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朝鲜战争联合国军的英军战斗力如何?1950年11月5日:朝鲜战争:联合国军英联邦第27旅在博川郡成功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破防线。
其实,朝鲜战争并不是只有美军和南韩军队参战,而是一个涉及16国的联合国军。
根据1950年7月7日通过的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由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至于台湾、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则为联合国军提供医疗服务,没有派出作战军人。
16个国家派出作战部队参加联合国军,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
联合国军中,自然以美军为老大,最高兵力为30多万人,动用了其陆军兵力的三分之一,海军兵力的一半,出动各种舰艇210艘,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383架;空军兵力的五分之一,先后出动各种飞机数万架次,战场上飞机最多时达1700多架。
相比美军,其他国家就差远了,排行第二的英国仅仅出兵1.4万人,第三位的加拿大只有6100多人,第四位土耳其为5400多人。
前四位出兵还算凑合,如土耳其至少出动了一个完整的步兵旅,后面的国家就不行了。
第五位澳大利亚出动2200多人,至于菲律宾、法国、希腊、新西兰、泰国、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都只出动1000多人,剩下各国为几百人,最少的卢森堡只有44人参战,挂个名而已。
在联合国军中,除了美国首屈一指以外,排行第二的自然是英国了。
朝鲜战争期间,英军共投入兵力1万4198人。先后有陆军第27旅、28旅、29旅参战,海军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舰艇21艘、飞机80架参战。
英军经常参与关键战役,损失也很大,第27旅榴弹炮营、英军第28旅的“皇家苏格兰团”第1营、英军第29旅的“格洛斯特营”和“皇家坦克营”四支成建制的部队在战斗中蒙受严重伤亡,共有1100多人死亡,2600多人负伤,1000人失踪(基本都是战死后找不到尸体),伤亡失踪总数接近5000人,是参战部队兵力的三分之一,相当惨重了,超过二战的伤亡比率。
在1950年10月之前,英军主要派遣一个7000人的第27步兵旅参战。到了1951年6月,英军将步兵第28旅和第29旅派遣到朝鲜,第27步兵旅则因伤亡过大从朝鲜撤出,兵力增加到1.4万人。
英军一直是朝鲜战争的急先锋,早在仁川登陆前,就派遣了皇家苏格兰团1营和榴弹炮营从釜山港登陆,从1950年8月正式加入朝鲜战争。随后,英军参加了一系列作战。
今天,我们就看看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中,英军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及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直属中队的战斗情况。
在第二次战役中,联合国军遭到重创,尤其美韩军先后崩溃,拼命向南方撤退。
美军为了保证自己顺利撤退,将情况较好的英军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及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直属中队,部署在议政府地区担任掩护,也拱卫南韩首都汉城外围。
志愿军第50军149师,则向高阳、汉城方向追击而来。发现议政府地区有敌军以后,志愿军一部立即迂回绕到敌人侧后,准备攻打高阳地区。
一旦高阳地区被志愿军占领,一线的英军后路就被切断,很容易不战自溃。
美军将领预料到这点,在高阳驻扎了美军第25师第34团1个营的兵力。
可惜,此时美军刚刚战败,全军士气低落,官兵无心恋战。
志愿军第149师第445团、第446团各1个加强营组成先头追击分队,首先击溃美军第25师35团1个营在碧蹄里地区的阻拦。
根据志愿军官兵回忆,很多美军官兵吓破了胆,根本没有强力抵抗,就直接跑了。其实美军装备很好,不但有火炮还有坦克。然而志愿军战斗20分钟刚刚炸毁一辆美军汽车,美军就立即放弃战斗,在坦克掩护下逃走。
志愿军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品,还俘虏了28个行动不便的美国伤兵。志愿军乘胜进军占领高阳,随即向高阳东南的仙游里进攻。
一旦仙游里被志愿军占领,英军第29旅就被切断了撤退道路。
英军将领是职业军人,进行了战术上的预防,在仙游里派遣了少量掩护分队。
3日凌晨,英军掩护分队的侦察小组正在攀登仙游里的158高地,突然和志愿军穿插而来的第149师2个连遭遇。这几十名英军还没看清敌人的长相,就被一顿手榴弹攻击炸光。
志愿军马不停蹄,又迅速攻打英军占据的159高地。
高地上英军官兵回忆,夜色中“狡猾”的中国人,用古怪的英语大喊“不要开枪,我们是韩国军队”。
仙游里159高地的英军只有2个连。对于脸盲的白人来说,东亚黄种人都长得差不多,根本分辨不出韩国人和中国人(萨沙也分辨不出韩国人和中国人)。
英军误以为面前的军队真的是南韩人,任由志愿军进入阵地前几十米。突然,这股志愿军投出大量手榴弹,接着果断跳入战壕近战。
英军措手不及,前方的阿尔斯特营B连在10多分钟内迅速崩溃,没逃走的官兵都被打死。
旁边的阿尔斯特营D连只能孤军作战,然而四面八方都是志愿军的军号、哨子和喊杀声。
经过几十分钟激战,D连的3个排被打垮了2个,连长受了伤,被俘虏的英军就有37人。
这股英军毕竟是精锐部队,剩余的一个排仍在阵地上顽抗。
天已经亮了,美军发现英军被猛攻后,立即用重炮进行炮击掩护,随后大量飞机赶来轰炸。
志愿军在前线的部队不多,只有1个营和1个侦察连而已,没有任何重武器。在敌人炮火炸弹的攻击下,该部只能暂时后撤。
美军轰炸非常猛烈,志愿军在野外没有条件修筑防空工事,伤亡很大,1营1连被炸的只剩下17个官兵还能作战。
暂时击退了志愿军,英军则知道必须立即撤退。根据志愿军专门在夜间进攻来看,英军前线部队必须赶在当晚之前放弃议政府地区的全部阵地,迅速向汉城南撤。
英军处境困难,仗着还有大量重武器,尤其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直属中队还有10辆坦克、4辆半履带装甲车、15辆轻型装甲车,希望能够借此突破志愿军的拦阻。
为什么英军这么有自信?志愿军迂回部队是轻装奔袭,只能携带轻武器和迫击炮,根本就无法携带大型反坦克武器。
二战中,英军信奉“再弱的坦克也可以轻松消灭无数士兵”的理念,认为步兵是难以和坦克部队对抗的。
只要以坦克装甲部队为先锋,英军应该可以突破志愿军的阻击。
同时,英军装备了大量重武器,各种口径火炮、迫击炮就有200多门,火力大大超远阻击的志愿军。
于是,英军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倾巢而出,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直属中队进行配合,共1000多人全力杀向高阳地区。
英军面对的志愿军为149师445团1营和446团2营!
这里多提一句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本来驻扎在埃及。二战结束后英军大规模裁军,第29旅转而回到英国本土驻扎,在1950年12月作为骨干部队进入朝鲜。
第29旅战斗力比较强悍,下辖皇家诺森伯兰燧发枪团第1营、格洛斯特郡团第1营(皇家双徽营)、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第8皇家爱尔兰骠骑兵团、第7皇家坦克团C中队,以及皇家炮兵第45野战团、第55皇家突击工兵中队、第11轻型防空连和第170迫击炮连和后勤以及野战医院等支援单位。
英军的编制同志愿军不同,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就有1000多人,相当于解放军以前一个小团的兵力。
战前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的团长是很狂妄的,对媒体宣称:英国一个团可以抵得上中国一个师或一个军。
然而志愿军对英军不太看重,认为他们的火力比美军弱了一大截。
这主要是英军的规模有限,最大只到旅一级,缺乏大口径火炮和空中掩护,只能依靠美军支援。
在这种美军自身难保的时候,英军得到的远程重炮和轰炸机支援自然较少。
另外,英国在二战后国力有很大减弱,导致英军战斗力也有所降低。
在1950年,英军装备的各种武器同5年前二战期间大体相同。
当时美国大兵早已人手一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而英军仍然装备手拉单发步枪李恩菲尔德栓动步枪,火力弱了不少。同时,谁都知道二战英军装备的司登冲锋枪,是粗制滥造的垃圾,甚至很容易走火。然而,朝鲜战争英军仍然大量装备司登冲锋枪,也是步兵班制式武器,每个班配备2支。
实际上,英军步兵班火力支柱,仍然是二战时期的布伦轻机枪,也就是捷克式轻机枪的英国改进型号。该枪虽然性能优秀,使用的却是长步枪弹,已经不符合当时战场的要求。同时代的苏军,已经大量换装新一代轻武器,轻机枪发射的是短步枪弹,后坐力小,火力持续性好,也可以携带更多弹药。
此时,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负责殿后,阻挡志愿军攻打195高地,进而封锁公路。
到了晚上9点,英军主力撤退成功,殿后的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慌忙跟着撤走。
志愿军增援部队446团2营和445团1营赶到这一线。经过山地行军极度疲惫的官兵,根本来不及修整,就直接向撤退的英军第1营发动猛攻。
此刻英军第1营就等于犯了兵家大忌,在运动中遭遇敌人全面攻击,难以组织全面的抵抗。
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在慌乱之中,只能以一部在坦克的配合下防御四面八方猛扑而来的志愿军,主力蜂拥向后狂奔。
对于志愿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反坦克武器。
国共内战期间,国军几乎没有坦克,志愿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更没有打坦克的经验。
在第二次战役遭遇美军大量坦克后吃了亏,志愿军才紧急补充了一些反坦克武器,进行了反坦克的经验总结。
即便如此,志愿军反坦克步兵班,最多只有一根爆破筒和一个炸药包,其余只能将手榴弹捆在一起作为集束手榴弹使用。
英军不是菜鸟,每辆坦克都配属几个士兵,用轻武器拦阻志愿军反坦克小组,进行步坦协同作战。
最初志愿军反坦克步兵刚刚靠近英军坦克,就遭到英国步兵猛烈射击,根本就上不去。
志愿军只能改变战术,让步兵先用火力急袭,将这些英军士兵全部干掉,再让步兵直接拿着炸药包和爆破筒炸坦克。
由于英军步兵不断靠近坦克协同作战,志愿军每个爆破组除了3个爆破手以外,还要配备两个拿着冲锋枪的步兵进行掩护。
英军的坦克不算先进,是二战期间的克伦威尔坦克。
这种28吨的坦克在英国叫作巡航坦克,是一种中型坦克。
克伦威尔坦克的性能一般,装备1门75毫米火炮,另有2挺7.92毫米机枪,最大行程270公里,最大公路速度为每小时64公里。
英军在二战中大量使用克伦威尔坦克,但英国坦克兵认为它的性能不如美国M4谢尔曼坦克,比敌人德国4型坦克也差了一截,同苏联T34坦克更是差距明显。
即便如此,因志愿军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克伦威尔坦克依靠1门火炮和2挺机枪仍然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装甲可以抵抗志愿军各种轻武器以及迫击炮的攻击。
志愿军想要炸掉克伦威尔坦克,就必须靠近坦克10米内进行近战。这对于反坦克步兵来说,是极为凶险的。
最初志愿军爆破组没经验,将炸药包、爆破筒直接放在坦克车体上爆炸。爆炸的破坏力有限,只能将坦克炸伤,仍然保留着大部分行动能力和战斗力。
英军坦克被炸后,立即拼死反击:1营3连9班班长王长贵爬上坦克,准备把手榴弹塞进炮塔被车内射出的子弹击中牺牲,9班其他战士继续爬上坦克,有人被炮塔甩了下来后碾死。
炸了几次以后,志愿军学聪明了,直接将炸药包、爆破筒塞入坦克底部爆炸。
爆炸不是直接炸穿坦克底部装甲杀光坦克兵,就是炸断了履带,总之坦克就完蛋了。
这里的道路也对英国人很不利。
朝鲜北部的道路非常差,在被英国人称为“佛弥地山谷”的山谷中,公路狭窄,只能勉强通过一辆卡车或者坦克。公路两侧都是高地,东边是大山,西边是丘陵,公路就从山谷中穿过,公路高出地面一米,东西方向有一条河,公路越桥而过,但桥梁早已被破坏。显然这种地形很不适合坦克作战,也为志愿军反坦克步兵提供了很大的地形优势。
4连爆破手顾洪臣连续炸瘫了2辆英军坦克,阻挡了英军坦克纵队的前进:顾洪臣表现尤其优异,他先是用爆破筒接连炸毁了排头的两辆英军坦克,成功逼停了英军纵队。在爆破筒用尽后,他爬上第三辆坦克。这辆坦克的舱盖恰好是打开的,顾洪臣将手中的手榴弹冲着坦克里面挥舞。该坦克的乘员们秒懂赶紧停车投降,就这样顾洪臣成功缴获了一辆坦克!
英军发现情况危急,立即调整战术,让坦克装甲车朝着路边猛烈攻击,试图击退志愿军的攻击部队。
克伦威尔坦克虽然性能平平,毕竟有1门火炮和2挺机枪,火力比志愿军1个连还强。
在英军大量坦克装甲车的猛烈攻击下,志愿军进攻部队被拦阻,一时间上不去。
眼见英军很快就要清除路障逃走,机枪班副班长李光禄非常焦急。
在战友帮助下,李光禄等人拿着爆破筒,拼死冲上公路,然而攻击很不顺利:第一爆破手杨厚昭率先从沟渠里跳出来,拿着爆破筒冲上前去,把爆破筒往坦克履带里一插,想借此炸掉坦克,可无奈爆破筒没插稳,被坦克甩了几下便掉到公路上爆炸了。第二爆破手刘凤岐拿着炸药包再上,可是导火索太长,依旧没办法炸毁敌人的坦克。
眼见两个战友都没成功,李光禄为了保证炸毁敌人坦克,竟然主动将爆破筒的导火索截短,3秒后就会爆炸,不让英军有机会破坏。
由于爆破筒装药高达1.5公斤,威力巨大,李光禄此举非常危险,自己很有可能被炸死或者炸伤。
仗打到这个地步,李光禄根本顾不上自己:炸毁第一辆坦克时,由于爆炸太快,李光禄被爆炸余波波及整个人重重地摔在了地面上。李光禄强咬着牙才没让自己昏厥过去,他坐起来吐了两口血后便一跃而起重新又投入到了战斗里。这一次他把引线直接剪断到了两秒就会爆炸!成功炸毁第二辆坦克的李光禄,整个人被冲击波震地瘫软在地。令人惊叹的是,李光禄竟然再一次咬着牙爬了起来!
就这样,李光禄连续炸毁了2辆坦克。
爆破筒用完了,李光禄只能使用炸药包。炸药包是小号的,威力有限,经验丰富的李光禄又在上面捆了两枚手榴弹。李光禄刚刚靠近第三辆坦克,突然不知道哪里射来一发子弹,从他的腋下穿过,将棉衣打穿。李光禄根本顾不上害怕,迅速引爆了炸药包,炸毁了第三辆坦克。这辆坦克爆炸距离李光禄太近,燃油飞溅了他一身,又燃起了大火。经验丰富的李光禄立即就地打滚,但滚了二三十米才将大火熄灭,自己也被烧伤了。好在有棉衣挡了一下,李光禄的烧伤才不那么严重。
李光禄此次立下特等功,然而目睹众多战友的牺牲,他在战后没有任何对自己战功的吹嘘,反而认为最伟大的军人是那些牺牲的战友。
李光禄一直在甘肃偏远军需站上工作,默默无闻直到退休。
此战英军大败,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直属中队就损失了10辆坦克,几乎所有的装甲车和卡车因道路被堵塞也都被抛弃了,前后损失30多辆坦克装甲车:英军一辆装甲车开始了突围,机枪射手王新元在五米距离内猛烈射击装甲车侧面,打得装甲叮当乱响,火花飞溅,装甲车掉回头想跑,结果栽进了路边的稻草堆里无法动弹。
这时候5连的机枪压住了车上的机枪。步兵围住装甲车用英语大喊举起手来,指挥官柯尼斯少校带着3个人伸出一面白旗,高举着双手钻了出来投降。
期间,英军派遣一些部队和4辆重型坦克,去救援遭到攻击的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
结果,这些救援部队被拦截,还被炸毁了1辆丘吉尔重型坦克,只能自行撤走。
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则损失数百人,建制都被打散了。
说起来,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的战败还不算特别惨。
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雪马里战斗中,英军第29旅格洛斯特营和1个炮兵连、1个重坦克连,被志愿军合围重创。英军被俘官兵就高达459名,缴获火炮20门、坦克18辆、汽车48辆和一批其他军用物资,这个营几乎全军覆没。
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战士刘光子1人就俘虏了63名英国兵,创造了朝鲜战争中单人俘获敌军的最高纪录,个人荣立一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其“孤胆英雄”称号。
此战中,英军使用了比较先进的百夫长坦克。没想到,克伦威尔坦克虽然性能平庸,好歹是经受过残酷二战考验的,可靠性不错。
新一代的百夫长坦克纸面性能先进,到了朝鲜却立即掉链子。面对朝鲜冬季夜晚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百夫长坦克的履带往往被直接冻住,第二天天亮必须手工清理恢复。为防止润滑油和柴油凝结,每隔一小时就要发动一下坦克发动机,蓄电池也要进行“保暖改装”才不冻裂。
英军坦克兵怒骂百夫长坦克为“印度白象”,也就是看起来很牛逼,实际上没用的东西。
除了上面两次战败,英军还有第三次伤亡惨重的战斗。
在1951年10月,英国组建了英联邦第1步兵师,由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队组成,参加了“突击队”行动,直指志愿军第64军第191师守卫的马良山。
此战是英军攻击,志愿军防御。英军经过4天苦战,占领了马良山主峰,却付出伤亡2600多人的代价。1个月后,志愿军又反击夺回了马良山。此时的志愿军装备已经今非昔比,不再用手榴弹、爆破筒打坦克了。反攻中,志愿军不但使用了60门75毫米以上口径长身管火炮(有4门火箭炮),还动用了6辆T34中型坦克和4辆IS2重型坦克,最终击溃了防御的英军。
即便如此连续战败,英军仍然在联合国军中,也是战斗力仅次于美军的存在,战斗力也相当强悍。
以上面提到的志愿军反攻马良山的战役为例,部分英军敢于在216.8高地和志愿军肉搏拼刺。
有个叫做威廉·斯皮克曼的英国兵,在317高地坚守一个碉堡,掩护战友撤退。
面对志愿军一个连长达4小时的攻击,斯皮克曼和6个战友坚守碉堡不撤退,他自己前后投掷了100多枚手榴弹:“这是肉搏战,没有拉动枪栓的时间……当时是11月,地面很硬,所以手榴弹经常反弹起来。”
激烈战斗中,斯皮克曼的大腿和肩部都受了伤,仍然坚持作战。
此时手榴弹已经用光,斯皮克曼同战友居高临下,投掷了大量杂物,包括石头、啤酒瓶、罐头,阻挡志愿军攀爬。
此战结束后,斯皮克曼成为被英国女王第一个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人,这是英国军人的最高荣誉。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