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地中海的蓝深邃、明亮,余华和苏童并坐在海边的长椅,闲聊到远处的邮轮和“山”,那是在海里却如非洲大陆光景般《白象似的群山》。作家眼中的世界总是充满作品与想象,他们打趣此刻的状况,“就是两个老人与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故事,正准备从这片海域所处的国度希腊翻开,更准确地说,是从登上希腊最大的岛、爱琴海最南端、西方文明的摇篮——克里特岛开始讲述……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和情人欧罗巴生下了米诺斯,米诺斯在克里特岛建立了米诺斯文明,整个古希腊文明都由此起源,提到这个岛屿的西方文学巨著更是数不胜数,其文学地标意义自不待言。如《荷马史诗》描述的克里特岛,“是一片美丽、富庶的土地,四面环水,岛上的人多得数不清,城市有九十个。”

丰盛、富饶,又被神话与诗歌环绕,克里特岛无疑是谈论文学、电影、音乐等的绝佳场所。作家余华、苏童,编辑家程永新和青年学者叶子,还有他们更多的友人们,就在这座岛屿谈天说地,共话古今中西,畅聊文学与人生。近期,由今日头条、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3》上线了,他们在节目中将“文坛老友记”、“读书版”向往的生活进行到底,同时治愈着每一个希冀被阅读治愈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乘船去,一个天衣无缝的选择”

“从比雷埃夫斯港出发横渡到亚历山大只需两天时间,但一看到那艘航脏的希腊小轮船,我便后悔没有另作安排。”

——《自由国度》

希腊雅典西南约10公里,是碧海蓝天的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公元前5世纪,一位名叫希波达姆斯的建筑师设计了这个港口,在当时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比港成为希腊乃至欧洲最繁华的港口之一。

从地图上看,比港濒临“海上十字路口”的爱琴海,辐射欧洲大陆、中东和非洲,地理位置显著。也是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经由斯基泰人通过海路运到鼎盛时期的比港,再销往希腊各地。

在历史悠远漫长的交往合作中,中华文明和希腊文明相映生辉。如今,比港作为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节点之一,是中希中欧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标志项目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华一行到达希腊后,选择了乘坐轮船从比港出发去往克里特岛。“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选择。”苏童在节目中表达,地中海是文明交流的海,它恰到好处地隔开了文明,又千丝万缕地联系着文明。“所以我们乘船,像最早的克里特人一样,用古老的方式,前往未知的目的地。这段相距的空间和航行的时间,正好是代表某种文明的刻度。它指引我们驶向开端,驶向起源地。”

几人倚靠在轮船护栏处,夜幕下的比港星光点点,无比生动映衬出《我在岛屿读书3》的主题——世界从眼前开始。字是指引,书是方向,世界尽在这方寸之间,世界就是眼前的这一切。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这趟旅途,借由余华、苏童等嘉宾们的感官,让观众也能够一同经历一场思想和艺术的涤荡之旅。

“人们更希望,自己处于开始之中”

“太阳会忘记闪耀吗?”

——《所罗门》

到达克里特岛上最大城市伊拉克利翁时,晨光熹微,海上日出正要照亮整个岛屿,他们背着还未来得及放下的行囊,走上露台,关于日出与太阳的文学艺术作品,悉数流淌开来。

小时候读过的《泰山日出》,“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嘴的眠着。”在《长江三日》中,日出是“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而巴金的《海上日出》,短短几千字,用最朴素、简洁、精准的语言描写出日出情景,那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和期待,更不失为一种极致的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位写书人、爱书人从中国文学聊到外国文学,从《所罗门》聊到《冬之旅》,从《冬之旅》又聊到《布兰诗歌》……人们为什么更喜欢日出而不是日落呢?余华说,“因为日出,你感觉到是一种上升,这一天也好,人生也好,日出是一种开始,人们更希望的是,自己处于开始之中。”

当然,也有不同的角度,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借太阳咏叹生命时写道,“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这种讨论,让自然与文学、人与时空产生某种神奇的关联,旭日或夕阳、过往或今朝,其实都是一个太阳,它的精神力量不会衰减,保持着无视世异时移的永恒性。

太阳会西沉,但它不会忘记闪耀。与此相对,在文学世界,“太阳升起,一个年轻人的写作也随之开始。”叶子联想道,也许有一天,写作也会冲破云霄,成为我们阅读奇观的一部分。

“两个文明标杆,相隔万里遥遥相对”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

——《中国纪行》

这句蕴含哲理的名言出自希腊著名文学家尼可斯·卡赞扎基斯,他生于克里特岛,一生为人类文明和自由斗争。早在1935年他就曾访问中国,并将此行见闻写进《中国纪行》;1957年的再访,他以赞叹的目光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克里特历史博物馆里,复刻着他生前的书房,作家马家辉清楚记得他的墓志铭:我一无所求,我一无所惧,我是自由的。

而《我在岛屿读书3》走近克里特岛,就像是古老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它搭起了一个桥梁,让中希互通,让文明互鉴。

“中国和希腊,在东西方有一种对称性,都是因为古老的文明、古老的文化流传至今,隔了几千公里的土地,两个文明标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沉淀。它似乎是遥遥相对的,各自取舍,成为了今天的模样。”苏童如是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岛屿读书3》的节目录制也得到了希腊方面的大力支持,在10月14日于希腊驻华大使馆进行的线下媒体看片会中,希腊驻华大使埃夫耶尼奥斯•卡尔佩里斯博士高度评价《我在岛屿读书3》及其带来的内容价值。“两大文明之间有很多共通点,我们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让两国人民交流得更加紧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文化。”

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则强调了“文化无国界”的理念,她希望观众跟着作家们去感受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视,让中外更多的好书、好作品影响到更多人,同时也打开大家了解希腊的一扇窗。

站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克诺索斯宫断壁残垣下,几位东方面孔依稀听到了历史的声音,也听到了某一种文明的声音。

“作品、作者、读者真诚相遇的地方”

“作家们的综艺,让人感觉脑袋被知识拂过一下又一下”“每一个喜欢看书的人都应该看一看”“宝藏节目,适合静坐下来细细观看”……慢综艺《我在岛屿读书》自2022年开播,便以独特的外景纪实形式和丰富深刻的内容赢得了观众广泛好评,这档融合思想性和艺术性、兼顾文化品位与消费潮流的文化节目,已然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治愈系”综艺王牌。

《我在岛屿读书》不仅开创了读书节目的新范式,也让观众重拾阅读的兴趣和信心。目前,前两季节目在豆瓣上分别获得9.1、9.2的评分。同时节目还于近期入围了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如今第三季来了,节目质量不降反增,在原有基础上做出突破,首创读书类综艺赴往海外拍摄,在文化立意上更求深远价值。如节目常驻嘉宾叶子所说,“这次踏出国门,看到的是一种全然陌生的异域景观,要在更多的未知中去冒险,要见识一个更远的世界。岛屿读书其实就是一种双向交流的重要档案和见证,所以希望我们可以走得更远,读得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头条发力原创系列优质内容的态度和实力可见一斑,过去几年,今日头条通过孵化精品IP与优质内容、行业合作、台网媒体合作等方式,打造了诸如《头条书声》《头条见一面》《头头是道》《高远之见》《头条讲真的》等优质原创内容。

“建立更好的作者生态和内容生态,用更多优质内容的纵横延展拓宽观众视野、丰富信息价值,一直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目标。”李黎表示,未来,今日头条仍将持续发力做原创优质内容,打造围绕价值为中心的作者和内容生态。

随着《我在岛屿读书3》的播出,也许,有如余华、苏童等作家穿透时间与文明,伫立在阳光海浪旁,与历史和自我相遇的场景,会以更多种形式与观众见面。

抑或没有也许。余华说,“这就是一个作品、作者、读者真诚相遇的地方。”就像他们在克里特岛以随处可见的美杜莎蓝眼睛为灵感命名书屋,在蓝白相间的世界里,“蓝眼睛书屋”代表着阅读向世界自然和文学风景打开的一个窗口,世界将从眼前开始。(文/张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