很快飘散开来。战士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负责警戒,有的帮助搭建临时帐篷,有的则在研究第二天的行进路线。
夜幕降临,林中的温度骤降。篝火映红了战士们的脸庞,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着难得的美味。老刘的厨艺果然了得,即便是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也能把野味的鲜美发挥到极致。
"好久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饭菜了!"战士们纷纷赞叹。这顿饭不仅填饱了肚子,更给大家增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危险正在悄悄逼近,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即将迎来惊心动魄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