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素音

2012年11月2日中午,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社会活动家韩素音(Elisabeth Comber)在瑞士洛桑的家中无疾而终。

韩素音是继史沫特莱、斯诺以后,第三位与中国结下深厚情谊的外籍作家。韩素音,原名周月宾,谱名周光瑚,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五华县水寨镇,1917年9月12日,韩素音出生于河南信阳周家谷。

其父亲周映彤先生出生于成都郫县,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则出身于比利时的贵族家庭。曾几何时,中国人被列强歧视,即使华人与白人生的混血儿也被视为有色人种。小小的周月宾曾经差一点成为无国籍之人。

为了生存、她加入了英籍。但她后来说:“我虽入英籍,但我的根在中国。”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韩素音”,乃“汉属英”之谐音,表示:尽管我身现在属于英国,但我心归属于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素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生死恋》剧照

韩素音曾先后在燕京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习。1952年,韩素音用英文创作的自传小说《瑰宝》引起轰动,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欧美文坛的地位。接下来,这部小说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生死恋》,并于1956年获得3项奥斯卡奖。

韩素音挚爱中国,作品多以中国作为叙事主体。她说,“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她用尽一生,都在为中国代言,其作品、先后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17国文字。

韩素音跟新中国领导人交往密切,毛主席、周总理等曾经多次接见她、并与她进行过深谈。1972年、韩素音为毛主席写了传记《赤潮: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书中记述了主席从出生到1952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素音和巴金

韩素音对主席的评价非常高,如:“革命造就了毛,毛也造就了革命。毛的一生不仅是他个人的一生,而且也是中国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

“到了1935年,毛的生活和中国革命已经交融在一起了,无法分开了。毛已经和他的事业结成一体,他的思想和行动就是革命,如果要把毛和革命分割开来,就会使历史失去原有的雄伟壮观。革命就是他的骨肉、心血,就是他生活的意志、力量和前提。”

“他还是兼有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性,难能可贵地将政治上的多谋善断和土生土长的常识结合在一起。”

“他有很丰富的成语和典故,能在灵感闪现时立即写出古体诗词。”

“他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他既是一个通晓古今的学者,又像农民一样平易近人;他十分幽默风趣,可又非常严肃认真;既坦率,又精明;既老实朴素,又决不会上当受骗;既单纯,又复杂;既细致周到,明察秋毫,又衣着随便,不修边幅。”

“毛的幽默来自辩证法,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一眼看到事物的对立面,正是这一点成了他的语言特色,也是他所制定的政策的特色。他的幽默有时真是锋芒逼人,他虽极不喜欢杀人,可如嘲讽起人来,都是入骨三分。”

“他是一个擅长辩论的辩证法家。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战术,他很少正面攻击对方,而且是这里打一拳,那里打一拳,从侧翼包围对方的特点,逐个打垮对方的论证,直至把对手完全包围起来,最后再来一句俏皮话,或者在逻辑上指出一个致命的破绽,对方就倒了。”

韩素音对于主席的评价是客观的、中肯的,这应该归于她对主席本人、对新中国的由来都有足够的了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