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傅作义掌帅的蒋军华北剿总人人自危:张家口已经失守,傅系王牌35军被歼灭于平津西线的新保安,天津、北平两大城市被切割孤立,山西只剩太原的阎锡山所部尚在抵抗华北解放军第1兵团,而远在傅系老家绥远的董其武部队只能原地自保,华北国民党军各自为战互相无法支援,总兵力也处在绝对下风,形势岌岌可危。
攻守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华北全境解放是迟早的事情,但天津和北平两座大城市,分别集中了13万和25万国民党军,两者相加仍是一个不小的兵力数,具备一战之力。东北野战军实力再强,要歼灭近40万有坚固防御工事的蒋军守敌,无疑也会付出重大伤亡,我军要尽力避免这一局面,争取不战屈人之兵。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率先攻克敌军较少的天津,以断绝北平守军的希望,从而逼降傅作义,是东北野战军最好的破敌之法。为了顺利、快速地打下天津城,我军集中了五个纵队及炮兵部队共34万大军,确保万无一失。不过关于攻城总指挥的人选,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先前没有大兵团直接指挥经验的刘亚楼。
刘亚楼时任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林罗刘”当中的刘,他和罗帅都是林总的左膀右臂。刘将军曾留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擅于军事谋略,给林总出过很多主意,足智多谋深得信赖。不过参谋长常年在野司工作,与一线部队的指挥作战有很大区别,虽然视角宏观但毕竟没有实际带过大兵团。事实上在天津战役之前,刘亚楼并未担任过军长、师长等职务,更不要说指挥34万大军攻城。为什么这样重要的攻城战选择了刘亚楼呢?
首先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后,并不像后来改编成第四野战军那样分了4个野战兵团,平津战役时东北野战军只有两个兵团司令,分别是程子华和肖劲光。其中肖劲光所部任务围困北平;而程子华前期带领先遣兵团打密云存在争议,提前使对方得知东野入关,对于后期围歼傅作义主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林帅专注于战役全局,还要和傅作义的代表谈判斡旋,显然北平是其重心,攻打天津需要一名可靠将领代劳指挥,权衡之下林总选择了刘亚楼。
刘亚楼长期担任野司参谋长工作,已经从林帅的排兵布阵、临机决断上学习了很多精要之处,在天津之战34万对13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对比下,即便刘亚楼先前没有直接指挥过东北野战军大兵团作战,也有相当大的攻城把握,何况我军还提前侦悉了蒋军天津守将陈长捷的兵力布置地图,炮兵纵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另有一点原因,野战军参谋长工作虽然重要,但此时解放战争已经打到后期,蒋军颓势无法挽回。军人都有尚武精神,希望有更多的一线战功。刘亚楼将军领兵解放天津,也是主动请缨,林帅同意。其实不仅天津战役,随后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刘亚楼更是亲自担任第14兵团司令员,负责一线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