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75届世界铸造会议在德阳收官。
这一全球铸造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全球目光,行业热点在此“碰撞”交锋。
101年前,第一届世界铸造会议于192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101年后,第75届世界铸造会议在德阳收官。百年盛会在这片拥有3000多年铸造基因的土地上得以传承。
德阳,以“铸造”为媒,为宾客呈上了一场饕餮盛宴。
3天时间,9场高水平大会报告、18个精彩纷呈的分论坛,在全球铸造领域发出“德阳声音”;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00名铸造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世界铸造领域,共享经验、共谋未来,为全球铸造领域呈上“德阳方案”。
“此次大会正成为聚焦铸造产业新技术、凝聚行业共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铸造行业体系的深度探索与实践,为城市打开新窗口,为产业开辟新空间。”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
以德阳作为核心“地标”——让世界捕捉到“铸造”行业的前沿新动态;让世界听到全球专家“聚智”的建言良策;让世界看到推动铸造产业发展的“德阳方案”……
“善铸造”“精学术”“远谋划”……盛会告一段落,建设中国高端装备科技城大幕已拉开,德阳铸造产业瞄准更高目标扬帆再起航。
大会带来“新收获”——
前沿信息与学术成果集中释放
现有的铸造产业可从哪些方面去改进?先进铸造工艺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铸造产业怎样培养高素质能工巧匠?……
第75届世界铸造会议开幕前,一系列问题已经在行业内酝酿,都希望在大会上捕捉到世界铸造产业的前沿动态。
与会者没有失望,满载着世界铸造产业的最新成果盛兴而归。
3天的时间里,大会在9场报告和18场专题论坛上,针对压铸技术、材料基因工程、精密铸造技术、绿色低碳、增材铸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化铸造……每个热门话题都有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展开对话,观点交锋,干货十足,碰撞出新的思考和火花。
本次大会还收到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473篇论文投稿,共精选出大会报告9篇、分论坛报告207篇……一场场丰富多彩、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在德阳向全行业呈现。
记者在会场看到,会议精选出45篇壁报论文展出。这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研究者们围在壁报前,积极分享着各自的研究成果,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除了面向行业细分赛道开展交流,本届大会还邀请多个国家的238位优秀行业工作者分享经验与成果。
在28日闭幕式上,大会颁发了10项最佳科学论文奖、3项最佳技术论文奖、25项最佳青年论文奖和15项最佳博士生论文奖。
“这是我参加过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盛会,会议上,聚焦铸造技术创新,让我收获了很多行业新知识。”来自西班牙蒙德拉贡大学的学者David Abedul Moreno表示自己虽然第一次来德阳,但感受深刻,他将把此次大会上学到的新技术与新知识带回西班牙,进行深度研究。
来自丹麦的迪砂工业有限公司的代表佩尔·拉森也说:“此次大会中有很多先进的铸造企业和技术,我对智能化铸造技术非常感兴趣。看到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案例,收获颇丰。”
不仅是到场的参会者收获满满,大会还通过网络直播现场速递……努力推动科研与应用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人才培养的国际舞台、促进全球铸造产业发展等,成为此次大会普遍共识。
大咖精英“新碰撞”——
技术升级与绿色发展交相辉映
在收获“铸造”行业前沿信息与学术成果后,也激发了各界大咖深度“碰撞”行业技术与发展的热情。
更多的思考在本届大会上“碰撞”出新火花。
铸造被称为“工业之母”,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铸件产能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铸件出口国之一。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如何提升和迭代升级?
“铸造业现在最需要的是创新和年轻化。”在世界铸造组织前主席Carsten Kuhlgatz博士看来,铸造产业是传统产业,但也是充满创新机会与挑战的行业,更需要进行创新和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因此,他主导并发起了“世界铸造组织全球青年科技论坛”,致力于行业人才培养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进一步推动铸造业技术进步并构建行业供应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是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第75届世界铸造会议组委会主席谢华生也提出看法。
除了探讨技术升级,更多的从业者也在关注全球铸造业的发展趋势。
佩尔·拉森认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的主要方向。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铸造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工艺以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开发更环保的材料和技术。此外,数字化和自动化也应加速推进,将有助于提高生产的精度和稳定性。
看好绿色化发展的还有来自丹麦诺瑞肯集团代表(高级副总裁)Morten Bechlund,他认为全球铸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挑战,可持续发展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由之路。他认为,铸造厂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依赖于资源的稳定供应。他建议,全球铸造业同行应共同努力,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业务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交流,实现铸造业的绿色转型。
德阳提出“新方案”——
企业探索与政策引导双向奔赴
使者亦是行者。此次会议所带来的,不仅是行业的思考和技术成果,还显露着一座城市产业发展的变化。
作为此次大会举办地,德阳在中国制造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
从三星堆到三线建设,铸造产业底蕴深厚,是国内最大重型机械和设备生产基地之一。
产业底蕴来自德阳企业一直的探索与拼搏。
作为世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企业,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近年研制出世界最大单机容量500MW级冲击式水轮机超大型转轮中心体等关键核心铸锻件产品,目前,二重装备能够一次性冶炼900吨级钢水、浇注700吨级钢锭、制造500吨级铸钢件和400吨级锻钢件,制造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二重相关负责人刘宇坦言,企业近年与西门子、斯柯达、三菱等品牌都有合作,今年更是将海外拓展提升作为重点目标。他希望通过参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并拓展国际业务,把中国重大装备制造和服务带向全世界。
“2024年,铸钢板块销售收入达两位数增长,我们已成为高端装备铸锻领域关键零部件配套龙头企业,立足行业前沿。”广大东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安云说,通过多年深耕,该公司拥有完整的高端装备零部件产业链、百吨级特大铸钢件铸造能力、大型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能力和生产制造全过程检验试验能力,产品技术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产品市场覆盖欧洲、美洲、亚洲,70%以上的客户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导者。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铸造企业,德阳天(应)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副总廖亚雯显得十分谦虚。“我们聚焦的是小众铸造领域发展,今年才开始走出去参展,此次参展也是希望提升企业知名度。”廖亚雯表示,过硬质量和创新研发正是该企业发展的一贯宗旨,“这几年,公司不断专注研发创新、控制成本、打造过硬质量,因此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凭借质量与创新,成立23年来,德阳天应和已从单一的铝合金砂型重力铸造技术,发展到包括金属型重力铸造和金属型低压铸造在内的多样化铸造工艺,形成了天应和的铸造核心。通过不断创新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成功为国际知名企业生产出高品质的电驱壳体,已逐渐开始运用到氢能源商用车上。
类似这样引领与推动行业发展的企业在德阳还有很多。
目前德阳已构建起涵盖40个工业大类、503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具有一次冶炼900吨优质钢水、制造500吨级铸件的极限制造能力,诞生了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国和一号”等“国之重器”,为全球铸造事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产业底蕴还来自政府层面的引导与规划。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德阳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高端装备科技城建设成势见效。德阳经济实力显著提升,重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实力全国领先,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全球影响力更加凸显。到2035年,德阳将全面建成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装备科技城。
肩扛责任与使命,德阳提出集中力量抓工业,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着力提高铸造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世界铸造组织前主席Carsten Kuhlgatz博士看来:“这一举措非常重要,中国铸造装备行业水平完全可以再上一个更高水平。”
正如世界铸造组织(WFO)执委会秘书长何塞·哈维尔·冈萨雷斯(Jose Javier Gonzalez)评价,“德阳制造基础强大且工业实力雄厚,正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为世界提供高质量产品。”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