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兵,他参加过许多战斗,将日军赶出国门,享年113岁,他的一生有过许多次生死间的经历,他的名字叫付心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付心德是河南省项城县人,家里贫穷,父母都是普通的百姓,靠种田为生,但还是咬牙送付心德上了几年私塾。25岁时他到山东济南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里,免费学习了医学知识。1928年5月,在济南的日军蓄意挑衅,制造了惨案,付心德目睹了这场惨案,他所处的学校在城市的中心。日寇进入了学校烧杀抢掠,付心德的几名要好的同学都被日寇杀害。付心德跑得快才躲过一劫。大街上四处都是日寇放火留下的痕迹。

这次惨案深深的震撼了付心德,他和许多同学们都从心里感觉到只有先把国家“救治”好,才能再进一步的谈得上救治天下的普罗大众。

这一年,付心德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军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淞沪到滇西

1937年8月,付心德跟随部队78军36师来到上海抗击日军,78军的军长是宋希濂,到了19日夜,宋希濂指挥部队进攻汇山码头,汇山码头是当时日本商人在上海最好的码头,大部分都是物资的存放地,到处都是仓库,工厂。

战士们在路上遭遇到了敌人的抵抗,进展十分困难,付心德眼看着36师的一个营200余人,在巷子内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最终遭到袭击,许多人都牺牲了,但战士们仍然悍不畏死,继续进行着战斗,经过一夜的激战,最终攻破了汇山码头。残余的日寇逃到了当时的英国租界外白渡桥,被迫向英军投降,这一次胜利,振奋了士气。

但由于双方在武器装备,军队实力上差距明显,再加上指挥混乱,淞沪会战以撤退作为结束。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再次向南京等地进犯,付心德所在的78军再次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

此时蒋介石调集了13个师,15万人想要保卫南京,但大部分的部队都是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残部较多,人员需要休整,还未能恢复战斗力,此时15万人中有3万余人都是新兵。

最终经过激烈战斗,南京沦陷。日军进城后,举起了屠刀,肆意烧杀抢掠。付心德所在的36师经过激战,大部分突围,许多普通士兵看到城内弥漫的硝烟和传来的火炮声,情不自禁地哭了,感觉“无言面对江东父老”。

付心德之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战役,但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滇西抗战的经历。

1944年,付心德跟随71军渡过怒江,来到龙陵前线,此时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后期,从整个世界局势上看,德国已经开始节节败退,日寇也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到了美军的牵制,出现了兵力不足,四处分散的情况,开始将滇缅公路上的士兵转移到其他地方使用,而对滇缅公路上采取了重兵把守据点,消耗力量为主。

龙陵在滇缅公路的咽喉位置,十分重要,在地形上龙陵县城靠着一个山坡老东坡,十分陡峭,双方在此展开了拉锯战,双方伤亡都很大。

在攻打勐岭坡前,伤员不断地被送到野战医院,付心德在此见到了一个昆明士兵李桂,他身高体壮,20岁出头,已经是部队的一名班长了。在进攻龙陵大坝时,李桂冲锋在前,在进攻一处高地时,李桂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受伤,鲜血直流,经过救治,李桂还是双目失明了。

李桂在医院时,有人劝他回家养伤。但李桂却十分愤怒地说:“我虽然失明了,但身体还在,脑中总是浮现日寇的身影,我恨不得把他们都杀了。日军还没有投降撤退,我回家又能怎么样呢?”李桂之后多次自己跑离野战医院,想要重新回到阵地上,但都被队友们找到送回了医院。

攻打勐岭坡时,付心德带着医生到阵地上负责抢救伤员,和收殓牺牲战士们的遗体。付心德的好友高介军也参加了这场战斗,他是山东人,是一名连长,战斗时总是带头冲锋。部队在进攻勐岭坡之前,高介军因为长时间的行军,营养补充不够,已经有了很严重的胃病。但他仍然率领战士们在下大雨的阵地上与敌人周旋了好几天,最终夺取了胜利。在进攻勐岭坡时,他带领战士们将勐岭坡完全占领,在面对敌人的反攻时,高介军率领连队所剩无几的几名战士将敌人打退,面对敌人的再一次支援,他仍未后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最终战死疆场,这一年的高介军只有30岁。

战斗结束后,付心德看到了至交好友的遗体,掩面痛哭。老东坡战斗中,200余名战士组成的敢死队,最终战斗到最后只剩下了60多人,队长也最终牺牲。勇敢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照顾伤员

龙陵光复后,付心德跟随部队继续向芒市挺进,当时芒市有许多的战略物资,也有许多的受伤留下的伤员,在滇西战场上,许多物资、药品是从国外援助的,药品的使用说明书都是英文,付心德之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这里也派上了用场,由此付心德的命运也跟伤员联系在了一起,他没有跟随部队北上,被长官留在了当地,照顾这些英勇负伤的伤员。他的命运由此改变。如果老人跟随着71军继续北上,71军最后的归宿就是在辽西被全歼。重建后,再次被我解放军战士在广西境内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日寇投降抗战胜利后,付心德和许多不愿内战的士兵一样,他并不愿意再进行战斗了,于是他就选择离开部队,这时他的身份是一名少校军医。这一年付心德与妻子李竹芝结婚,婚后两人生了孩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十分幸福。

但不幸的事随着而来,付心德在当地老兵中职位最高,之后因为他的经历,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9次被拉上了刑场,最让他感到愧疚的是几个孩子的境遇,都因为他而受到了影响。

四女儿在学校里就经常遭到冷嘲热讽,老五在学校也因为父亲的问题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付心德每次都会领着老五去给别人道歉。

在付心德的7个子女中,老六读到了高中,并在之后当兵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其他的子女大多都仅仅读完初中就辍学了。

李竹芝之后因为生育第7个孩子,营养不良造成了瘫痪。一家人的生活更显困窘,但付心德却仍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觉得比起跟日军战斗时,现在的生活已经算好多了。在松山和龙陵战斗的过程中,付心德和许多战士一样,整日行军,干粮袋里大多是掺杂了沙子的陈米,饿急了,煮的时间都没有,就着水吃,自己编草鞋,这样艰苦的生活都度过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他鼓励孩子们鼓起勇气,积极面对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病救人 悬壶济世

付心德上山采药草,为妻子治病,在他的治疗下,妻子的病情竟然一点点地好转了。

很快,付心德的生活有了转变,李竹芝四年之后,身体经过治疗康复了,而付心德的身份也得到了证明,他之前的经历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他每月享受了225元的补贴,他有了一张“行医证明”,但付心德却不愿意到医院工作,他选择去当一名建筑工人,业余的时间,付心德就上山采药,为当地的百姓们治疗疾病。

付心德的名声在当地很响亮,许多人都认识这位老医生,付心德有一次在路上见到人家衣衫褴褛,就脱下衣服送给别人,最让人诧异的是,他连鞋子都可以送给别人,自己选择光着脚回家。

在路边看到别人拉着板车十分艰难时,他仍然不顾高龄,上前帮忙推车,拉车人十分感动但面对老人,还是放下车,先让老人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付心德作为军人,对待子女也十分严格,从小就用严格的标准要求孩子,天气再热,衣服的扣子也必须扣好,不允许将衣服随意乱穿乱放。

付心德过了100岁后,身体仍然很好,思维仍然很清楚,还会拿着罐子琢磨那些药品上写的药品信息。付心德到了111岁,许多人得知消息,都来为老人祝寿。

2013年,113岁的付心德老人因病逝世。

老人的一生可谓传奇,正是这些曾经为国而战的战士,前赴后继地用生命燃起了希望之火,将敌人驱逐于国外,才有了我们如今安定和平的岁月,我们不该忘记这些曾经为国奉献的战士们,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