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民间传说中总是将包拯“神化”。

身边有一众“金手指”,甚至还能下地府断案。

虽然包拯确实是有名的清官,但也没那么神通广大,终归只是肉体凡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里,他是开封府尹,掌管着很大的权力,不仅能整治贪官污吏,连驸马都敢拿来开刀。

但在历史上,包拯似乎并没有担任过这一官职,倒是当过权知开封府,权力也不小。

其实他依然是开封府的实际掌权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包拯的俸禄竟然能达到一年18000贯,这真的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大家都知道他是清官,一向两袖清风,不可能去搜刮不义之财。

我们印象中的好官一般都过得十分清贫,因为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只靠一点微薄的俸禄过活。

那么他的收入为什么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8000贯是什么概念

1贯钱就是1000文,也即一两银子。

北宋一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2元,1000文等于两百块,18000贯就是三百六十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宋,一两银子大概是37克左右,要是按现在的银价算,一两银子就是两百多块钱,不到三百。

那么18000两银子大约四五百万,听起来绝对不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是按当时银子的购买力来算,一两大概能抵得上现在的八百块钱。

18000贯的俸禄放到现在就是一千多万人民币了,那么包拯的工资水平是真的不低。

不管怎么算,几百万肯定是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宋代普通的老百姓一天的收入差不多只有100文,即便全年无休,他们最多也只能赚到36贯钱。

这些钱要供养一个家庭的吃穿用度,是一家人一年内正常的开销。

比起来,包拯的工资真的很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一个人的俸禄。

有可能其中包含着开封府所有人的俸禄。

毕竟他是开封府的头儿,下面人的工资可能是由他来发的。

也许他们的俸禄就出自于这18000贯。

给他们全部发完工资以后,这18000贯就得大打折扣,包拯真正拿到手里的就不是这个数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重文轻武,太祖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却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中。

之后宋朝的各位皇帝也重用文臣,轻视武将,军事力量衰弱,以致于最后无法抵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力值不够,朝堂之上文人们的战斗力却很强。

包拯也是文臣,受皇帝重用。

并且宋朝在打仗方面虽然弱了点,经济却是非常繁荣发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他能得到这么高的俸禄也不奇怪了。

而包拯的官位也的确不低,当官二十多年里不断升迁,几乎一年就要换一个职位,这是怎么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孝顺清廉

包拯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曾做过虞部员外郎。

包拯是在28岁那年考中了进士,之后被派到江西当知县。

但是他希望自己的工作能离家近一点,好好照顾年老的双亲。

而朝廷也非常地人性化,就安排他在安徽其他的一个地方就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包拯的父母还是舍不得儿子,觉得那个地方离合肥有点远,所以包拯就辞了官,回家照顾二老去了。

没过几年,二老先后病逝,孝顺的包拯就守在他们的墓边,搭了个茅草房,一住就是好几年。

守孝期都过了还是不愿意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家族里的人还是希望他能早点走出丧父丧母之痛,多次来劝他回家。

就这样,在考中进士十年后,包拯终于正式上任,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被安排在安徽当知县,四年后,他又被调到了端州当知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学子必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而端州盛产的端砚可是四大名砚之一,十分名贵,历来都是作为贡品上交给朝廷的。

而知府作为地方长官,管理着进贡端砚的事务,从中抽一点油水似乎也正常。

拿来“孝敬”京里的权贵,贿赂自己的上级。

皇帝也不清楚端砚的总数,收到多少就是多少了。

而在包拯当知府的时候,上贡的端砚却比往年都要多,各位权贵谁也拿不到,连他自己用的都是普通砚台。

由此,包拯清廉的美名便传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的皇帝是宋仁宗,算是北宋一位非常实干的统治者了。

他知人善用,广纳贤才,在他当政的时代出了不少名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跟包拯一批的那些人经过十年的沉淀一个个都官至高位。

所以他虽然一直没有入朝为官,人脉资源还是在的。

有这些老朋友举荐,宋仁宗又珍惜人才,何愁不能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直谏升官

爱惜人才的皇帝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能听进去臣子们的建议劝告。

而包拯一向直言不讳,敢于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弹劾那些有问题的大臣。

在地方做官的时候,他治理严明。

在朝廷为臣,他大胆向皇帝上奏,指明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谁做得不对就参他一本,一般这些被他弹劾的大臣也都会被皇帝处置,基本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而原来的那些大臣被贬下去之后,他们的职位就空缺了。

要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人补上,就直接让包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他接连弹劾了两任三司使,搞得皇帝无人可用,只能让包拯先来当了。

欧阳修还对他此举有点意见,怀疑他是为了自己能当上这个官而去弹劾别人。

包拯也有些惶恐,害怕会遭人口舌,被人误会自己的用意,就不愿意接受这个官位。

后来是宋仁宗强烈要求他上任,他这才不得不接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张贵妃颇得宋仁宗宠爱,想给自己的大伯谋个好职位,皇帝也答应她了。

但在朝堂之上,包拯却驳了他的面子,喷了他一脸口水,认为不能随便给出这么重要的职位。

而宋仁宗最终也撤回了这个决定,没有满足爱妃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拯的官位并没有特别高,最多做到副宰相的级别,但他的仕途还是比较顺畅的。

而且也遇上了一个明君,能够听取他的意见,这是他的幸运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刚正不阿,睿智又廉洁,虽不像民间传的那样神乎其神,但确实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的。

因此大家感激他,崇拜他,把他奉为公正的化身,希望朝廷的官员都能像他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人民的一种精神信仰,就像大家现在把做好事不留名代指为雷锋一样。

他们是大家的偶像,高贵的精神品质被大家学习模仿,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时代需要包拯,包拯也赶上了一个正好的时代。

他处于宋朝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他的故事也被后世铭记并广泛流传下来。

那些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心中对正义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实包公案:历史上的包公真的是断案神探吗?(大众日报 2023-12-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