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

萨沙

网易号

关注
11.8万粉丝
1关注
871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2枚勋章

1次获得编辑精选

中国近代历史军事资深作家。

  • 日本为什么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2023-12-07
    623跟贴
  • 六七十年代三世同堂的夫妻不变扭吗?1957年12月7日五年计划完成
    2023-12-06
    13跟贴
  • 朝鲜战争中苏联到底卖给我们多少武器?1950年12月6日夺回平壤
    2023-12-06
    40跟贴
  • 为什么中国足球越搞职业化就越差?1999年12月5日渝沈假球案爆发
    2023-12-04
    39跟贴
  • 罩着鲁智深的赵员外有什么隐喻?他和北宋王朝有关吗?钱能通神!
    2023-12-04
    3跟贴
  • 民国很多社会名流抽大烟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我师姚公鹤是吸鸦片的,当时文人雅士多数有烟霞癖,因为并不犯禁。鸦片烟亦公开发售,当时上海最有名的一家批发商是“郑洽记”,零售而规模最大的是石路上的一家“老延龄”,铺面好像银行一般宽阔,门口有阔而且大的红木柜面。我常常奉命到附近一家小的零售铺去买烟,其时每一小罐是小洋两角,鸦片的净重是一钱。又有一种是香港来的“公烟”,有黄铜制成的小盒,每盒也是小洋二角,重量记不清了。只记得姚老师处,夜夜高朋满座,要烧掉好几盒。 民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对鸦片的限制较少。尤其北洋军阀控制地区,甚至纵容老百姓抽大烟,借此收取高额的鸦片税。所谓小洋也就是银角,是大洋的一种辅币。大体上,一块大洋可以兑换10多个小洋。那么,仅仅一钱鸦片就要六分之一块大洋,价格实在不便宜。 对于抽大烟,社会上对它的危害认识不深。陈存仁的师傅是个著名中医,自己却吸鸦片,名人雅士抽大烟的也很多。 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开始全面禁烟,却无权管理租界。在租界中,虽然1917年表面上禁止鸦片贸易,仍然有部分鸦片馆是合法的。到了1923年后,法租界又实行烟土公卖,委派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人包销烟土。1928年前后,法租界有“烟馆”8000余家。 一直到法租界取消,鸦片都是半公开销售。 萨沙的读书随笔第73集
  •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贫穷的人有高尚道德吗?萨沙问答第69集

    2023-12-04
    29跟贴
    图片
    03:49
  • 牺牲反清革命领袖受到毛泽东尊敬:1906年12月4日萍浏醴起义爆发
    2023-12-03
  • 苏联蛙人手中的杀手锏苏联APS水下步枪:萨沙的兵器图谱第380期
    2023-12-03
  • 民国的粮食价格是比较高的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旧时做门生,老师的事什么都要做,除倒痰盂、扫地、整理烟榻、迎送宾客之外,还要帮他购买一切杂物,因此我对物价才渐渐明了起来。 其时的物价,又不同于几年之前了,记得在“老大房”,熏鱼小洋两角可以买到六七块;“邵万生”的熟火腿每一包也是两角,这是最高贵的佐食品。其他如臭豆腐干,铜元一枚可买两块,粽子糖铜元一枚可购五粒,品海香烟每盒铜元三枚,强盗牌香烟每包也是铜元三枚,小白锡包每包小洋二角,大白锡包每包小洋二角半,唯有茄力克,每罐售价九角,开罐出售每十枝小洋两角。 米价日益高涨,每担达四元两角,大家觉得“米珠薪桂”这句话,真是一点不错。 上海人饮酒,以绍兴酒为最普遍,本色每斤一角,花雕每斤一角二分半。饮洋酒的人较少,三星白兰地最昂贵,每瓶要银元四块,只有少数富家和妓院中才备有。 大家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物价并不高。1块大洋可以兑换100多个铜元,当时比较值钱的香烟也不过三枚一包,绍兴酒价格也比较便宜。 有意思的是,米价却越来越高。为什么呢? 在贫穷的民国时期,人民第一是要生存,所以米是必需品,人人都需要买,价格自然会高。 相反,烟酒茶甚至零食,都不是生活必需品,穷人是不会买的。想要卖掉这些东西,商人就只能降低价格。 那么,为什么粮食价格居高不下? 主要是全国都在战乱,有很多地区农民无法正常种地。就全国来说,粮食无法自给自足。虽然粮食的缺口不算大,据中央农业实验研究所1935年调查,中国乡村人口主食结构中杂粮占51.6%。也就是说,农民由于贫穷只能将米面卖出去,自己吃杂粮糊口。 如果不吃杂粮的话,农民是会饿肚子的。 这么一算,粮食还是存在缺口的,只有少数丰收年的细粮很多。蒋学楷估计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供求约盈余2.5亿余担。 另外,中国四分五裂,国家并没有统一的粮食政策。中国农民用传统方式种地,粮食亩产不高,粮食价格较高。相反,诸如日本、泰国等一些国家亩产较高,用了新式农业技术,导致大米价格较低。 在陈存仁所在的上海,进口大米价格往往低于国产米,老百姓图实惠就会大量购买。虽然进口大米缓解了中国的粮荒,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种地不怎么赚钱。 萨沙的读书随笔第72集
  • 他才是中国头号杀人狂?1995年自称杀死上百人的冷血入室杀人狂魔
    2023-12-02
    32跟贴
  • 解放军第一款便携式防空导弹不怎么样:红缨5只是山寨苏联的萨姆7
    2023-12-01
    59跟贴
  • 二战中拿着德国冲锋枪的苏军炮兵军官
    1942年,3名穿着冬季制服的苏军炮兵军官,他们都携带着冲锋枪。其中两人携带的是苏联波波沙冲锋枪,一人携带的则是德国MP40冲锋枪。 这是苏德战场中,两军装备的主力冲锋枪。有意思的是,有着射击精度优势、长度优势的MP40冲锋枪,却被波波沙彻底击败。在很多战斗中,德军士兵捡起波波沙冲锋枪用于近战。为啥?波波沙具有压制性的绝对优势,除了使用71发弹鼓而不是MP40的32发弹匣以外,波波沙的射速几乎是MP40的一倍。 在无数次战斗中,德军逐步发现MP40的射击精度优势没什么意义。敌我双方一旦遭遇后,都是疯狂用冲锋枪倾斜弹药,首先压制住敌人,然后才谈得上精确射击。而德军冲锋枪手往往被苏联波波沙压制的很惨。 那么,苏军军官为什么要携带一支MP40冲锋枪?在1942年,波波沙冲锋枪装备的数量还非常有限。该枪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几个月的1941年11月才开始量产,半年内生产了15万支,根本不够前线使用。部分苏军士兵只能使用缴获的德军冲锋枪! 萨沙的军事照片之第158
  • 从《水浒传》“高俅发迹”这件事,我们能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2023-12-01
    1跟贴
  • 日寇以两倍兵力围攻南京伤亡过万: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开始
    2023-12-01
    85跟贴
  • 为什么温顺的犹太人建国后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萨沙问答第230集
    2023-12-01
    53跟贴
  • 民国时期穷人的生活不好过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我儿童时期这三年中,我家的伙食,老是粗茶淡饭,米价每担三元六角,每天佐膳食品限定四个铜元,以一个铜元煮青菜一大盘,一个铜元购豆腐豆芽之类,二个铜元购“东洋鱼”一块。所谓东洋鱼,是红色的海产鱼干,又称萨门鱼,由日本运来,价廉味咸而耐食。这般的膳食,常年不变,五天吃一次蛋,每月难得吃到一次“炒肉丝”,即使有肉,肉丝也不过寥寥可数的十几条。如此清寒生活,就养成了我后来见到青菜就厌,见到鱼坚决不吃,一心只想吃猪肉。 当时我们一家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旧的,三年五年从不添一件新衣裳,我穿的是一件竹布长衫,脚上是布鞋布袜,都是我母亲一针一针做成的。 陈存仁儿童时期由于家里生意破产,父亲早逝,生活相当拮据。以吃饭来说,他们的饮食标准同上海社会底层区别不大了。这里提到了陈家整天吃萨门鱼,萨门鱼是什么玩意? 萨门鱼又叫做东洋鱼,是日本在我国浙江、上海倾销的一种廉价咸鱼干。早在1906年,日本的财团三井洋行和林木洋行,开始将萨门鱼在中国销售。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眼光是很厉害的。 当时浙江人很喜欢吃咸鱼,上海又有大量的浙江人,没有多久萨门鱼的生意就火红起来。到了1931年,每年从日本进口的萨门鱼高达三四十万担。当时还有从加拿大进口的咸青川鱼,也有三四十万担。仅仅这两种鱼干的进口,就让江浙一代流失白银300多万两。 为什么这种鱼干会畅销?主要是日商在中国销售时,当地政府不敢大量征税,所以价格非常低廉。相反,中国自己生产的鱼干,无论在租界还是华界销售,都有各种征税,价格高于日本货。老百姓图实惠,自然大量购买日本的鱼干。 萨沙的读书随笔第71集
  • 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不直接利用湖面作航道呢?萨沙问答第68集

    2023-11-30
    6跟贴
    图片
    03:30
  • 南斯拉夫《桥》游击队是什么人?1977年11月29日首播《巧入敌后》
    2023-11-29
    3448跟贴
  • 为什么中国老百姓喜欢住市区、欧美喜欢住郊区?萨沙问答第229集
    2023-11-29
    7跟贴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