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获全胜,再次稳固了国家的边防,也向国际展现了我国维护百姓安居乐业的决心和实力。

但在对越作战中,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其中牺牲的最高级别是时任42军126师副师长的赵连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气愤的是,赵副师长并不是牺牲在一线战斗之中,而是在得胜撤离时被越南的一个农民打了黑枪,倒在了离祖国仅一个小时路程的归途中。

赵连玉于1930年出生在辽宁省庄河县,正逢国家动荡,家中生活窘迫,在十一岁时就开始为地主家放牛来补贴家用。

而且更不幸的是,在一次放牛时,他被日本人抓到,并送到丹东矿井里,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挖矿生活。

这一挖就是数年,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后才被解救出来。15岁的赵连玉在困难中成长了很多,他毅然报名参加了解放军,要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出力。

赵连玉虽然年轻,但在战斗中却十分勇猛,多次都冒着敌人的火力进行冲锋,在营口战役,塔山阻击战,锦州战役中,他屡立战功,多次受到表彰,表现得非常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津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解放了北平,还因此受到毛主席的检阅。这让赵连玉心潮澎湃,建功报国的决心更加坚定。

后来,组织上为了培养赵连玉,安排他去南京高级步兵学校进修,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加之多年作战经验的沉淀,他的军事指挥水平有了极大地提升,在35岁时,就担任了副师长一职。

1979年初,在越南的不断挑衅下,我国决定对越自卫反击。赵连玉主动请缨,希望组织上将他派到一线去,发挥自己的作用。

很快,他就被任命为42军126师副师长,率部进入越南作战。作战中,赵连玉不仅充分发挥了高超的指挥能力,更是身先士卒,亲率一个团进行敌后穿插,相继拿下了高平,凉山等地,为我军打开了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取得了足够的胜利,狠狠地打击了越南后,我军主动宣布撤离,并没有丝毫占领越南领土的意思。得到命令后,赵连玉开始部署回国的路线。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气急败坏的越南政府竟然发布了全民动员令,要求全部适龄的越南人都加入战争。这给我军的撤离造成了一定的阻扰。

1976年3月初,赵连玉亲自率领126师376团为大部队回国打通道路。在班莲、班瑙等地击退了越军后,他和团营指挥官们在下郎的一处高地上观察地形,讨论后续作战方案。

当地距离我国边境仅有5公里,虽然附近的越军已经被肃清,但在前方回国公路两侧的密林中还有着大量越军兵力,作为先头部队,376团必须保证道路的畅通。

然而就在赵连玉举着望远镜观察远处时,一声枪响传来,团参谋长立即喊道:有敌人,赶紧转移。可是无情的子弹已经击中了赵连玉,他颈部中弹,倒在了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旁边的人立即上去扶住他,试图止住不断涌出的血液,然而由于颈部大动脉受伤,根本无济于事,等医护人员赶到时,赵连玉副师长已经在同志的怀中停止了呼吸。

愤怒的战士们对附近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结果并没有发现敌军,只抓到一个衣着破烂的农民。本来试图以农民身份蒙混过关的凶手被我军战士敏锐地审问出了真实身份。

原来,他叫阮成雄,曾经参过军,担任过狙击手,枪法十分出众,虽然已退伍回家务农,但在越南政府的召集下,他还是拿起武器,加入了对我军的报复。

得知这一消息后,军区首长勃然大怒,要求严禁越南任何百姓靠近我军部队的驻地。并将凶手送回国内审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连玉副师长的遗体被护送回国内后,被安葬在龙泉香革命烈士公墓 ,供后人瞻仰。同时他的事迹也被记录在所在部队的军史馆中,不断激励着后来者。

作为后辈,我们务必谨记:如今的和平和幸福都是革命先烈和军人们用生命维护的,不容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