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业绩远超预期

截至10月30日,A股已经累计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成绩单。伴随业绩落地,总会紧接着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戏码。毫无疑问,伊利股份的股东属于欢喜的一方。

“超预期,可以点赞了。”一位河南股民在伊利财报发出的第一时间,在雪球平台上敲出了这几个字,他的评论收获了78个点赞。

和他有着相似感受的股民不在少数。“业绩没有任何问题,去年的基数可不低”“KTV可以不去,牛奶总是要喝的”“整体来看,在行业承压的背景下,表现依旧强劲”“这成绩单超出了我的预期,接下来应该是加速前行了”......不少伊利股东激动不已地写道,甚至表示要去买几瓶伊利牛奶助助兴。

大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伊利业绩确实不错。在消费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伊利交出了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10月30日晚间,伊利股份披露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总营收291.25亿元,归母净利润33.37亿元,同比增长8.5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3.42%。总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890.39亿元,归母净利润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8.68亿元,同比增长15.87%,再创历史新高,稳居亚洲乳业第一。

伊利上一次宣布“破百亿”的喜讯,还是在半年前。当时,伊利刚披露2023年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10.58%至104.29亿元,成为国内首个年净利润突破100亿元的乳企。没想到,这还没过几个月,伊利的盈利能力又提速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净利润就超过了去年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在时间轴上看,其成长速度更是明显。1996年,伊利刚挂牌上市当年,净利润为3300万元。如今28年过去,已经足足翻了300倍。横向来看,前三季度,A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不过64家。

而伊利之所以盈利能力越来越强,一个是归功于规模带来的体量优势,另一个则是管理能力。

乳品行业近年来整体承压,这是共识。上游原奶供过于求、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都会对乳企业绩产生影响。但也正是逆风逆水,才让外界看清,伊利的全产业链管理有多强。

从财报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伊利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管理费用同比降幅最大,为12.95%;营业成本次之,为11.2%。光是这两项,伊利就省出了72.98亿元。此外,纵使行业营销大战如火如荼,伊利本身面临去库存压力,也尽量省出了4500万元的费用。与此同时,伊利也没有省钱“上头”,在研发端,一如既往地舍得投入,相关费用稳中有升。

通过整体经营效率的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净利润率达到12.24%,进一步提升2.62个百分点,远高于同行。

伊利不光自己赚到了钱,对股东们也很大方,多年来一直以高分红回报股东著称。《财经天下》梳理相关资料看到,上市以来,伊利已经累计分红24次,总金额达到508.59亿元,无论是分红频次、比例还是额度,均处于A股前列。

在此前的中报业绩说明会上,伊利高层也表示,预计2024年分红额将比2023年明显增长。“近几年,伊利基本完成了主要产能的构建,并且一直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水平。在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求之外,希望尽最大能力回报股东。”伊利方面表示,希望长期把年分红比例保持在70%以上。

分红之外,伊利也在通过回购注销的方式提升投资者权益。伊利此前公告称,2024年将实施最高不超过20亿元的回购注销计划。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伊利已经累计回购股份3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50%,已支付总金额7.58亿元,目前回购仍在进行中。

对于伊利对股东的丰厚回报,不光老股东开心,不少新股东闻风而来。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三个月内股东新增了1万多户,累计超52万户。

02、又拿下了多个第一

拆解伊利的财报发现,其逆势上涨、业绩远超预期的底气,来自于每个业务板块都争气,走得都很稳健。

伊利股份的营收构成主要划分为三大业务板块:液态奶、奶粉及奶制品、冷饮。其中,液态奶一直扮演“压舱石”的角色,占伊利营收的大头。奶粉及奶制品近些年被赋予了“前瞻布局、重点发力的战略业务”的使命。冷饮业务则是公司多元化探索的生力军。

2024年前三季度,上述三大板块不仅业绩向好,还都守住了各自所在细分赛道“第一”的位置,并且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第三季度,伊利液态奶营收达206.37亿元,环比增长24.12%,呈现明显向好势头。前三季度,液态奶总营收达到575.24亿元。根据尼尔森的相关数据,伊利液态奶业务已经连续11年霸榜市场份额第一,构筑起了稳定的基本盘。

伊利高层在业绩会上进一步拆解该板块表示,前三季度,液态奶板块下的常温白奶业务,市场份额提升了将近1个百分点,其中代表性品牌“金典有机”仍牢牢占据“有机白奶第一品牌”的位置。低温液态奶业务同样增长势头很猛,其中低温牛奶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他各细分品类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同样给力。从营收数据上看,前三季度,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07%,达到213.3亿元,创历史新高。从市场规模上看,伊利奶粉业务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且市场份额还在持续扩大。

不同于液态奶刚需属性更强,奶粉业务更考验企业的综合能力,比如配方、产品、服务等。也因为如此,奶粉被视为“区别于其他综合性乳企的一大核心优势”。

伊利高层在业绩会上介绍,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得益于公司早前的渠道调整,以及在配方、产品、服务方面的综合优势,今年以来,伊利在该领域取得了逆势增长,营收、市场份额均持续提升。此外,在成人奶粉领域,尽管行业面临竞争加剧、整体消费力偏弱等困难,但伊利相关产品在创新性、功能性的推动下,仍然取得了较好业绩,不仅稳居行业第一,且市场份额在继续扩大。

至于冷饮业务,也是类似的稳定发挥。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伊利冷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44亿元,连续29年稳居全国第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此外,据伊利高层介绍,考虑到第三季度是冷饮业务的淡季,公司也在继续完善冷饮业务的渠道调整工作,给来年的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冷饮业务渠道已经恢复到了健康水平,经销商库存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

近些年,在既有的液态奶、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业务三大板块之外,伊利加速布局非乳赛道和出海业务。

尽管没有在三季报中披露相关数据,但根据伊利高层在业绩会上的说法,非乳业务方面,得益于水饮业务和既有的乳制品业务在渠道复用、销售模式上有一定可借鉴性,目前该业务增长势头不错。此外,公司也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并识别出了几个有潜力的业务方向,未来会先小规模验证盈利模式,之后逐步扩大业务规模。国际化方面,目前伊利已经在全球设立了15个研发中心,为后续的全球化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03、走在反转最前沿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乳制品行业在度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已经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在供给端,根据伊利高层在业绩会上的说法,今年上半年,上游原奶的供给量增速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进入三季度,随着牛群数量减少、结构进一步优化,原奶供给量增速进一步下降,供给过剩的情况得到阶段性缓解。

数据显示,继8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1%实现年内首次同比正增长之后,9月同比增长扩大至2.1%。与此同时,近2个月以来,中国生鲜乳主产区价格也出现了止跌企稳的迹象。

在需求端,随着各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经济基本面逐渐向好,消费者花钱意愿更强,也更愿意把钱花在乳制品上。9月26日发布的《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就提出,要科学宣传展示鲜牛肉、鲜牛奶品质和营养价值,拓展特定饮奶消费场景,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拉动牛奶消费,这无疑将对乳业消费形成直接利好。

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4.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消费后劲比较充足。券商机构普遍预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同比增速将接近5.4%,且增速还将进一步加快。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宏观经济复苏、消费回暖,再叠加上“元旦+春节”双节备货效应推动,行业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迎来加速修复趋势。

资本市场已经率先做出反应。自9月中旬以来,乳制品板块指数率先企稳回升,回暖早于这一波大盘启动。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乳业板块指数上涨26.83%,高于同期食品饮料指数涨幅9.7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上证指数14.39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长远来看,一方面,考虑到我国居民人均奶类产品消费量仅为42.5千克,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37%,未来乳制品消费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再加上,乳制品消费契合大健康属性,随着大众对于营养的需求凸显,整个赛道将日益多元化,留待企业发挥的空间还很大。

而在这波行业反转行情里,伊利凭借既有的体量、品牌、渠道优势,加之近两年渠道优化积蓄的势能,将走在反转最前沿,率先享受到行业好转带来的红利。

在中国乳制品行业,伊利已经稳坐“老大”之位多年。银河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伊利已经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护城河,也将长期受益于市场份额的提升。利润方面,得益于伊利在数字化、精益管理、品类结构升级方面的组合拳,其赚钱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而在行业相对困难的这些年,伊利也没闲着,主动练起了内功。比如今年上半年,伊利一方面帮着经销商消化库存,另一方面从产品端发力,不仅围绕消费者感兴趣的“健康感”和“丰富感”创新,还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质价比、完善产品组合。

海通证券预计,随着乳业供需接近平衡,奶价拐点在未来6个月有望出现,乳企盈利也将企稳回升。国海证券认为,乳制品为较为基础的必需消费品,且人均消费量理论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消费券等政策刺激下,终端消费有望迎来加速修复。而龙头乳企实际动销要好于报表端,后续有望轻装上阵。

作者 |林木

编辑 |吴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