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至17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宁波举办。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出席论坛。
当天,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文化展陈揭幕仪式在浙江宁波弥勒博物馆举行,本次文化展陈分为“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和“翰墨佛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佛教艺术珍品展”三大展览,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本次展陈总策划高世名出席揭幕仪式并介绍创作过程,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出席论坛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承接“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的展览策展、艺术创作、空间设计及施工工作,“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也是第六届世界佛教大会的主旨,中国美术学院团队通过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诠释了妙相纷呈的佛教艺术、感化人心的佛教文化,展现了大千世界中的法音禅境,以佛理氤氲的翰墨丹青、佛蕴延绵的物象构造,彰显了当代佛教致力全球文化和合、文明共生的无尽愿景和构造和谐发展、多元共存的价值愿景。
两大主题展览由高世名担纲总策划,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毕学锋担纲总执行。根据主题需要,学校组建了30余个主题创作组,涉及中国画学院、书法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电影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百余人的创作团队,共计完成108套书画创作和空间装置作品。
“展览体现了中国美院各学科和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社会担当,在时间紧创作任务重的情况下,艺术性和原创性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这是一次艺术与佛教文化传承的命题创作,既体现了艺术家们的长期积累,也是对佛教文化主题深入挖掘和调研后创作的全新作品,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饱含了艺术家们的辛勤付出。”本次展陈总设计师毕学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中国美术学院从2024年3月初接到任务到揭幕,历时7个月,策展团队和空间展陈设计团队前后修改调整26稿,艺术创作团队从资料收集、考察调研、写生、创作历时不到4个月。展陈设计工作与建筑设计施工同步展开,两大展览分别以“一沙一世界”、“一窟一经典”为创意点,展现了展陈空间叙事氛围。展览从佛教文化的“世界性”与中国佛教的“世界化”两大主旨出发,以佛教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为主线贯穿始终,共同呈现佛教文化从古印度到中国、再从中国到世界的发展历程。文化展陈一方面回顾梳理佛教传承与发展历史,展示佛教丰富多元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全球语境中应对当下并直面未来,以佛教文化艺术展为契机,推进当今世界共同价值的形成,展现中华文化对塑造人类文明未来愿景的重要意义,两个展览彼此呼应、互通共构的方式形成整体叙事性结构。本次展览融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转化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品包括重要文物、摄影作品、非遗艺术品、实物及模型、多媒影像作品及交互装置等多种类型,总计779 件(组),重点展品 168 件(组),数字化展陈形式占总面积的22%。
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
展览以世界范围内丰富多元的佛教文化艺术,表现佛教与世界多元文明的“和合”与“共生”。展览分为“妙相纷呈”(造像篇)、“佛光视界”(摄影篇)、“禅韵墨香”(书画篇)、“非遗佛蕴”(非遗篇)四个单元,通过与佛教相关的造像、摄影、书画、非遗等形式,梳理世界佛教文化的历史脉络,展现佛教丰富繁荣的历史文化,体现出佛教多元、丰富、和平、圆融的文化特性,以期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展览开篇、结尾处还设有序篇“历届回顾”以及附厅“此间禅意”的休闲空间。
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现场
序篇·历届回顾“梵音抒妙谛,盛会谱华章”
序篇部分采用一组(五幅)专题创作的中国画,分别对前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盛况进行艺术化再现。这组国画作品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盛天晔教授领衔创作,采用五联画的形式,依次展现前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盛大场景。画作采用“以点带面”的叙事方式,以前五届论坛的经典瞬间、典型场景为核心,用主次结合的方式,围绕核心意象、中心场景展开。同时,将论坛中的重要仪式与佛教传说、历史场景相结合,藉由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展现世界佛教论坛圣凡同愿、继往开来的精神。
序篇·历届回顾“梵音抒妙谛,盛会谱华章”
1.妙相纷呈(造像篇)
“妙相纷呈”单元,着重展现佛教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及其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形态演变。本单元分为“八相成道”“妙相化衍”“梵韵汉风”“相好庄严”四个部分,精选呈现从早期古印度、中亚到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跨越多个世纪的佛教图像与造像,通过文物、多媒体影像、石窟壁画等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呈现佛教造像的世界性与艺术性,彰显佛教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八相成道·《觉悟万相》CG艺术短片(杨树创作团队)
妙相化衍·裸眼3D现场实景(于朕创作团队)
梵韵汉风·壁画交互装置
相好庄严·沙丘文物展区现场(郭锦涌创作团队)
2.佛光视界(摄影篇)
“佛光视界”单元,主要由当代佛教文化主题摄影展构成,分为“丝路佛踪”“诗心禅影”“愿行无尽”“共生吉祥”四个部分。本单元精选数百幅佛教艺术摄影作品,展现全球范围内的名山圣地、寺院建筑、古迹名胜、梵音禅境以及文化活动、仪式典礼,以全球视野、人文关怀,表现佛教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当代社会风貌的和谐共生。
3.禅韵墨香(书画篇)
“禅韵墨香”单元,主要由历代高僧大德书画真迹构成,总计50余幅,以历史脉络为线索进行整体呈现。同时,展览聚焦宋元以来赴日传法高僧的书法创作,通过禅门艺术跨文化、跨地域交流互通的传统,展现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对日本书道发展的影响。本单元展品不仅包括兰溪道隆、一山一宁、隐元隆琦等在中国书画史上享有盛誉的高僧的传世佳作,还有日本“五山文化”代表禅僧一休宗纯的书法真迹;本单元还以“黄檗三笔”为中心,对深刻影响日本佛教文化以及书法史、文学史的“黄檗书风”“五山文化”进行综合展示。此次所展历代高僧书画均独一无二,来自各大名寺收藏,包含佛门艺术和佛门收藏的双重意蕴,既体现出佛门艺术超越国别的世界性特征,也彰显出佛门书画传统对于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
4.非遗佛蕴(非遗篇)
“非遗佛蕴”单元,主要包括“非遗掠影”“径山茶宴”“木构营造”“指尖光影”“刻印弘法”五个部分,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互动等多种方式,展示并引导观众体验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韩国等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和佛教相关的内容。本单元既有对各国世界非遗项目中与佛教相关内容的介绍,也有对中国的世界级与国家级非遗内容的具体展示(主要包括:径山茶宴、木结构建筑、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篆刻、剪纸、皮影、唐卡、贝叶经制作技艺、竹雕、四明佛画等)。
附厅·“此间禅意”
“此间禅意”部分,以营造蕴含佛教文化艺术特征的生活空间为中心,打造一个游客休憩茶歇区兼文创产品展示区。本部分引入“剧场”的设计理念,将茶道、花道、音乐、香道以及书画、器物、非遗类佛教文化艺术品,融入空间叙事中,展现禅意氤氲的生活美学,以及“明心见性”的禅门精神。
此间禅意现场
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
展览通过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的深度结合,表现佛教进入中国后的传承与发展,彰显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展览分为“法门龙象”“史海撷英”“名山圣迹”“人间佛教”四大版块和“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特展”,藉由与中国佛教相关的专题创作,寄托“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共同愿景,展现中国佛教担当“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之共同使命的博大气度。
1.法门龙象(中国佛教历史人物篇)
中国佛教发展史中,从汉魏初传、隋唐勃兴,到宋明更新、近世复兴,千余年来,名贤迭涌,高僧辈出。他们西行东渡、求法译经,佛教典籍因之得以生根中土、传播海外;他们精研佛理、辨析教义,汉传八宗因之得以发源兴盛、延绵千载。他们兼通三教、守正创新,持开放融通、多元互动之主张,促成佛教本土转化、顺应时代,使佛教思想深植于中国人文传统、文化精神之中。他们修身持戒、践履佛法,怀慈悲之心,持平等之念,以度化众生为济世之道,成就中国佛教和合包容之特性,和平传播之功德。
展览设有“舍身求法”“阐经释教”“诸宗竞秀”“域外传法”“融通三教”“承续古今”六个部分,以中国佛教史中重要阶段的重要史实为提炼,艺术家运用绘画、书法、岩彩、动画等多样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再现中国佛教史中高僧名贤的形象与事迹。
2.史海撷英(历史题材篇)
中国佛教的历史是一部跨越千年的文化交融与思想演进史。自两汉之际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以来,历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融合、隋唐时期的鼎盛发展,直至宋元明清的深入民间,佛教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了社会伦理与哲学思想。两千多年里,历代高僧全方位、多角度的丰富和发展了佛教文化。展览分为“白马驮经”“经典传译”“弘律制规”“贞石铭经”“撰目编藏”“继往开来”六个部分。此版块通过书画、影像等创作再现由重要历史事件串联起的中国佛教史,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场思想上的旅行,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佛教如何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最终开枝散叶,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
史海撷英展区现场
白马驮经·新媒体艺术《白马驮经》动态演绎现场
弘律制规·纸本水墨《渊渊释安》(作者:闵学林)
贞石铭经·纸本白墨《含章可贞》刻经洞窟装置(作者:鲁大东)
撰目编藏·文物经卷通柜现场
3.名山圣迹(名山篇)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并对我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佛教的盛行,逐渐形成了风靡中外的众多佛教名山,诸多佛教名山多为佛菩萨道场,其山川悠远、风景宜人,同时更将佛菩萨代表的“慈悲大智”“精进践行”“与乐拔苦”等理想境界赋予其中,人们登山揽胜,更是借此憧憬美好生活,寄托宏大愿景。山川常驻,精神永存;盛景常在,宏愿永辉。
展览分为“梵山圣境”和“名山圣影”两个部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张捷教授的山水长卷“梵山圣境”是此次大展的压轴之作,作品以中国画特有的“游目骋怀”的观物方式,以传统手卷的形式徐徐展开,表现史诗般壮丽恢宏的历史画卷,长卷右起左收,山山相连,跌宕起伏,极富韵律变化。全卷融名山胜水、古刹圣迹、时代风貌于一体,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汇贯通。作品力求雄浑、庄严、壮阔、恢宏的正大气象。
“名山圣影”选取佛教典籍中的公认的佛、菩萨、罗汉形象,通过艺术家的创作的多媒体影像,以屏幕播放的形式环绕在“名山绘卷”长卷周围,以造境之法构造佛教“慈悲智愿行”之沉浸式体验场景。
纸本设色,长30米、高1.2米 《梵山圣境》(作者:张捷团队)局部现场实拍
4.人间佛教(人间佛教篇)
“人间佛教”是现代汉传佛教的主流思想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现代发展的典型代表。“人间佛教”由太虚法师首倡,是其教理革命的核心内容,意在促使佛教出世法的入世转向,主张“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领导世间的人类改善,向上进步”。本部分展览分为“潮音花雨”、“翰墨人间”两部分。
“潮音花雨”以太虚法师和赵朴老为核心,结合照片及相关史料梳理“人间佛教”的思想脉络,展示中国佛教当代发展的重要成果。“翰墨人间”以“人间佛教”为主旨,面向当代社会之高僧大德,征集书画篆刻作品,以专题展的形式进行集中展出,展现当代中国佛教之“人间性”——融彼岸世界、人间世界、修行世界、生活世界为一体。积极回应“人间佛教”之理念:个人生活、生命体验与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浑融交织,并以之映现理想与现实、理念与行动互相影响、互相激荡的时代画卷。
人间佛教展区现场
潮音花雨·人间佛教相关文物及实物通柜现场
翰墨人间展区现场
专展:“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
在主题展区预留约120平方米场地,具体内容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提供,采用数字展的方式呈现给观者。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现场
展览信息
主办:
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承办: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浙江组委会
地点:
弥勒博物馆一层
总策划:
高世名
总执行:
毕学锋
策展:
兰宇冬、张书彬、任晓栋、张晨
空间展览设计:
郭锦涌团队
艺术创作:
张捷团队、盛天晔团队、闵学林、林海钟团队、何士扬团队、王赞团队、刘海勇、刘志书团队、贺亮团队、于朕团队、高世强团队、杨树团队、陆尚、汤柏华、陈忠康、周峰、丁筱、陈磊、王欣团队、鲁大东团队、熊开波
行政统合:
校办公室、科研创作处、计财处
展陈施工:
杭州拓凡展示工程有限公司
美工制作:
杭州迷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硬件与多媒体技术与工程:
杭州无限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翻译校对:
中国佛教协会外事办公室、浙江佛学院外语学院
顾问:
中佛协、省市佛协、民宗委、省博专家等
鸣谢:
浙江省博物馆、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杭州博物馆、宁波博物院、宁波市奉化区博物馆、金华市博物馆、海盐县博物馆、黄岩博物馆、龙游县博物馆、平阳县博物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海宁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定州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浙江图书馆、山东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庆阳市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泾川县博物馆、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宁县博物馆、临海市博物馆、宁海广德寺、七塔寺、径山寺、灵隐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编 辑|袁瑾妍
责 编|童戈辛
审 核|方 舟 毕学锋 郭锦涌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