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冬天,大太监李莲英的母亲在北京病故,这使孝顺的李莲英感到万分的悲痛。
为了纪念母亲,他决定为母亲办一场盛大的葬礼。为此,他在自己的家乡大摆35天的宴席,让整个大城县的乡亲们白吃白喝。
那么,李莲英葬母的排场究竟有多大呢?他又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呢?
一、为了家人的生计,李莲英提出要当太监
道光28年,李莲英出生在河北省的大城县,家中有四个兄弟,李莲英排行老二。
(慈禧·右二;李莲英·右一)
李莲英的父亲在年少的时候是一个无业游民,后来经常跑到一个叔叔家中帮忙干活,由于那个叔叔没有子嗣,看到李莲英的父亲非常的勤劳肯干,就将他收到自己的家中,认做儿子。
为了让李家后继有人,那位叔叔还帮李莲英的父亲娶了一房媳妇,这就是李莲英的母亲。
李莲英的父亲结完婚后,依旧非常的勤劳,加上家中有其叔父的帮衬,家境虽然不算很好,但也过得衣食无忧。
(李莲英)
后来,父亲的叔父过世了,李莲英的母亲又生了两个弟弟,没有了父亲叔父的帮衬,再加上家中的人口逐渐增多,劳动力却逐渐减少,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开始变得越来越差。
最后,一家人迫于生计不得不迁到北京。
到了北京,李莲英一家只靠着父亲一个人帮别人制作一些皮制品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而母亲为了要照顾几个年幼的孩子,根本无法干别的事情,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
(李莲英)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莲英兄弟四人也慢慢地长大了,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多,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糟糕。
看到父母亲那么辛苦,只有七岁的李莲英就想帮父母分担一点负担。
于是,七岁的李莲英格外的懂事,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想进宫当太监。
但是他的父亲并不同意他的选择,因为在古代延续香火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常人家都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太监。
可李莲英觉得如果他去当太监,家中还有三个兄弟,而大哥是家中的长子,可以把传宗接代的任务交给大哥,两个弟弟年纪还小,不适合进宫生存,而他是家中老二,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看到家里生活的艰难,经常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父亲无奈含泪接受了李莲英的决定。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李莲英的这一决定让他以及家人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进宫的时候,李莲英只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太监,因为他的年龄比较小,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但是为了生存,他总是忍耐着。为了能够受到赏识,李莲英开动了脑筋!
(梳头·剧照)
在宫里的时候,他经常跟着一些宫女们伺候主子的梳洗打扮,久而久之就学会了一手精湛的梳头手艺,而他的手艺就连那些心灵手巧的宫女都是无法比拟的。
李莲英不但有一手好手艺,而且情商也是非常的高,很讨主子们的喜欢。
看到李莲英有如此的手艺,而恰巧当时长春宫又在招梳头的宫女太监,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有人就将他推荐到了长春宫伺候。
(慈禧)
就这样,李莲英16岁的时候,就被正式调到长春宫伺候慈禧太后。
当时,长春宫的主管太监是安德海,安德海虽然非常的聪明伶俐,但是性格太过轻狂,因此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
安德海的死让李莲英行事更加的小心翼翼,对主子总是恭恭敬敬,对待下人也很和善,因此在后宫,很多人都非常的赞赏李莲英的为人。
(李莲英和慈禧)
虽然安德海死了,但是李莲英也没有因此而上位。他真正被慈禧所赏识还得从一次听戏开始。
有一天,慈禧在宫里看京剧,她觉得演员杨小楼的表演非常的精彩,于是就想对他加以赏赐,但杨小楼却说他什么也不想要,只想让慈禧帮他写一个“福”字。
(慈禧·剧照)
慈禧听完之后非常的高兴,就欣然答应了,可是由于慈禧太久没有写字,不小心就将“福”字左边的“示”字旁写成“衣”字旁。
杨小楼看了那个“福”字之后,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杨小楼心想着:他若是接的话,怕到时候别人看到那个字之后会惹来笑柄,要是被慈禧知道了,后果就不堪设想;若是不接,慈禧肯定会生气,说不定还会惹来杀生之祸,所以杨小楼一时之间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
(慈禧)
看到如此情形,李莲英赶紧跑出来,跪在慈禧的面前说道:“老佛爷是位有福之人,您的福气远比世间的任何人都还要多一点啊!”
这一句话,让还沉浸的喜悦之中的慈禧瞬间醒悟了过来,为了化解那尴尬的气氛。
杨小楼赶紧说:“老佛爷这万人之上的福气,奴才不敢领,还请老佛爷恕罪。”
慈禧见到这样的情景,就笑着说:“那好吧,我改天再赏赐你吧。”
从此,慈禧就开始对这个梳头的小太监刮目相看了。
李莲英不仅处事圆滑,而且善于揣慈禧的心思,所以很快就赢得了慈禧的欢心。
有一次,慈禧领着一行人到颐和园里游玩,李莲英准备了一些鸟和鱼让慈禧放生,可是那些鸟和鱼被放生之后,立马又转了回来,李莲英赶紧跑过来对慈禧说:“老佛爷慈祥,鱼和鸟都舍不得离开您呢!”
听了这句话的慈禧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其实李莲英为了讨得慈禧的欢心特意在那些动物身上动了手脚,才有如此的场面。
由此可见,李莲英不仅智商高,情商更高,虽然李莲英所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不难看出,他在伺候慈禧的时候是非常用心的。
所以在得到慈溪的赏识后,年仅26岁的李莲英就当上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
而正因为李莲英有着讨人喜欢的本事,慈禧才会对他加以恩宠,甚至为了表示对李莲英的恩宠,慈禧不惜违背祖制,破例赏了二品顶戴花翎给李莲英。
(李莲英)
随着李莲英的地位不断升高,很多人见到李莲英深受慈禧的喜爱,就开始对他进行巴结,还不断地给他送大量的财物,李莲英也开始大胆地为自己敛财。
二、母亲去世,为母办理丧事
在李莲英59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这让一直都十分孝顺的李莲英悲痛欲绝。
(慈禧与李莲英·剧照)
为了告慰母亲的亡灵,表达他的孝顺和他几十年无法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愧疚之情,李莲英决定为母亲办一场体面而又风光的葬礼。
李莲英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是慈禧身边的奴才,如果他贸然地为母亲举办一场风光而又体面的葬礼的话,肯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处事小心谨慎的李莲英伤心地跑到了慈禧的面前,向慈禧告了假,并说出了他想葬母的想法。
慈禧在听完李莲英的话之后,深深地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立刻批准他回家为母发丧的请求。同时还赏赐了48万两白银作为操办丧事的费用,并告诉李莲英如果费用不够的话还可以找袁世凯再要。
(慈禧和李莲英·剧照)
其实,李莲英找慈禧商量为母亲操办丧事并不是为了向慈禧要钱,他只是想得到慈禧的一道懿旨,让他更加安心地为母亲操办丧事。
何况,给48万两白银其实就是慈禧的便宜话,找谁要去啊?哪有这么多钱啊!所以,对此李莲英并未放在心上,因为他并不缺钱!
起初,李莲英的兄弟们并不想把葬礼办得太隆重,但从小离开父母的李莲英觉得对父母十分的亏欠,就执意要为母亲大办丧事,身份地位没有李莲英高的兄弟只能听从他的安排。
(李莲英)
随后李家兄弟在李莲英的叮嘱下,找来了二十多个人来帮忙处理母亲的丧事,这二十多个人包括了大城县有名的乡绅以及那些办事能力强的乡亲们。
但是,这些自称见过世面的人从来都没有见过花费50万两白银操办的葬礼该是什么样的,所以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正当在场的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提出可以在古书上查找,借鉴书中最好的来进行操办。众人一经琢磨,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于是立马找来了古书开始翻阅。
经过十几天的忙碌之后,大家统一了意见,列出了一张长长的单子,交给李莲英审核查看。
(李莲英)
李莲英看了之后感觉不满意,主要是觉得不够气派和体面。于是再三叮嘱操办葬礼的人员:不要怕花钱,只要隆重气派,钱不够可以再追加!此话一出,直接让操办葬礼的人汗颜。但是处事小心谨慎的李莲英也提醒道:“虽然我们不怕花钱,但我们毕竟不是正经的官家,所以葬礼的一应要求按照平民的最好标准安排即可,千万不可越级,被别人抓到把柄。”
此话一出口,操办葬礼的人心里有了计较。于是开始放手去准备。
三,为母亲的葬礼设宴35天
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准备,葬礼的各个事项基本上准备妥当,而时间也来到了1907年的初春。
葬礼按照定下来的流程进行,整个过程必须得持续35天,而在这35天里,每天都给来宾们安排流水宴,而且一天吃三顿,顿顿不能停。
在还没有开席之前,李莲英就派人在大城县发了通知,告诉大城县里所有的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乞丐奴隶,只要来参加葬礼,就可以任意吃喝!按说这样的条件,吊丧的人应该蜂拥而至才对。可实际上在刚开始的那几天里,去吊唁的人寥寥无几。
(老宅)
对此,李莲英感到非常的疑惑,看着眼前的人头零零散散的,李莲英感到非常的生气,开始怀疑自家兄弟仗着自己的权势欺负乡邻,不与人交好,所以才没有乡亲前来吊唁!随后他就开始对兄弟们大声训斥起来。
几个兄弟看到李莲英如此的生气,也感到十分的委屈,就告诉李莲村外有好几百名士兵在把守着,乡亲们都不敢进来。
原来,袁世凯为了李家的安全,防止有人在葬礼上捣乱,就特意派了几百名士兵驻守在村外。
李莲英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赶紧找到了袁世凯,让他白天把这群士兵撤走,晚上再出来站岗、巡逻。
那群士兵被撤走之后,乡亲们都跑来葬礼的现场,给李莲英的母亲上香作揖之后,就被安排入席。
(清朝出殡)
虽说北方人的宴席没有南方人吃的那么好,但李家的丧宴却是十分的讲究,桌上有鸡鸭鱼肉等美味佳肴,而且分量十分的充足。
很多人吃完之后,还会将各种食物打包带回家,储存起来慢慢食用。
看到宾客们都吃的那么的开心,李莲英感到非常的欣慰。
可以说,在那35天葬礼上,大家所食用的猪肉都是现杀现宰,每天都派好多个人到县城里购买生猪。
但是葬礼在进行到十几天的时候,整个大城县的生猪几乎被买光了,根本供不上葬礼上的需求。
那些养猪户见到如此情形,都纷纷提高了猪的价钱,这也使得大城县周边几个县的猪肉价都比以往翻了好几倍。
(李莲英·剧照)
35天摆宴完成后,就开始举行下葬仪式。
在李莲英母亲下葬的那一天,李莲英让人将母亲寿棺入殓后,李莲英请来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壮汉,抬着母亲的棺材上山安葬了。
据说,李莲英母亲的棺材用的是京城里上好的棺木,非常的昂贵,而且非常的沉重,所以要几十个壮汉排成几排才能抬得动。
出殡那天,大城县的所有人都跑来为李莲英的母亲送葬,人山人海的挤满了整条路,而且望不到尽头,场面非常的壮观。
当葬礼结束后,李家兄弟齐聚一堂,开始算起了葬礼上所有的费用。
经过账房的计算,整个葬礼一共花费了白银120万两。
但在李莲英眼里,钱都是小事儿,为了母亲,他什么都愿意付出。
1908年冬天,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李莲英在为慈禧守孝满一百天后,就请辞告老还乡,1911年3月,李莲英因病去世,享年63岁。
结语:
李莲英花费重金葬母一事,虽然因其孝心而广为传颂,但这些钱无不是贫苦百姓的民脂民膏。如若李莲英的母亲地下有知的话,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又作何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