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是16世纪德国画家汉斯·霍尔拜因的传世之作,寓意深刻而用意神秘,仿佛一座复杂又曲折的迷宫,诸多线索丝丝缕缕穿行其中。《大使的秘密:霍尔拜因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对这幅举世闻名的画作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诠释。作者约翰·诺斯表明,霍尔拜因为出使亨利八世宫廷的两位法国外交官创作的这幅肖像画,映射着动荡的时局,与政治和宗教纷乱联系在一起。《大使》中的物品绝非随机画入,而是经过精心安排、缜密筹划。通过准确揭示画作的含义,《大使的秘密》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一窥文艺复兴时期令人神往的世界。
《大使的秘密:霍尔拜因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英]约翰·诺斯 著,何本国 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内文选读:
发现隐藏在 《大使》背后的东西
本书试图发现隐藏在汉斯·霍尔拜因最著名、最神秘的画作《大使》背后的东西。此画有一种诱人的特质。两位年轻大使站在由许多陌生的人造物品构成的静物旁,为什么霍尔拜因能用他们的肖像骗过我们,他又为什么把人类头骨的扭曲图像放在前景中?这幅画所属的世界,显然有一套与人类世界不同的价值体系。很显然,它是有寓意的,虽然本书动笔之时,我还在怀疑其中的寓意是否极为深刻。渐渐地,我开始体会到《大使》在构思上的非凡缜密。正是这一点让我不得不承认,画中的寓意经过了精心谋划,其程度远甚于人们此前所认识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运用象征形式的并不少见,其中许多画作仍未得到充分理解,这转而留给人一种印象,似乎画家本可以凭三言两语就在我们耳边轻声说出其中的秘密。《大使》无疑并非如此,它不仅是一座复杂曲折的迷宫,还有许多丝线穿行其中。它有什么秘密?那些丝线又在哪里连接起来?
寓言很像是闹鬼的房子:最大的危险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来自过往的视觉图像会不止一次地欺骗我们。这样的欺骗,可能出自艺术家的本意,也可能是由于我们与创作图像那个时期的思想格格不入。文字也是如此,但是人们吸收图像中的信息比文字快得多,于是更容易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图像,同时忘记历史背景的重要。即使仅仅把艺术视为激起情感的手段,同样明显的是,一幅画打动我们的方式,也不同于打动最先看到它的那个人的方式。在霍尔拜因的时代,人们对人类、世界、天界和上帝怀有许多信念,这在知识阶层中司空见惯。在当时,这样的状况想必无须加以评论,但是在今天,就有这个必要了。在本书中,我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寻常和不寻常的信念,但愿能帮助一般读者不仅在欣赏《大使》,而且在欣赏那个时期的其他画作时,获得新的眼光。
画中的一切想把观看者引向哪里?我们很快就能明显看出,不管有什么其他目的,霍尔拜因的这幅画都包含着宗教主题。指出这一点并不难,也不出人意料,毕竟在16世纪欧洲的思想和行为体系中,宗教处于核心位置。即使是体现着政治权力象征的画作,可以想见也会有宗教维度,当时的事实是,所有的统治者都和受其统治的人一样,身处一个等级体系中,上帝位于顶端。霍尔拜因那出色的自然主义,再加上乍看之下呈现的世俗主题,向我们遮蔽了这一点。罗伯特·勃朗宁让他笔下的修道院院长告诉画家弗拉·利波·利皮:"画灵魂,别管腿和胳膊!"他是在表达那个时代的一种偏见,即艺术中的自然主义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精神层面兴味索然。这是完全错误的,但以此为源头,还生发出了更为险恶的其他偏见。其中之一便是,画作中的科学元素意味着没有灵魂的物质主义——仅仅是腿和胳膊。我的愿望是,通过对《大使》的研究,表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画中的自然主义甚至更甚于我们此前所认识到的,但这并不预示着沉溺于世俗,即对人死后的生命、对科学在审美方面的可能性漠不关心。这种自然主义表明了对科学的爱、对神秘的爱,并且往往本身就表明了对上帝的爱。
《大使》中的宗教主题在霍尔拜因的时代并不陌生,但他完全没有用传统手法来处理,而是借助了天文学、几何学、光学以及多种秘术。有观点认为:宗教艺术本来就可能包含着占星术要素,公众不会惊讶于此。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占星术已经深深透入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对于那些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来说,上述观点看起来很难接受。人们对以往时代的感同身受受到了阻碍,然而在阻碍消除之前,这幅画的秘密就已经开始显露出来。秘密首先并不寓于占星术,而是寓于一个简单的天文学事实,与太阳的高度有关。不好说霍尔拜因会如何解释他的寓言,但我强烈怀疑,他带领我们走入迷宫的门径,将是画作所有秘密中最明显的那一个,即扭曲的头骨。我自己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不过,对于在那里交汇的缕缕丝线,我完全没有头绪。当然,那只是一个起点。要发现画作的真正秘密,只有先找到丝线最终连接的地方。
汉斯·霍尔拜因最著名、最神秘的画作《大使》
此书得以写就,几乎完全出于偶然。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在写关于克拉策的文章时与《大使》有过一面之缘,画中描绘了霍尔拜因的朋友、天文学家尼古劳斯·克拉策制作的仪器。1998年1月,我参观了伦敦国家美术馆举办的画展,《大使》也在其中展出,修复一新,光彩照人。但是,解说词中所做的阐释,以及当时媒体上其他人的解读,都远不能让我信服。当年晚些时候,我在多场讲座中表达了保留意见,许多自称对美术史一无所知的人对此兴致勃勃,而那些想必自认为略知一二的人,大多数则对我的各种结论报以惊人的沉默。要想说服他们,显然要拿出更多东西。(摘自《大使的秘密:霍尔拜因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前言)
作者:[英]约翰·诺斯
文:[英]约翰·诺斯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