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不仅全面抗战时大规模的拉锯战在上海进行,一个城市的争夺,整整打了三个月,这在整个抗战史上都是鲜有的。当然,1937年的淞沪会战能打3个月,战士们勇敢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样也少不了指挥官的决定。而这中间,自然与之前的一·二八淞沪会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抗战期间,中日在上海进行了两次决战,一次是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一次是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第一次战斗后,双方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这个协定多少也影响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所以对于《淞沪停战协定》一直都存在着争议,有人说是丧权辱国的协定,有人又说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淞沪停战协定》签订

但不论如何,这个协定对中国来说确实是挺苛刻的,它要求停战后,安亭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现在上海市全部)不准我军驻防;吴淞狮子林炮台被毁,不得重建;上海市区内只准保留一个空头的淞沪警备司令部,指挥少数保安部队及警察维持治安,正规军不能进入。而日本驻在虹口的海军陆战队,反可在公共租界内外自由行动,可在越界筑路上的日本工厂内任意设防,日舰则在黄浦江上炫耀武力,日本浪人时常寻事生非,上海市民多次遭殃。

尽管如此种种看似不平等,但其实还是一种实力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第19路军奋起抗战,和后来增援的第5军一起,将日寇逼到租界不敢出来。不过在这以后,我方决策者停止向淞沪战场增派援军,而日本方面却不断向上海方面增兵,再加上我军装备本就不如日军,所以在日军飞机舰船的配合下,我军很快就抵挡不住了,相继退出了上海市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3月3日下午,日本在英美等国的斡旋下,单方面宣布停火,鸣金收兵时,他们已经占领了上海市区华界和当时隶属于江苏省的宝山和嘉定县全部,太仓县大部和青浦、昆山、常熟各县一部,即占领了发生战事的整个淞沪地区。我军则退守在苏州、昆山、常熟建立新的防线。

所以当协定要求停战后中国军队不能前进,而日军则缓慢退出已经占领的上海市区。从这层意义来看,《淞沪停战协定》要求中国军队不能进入上海也不算特别过分。要怪就怪自己实力不如人,停战的筹码在人家手上,还能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有了这个《淞沪停战协定》,这场淞沪抗战也影响到了1937年的那一场,当时我军为了主动发起进攻,算是做足了功课,在上海建立地下组织,将部队化装成警察偷偷运进上海,虽然看上去有点憋屈,但实际情况就是那样,不低调就会打草惊蛇。

只不过跟第一次淞沪抗战一样,1937年这一仗虽然准备得很充足,但最终还是差一把火,让日本人缓过劲,并等到了援军,最终我军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这场战争能坚持3个月,当时的决策者蒋某人还是想复制一二八那场战争的套路,希望西方世界能插手进来调停。因为前一场战斗日本人撤出就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调停的结果。最终中国虽然失去在上海的驻兵权,但还是比较体面的收场。

只是到了1937年世界格局已经改变了,日本不再看西方的脸色,所以他干脆拒绝参加9国会议,也拒绝停止在上海,及至整个中国的进攻,甚至后来还直接向英美等国出手,这些估计是当时蒋某人没有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