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爆发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被誉为是解放战场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是最先爆发的,时间是1948年9月12日,地点东北三省,参战的部队是东北野战军。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达到120万,是自解放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决战。它的胜败,决定了接下来的东北三省由谁掌控,同时对整个解放战争的局势也即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辽沈战役的重要性,国共双方的高层领导,在此战全面打响后,都时时刻刻关注辽沈战役的局势。据统计,中央领导人毛主席在辽沈战役期间,向东北最高司令部发送的电报,就高达70多封,有时一天连发七八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对辽沈战役作出的重要指示。
占领锦州,切断敌人的退路,就是毛主席作出的战略部署。一开始,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总还不愿意打锦州,还是在毛主席的谴责下,改变主意,先解放锦州,占领敌人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
当然了,作为辽沈战役第一前线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林总,在这场战役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毕竟解放锦州,塔山阻击战,辽西会战,解放沈阳等一系列重要战役,都是由他部署作战计划的。
所以,在辽沈战役胜利后,作为野战军司令员的林总,就成为此战的最大功臣。包括毛主席,对他在辽沈战役中的出色表现,给予了一定的认可。要不然,在战略追歼阶段,毛主席也不会将战斗力最强的桂系集团,交给第四野战军。
淮海战役的规模比辽沈战役还要大。在这场战役中,蒋介石投入了80万大军,其中包括精锐部队第二兵团,第12兵团,第七兵团,包括战将杜聿明,胡琏,黄百韬,邱清泉。
人民军队在淮海战役中投入的总兵力约60万,共计两个野战军,主要指挥员刘伯承,邓政委,陈毅,粟裕,谭震林。
陈粟二人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是淮海战役中的主力部队。第一阶段的碾庄战役,第三阶段的陈官庄战役,都是以华东野战军为主。
在这两个阶段的战斗中,华东野战军在陈粟二人的领导下,消灭了作风最强硬的黄百韬兵团,歼敌5万余人,自身伤亡也不小,可谓是一场恶战。
在陈官庄战斗中,华东野战军千里奔袭,将杜聿明集团的30万大军,围困在陈官庄。为了配合平津战役,参加陈官庄战斗的华东野战军并没有立刻对敌人发起总攻,则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慢慢地挫败敌人锐气,消耗敌人。
在时机成熟后,华东野战军在陈粟二人的指挥下,对敌人发起总攻,为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划上完美句号。
由刘邓二人领导的中原野战军,在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 史称双堆集战役。不过,在这场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也派兵增援了中原野战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消灭蒋介石的精锐第12兵团。
虽然,参加淮海战役的是两个野战军,最高指挥人有五人。但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点评:粟裕同志在淮海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对战局的影响非常大,立第一功。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占有一定的优势,敌人的兵力是50万,我军的总兵力约100万。
虽然,在此战中人民军队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场战也不好打。因为,中央总部想争取傅作义起义,从而保留北平这座古老的城市,不让它毁于战火中。
在东北野战军没有入关,傅作义的态度很明确绝不起义,只想当他的北平王。然而,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央就敦促第四野战军入关,从而在气势上压倒敌人,迫使傅作义走上起义道路。作为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傅作义,肯定不会因为第四野战军的入关,从而轻易走上起义道路。
直到,第四野战军解放了天津,华北第二兵团消灭了傅作义的嫡系部队第35军后,才让他产生了起义的念头。最后,在军事政治的双重打击下,傅作义最终选择了起义,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最大的胜利不是歼敌数量,也不是解放区域,而是完整保留了北平这座古老的城市。作为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总,华北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还有指挥第二兵团消灭第35军的杨得志,他们的贡献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