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认识是庙号为“祖”的皇帝在王朝的历史地位要强于庙号为“宗”的皇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单就传统庙号来说,太宗就是大多数王朝第二好的庙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庙号基本是后世皇帝对前面皇帝的评价。正常情况下,是比较公正的,但是天下大部分是父子相继或兄弟相传,难免有夹带私货的嫌疑,会对前面皇帝的功绩进行一番粉饰,对其缺点和过失进行一番掩盖。大方向,是改变不了的,比如这个皇帝就是有大过错,谁也不敢上一个非常好的庙号。总体看,庙号反映了一个皇帝的真实功过。

拥有“祖”庙号的帝王意味着对这个王朝的兴起、壮大、发展和扩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祖有功之意就来自于此。拥有“宗”庙号的皇帝,则是大多数属于守成之君,这刚好印证宗有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祖有功,还要看什么样的功,开国之功,这是最大的。所有在位皇帝都比不了开国皇帝的功劳。开国皇帝一般情况下是太祖、高祖、世祖,这里尤以太祖为高,太祖排名第一没有争议。高祖则是第二位,但一般情况,一个王朝的帝王出现高祖庙号,就不会出现太祖庙号,反之也是一样的。只有南朝宋和北魏出现过太祖、高祖同在一朝的情况。可以说太祖或高祖就是一个王朝的第一位,在此基础上,有的有世祖,有的则没有,一祖到朝代终结的特别多,太宗也就成了王朝的第二人。

世祖庙号,与太祖、高祖并用的也是南朝宋和北魏,这两个朝代的庙号用的有一些混乱。如果刨除历史混乱的时候,基本可以确定太宗是历史上的第二或第三庙号,个别王朝是第四庙号,当然这只是表面的,也就是说把祖庙号都排在太宗庙号前面,其实这也是不够公平的。

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有两个组庙号的王朝为元、明、清,至于汉是断代了,南北朝时期的庙号真是有点乱,不能算数。明朝是太宗改成祖,属于后改庙号,也不应该算。

单就元、清两朝的太宗,就是第二位。元太宗窝阔台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而元世祖忽必烈,只是单纯元朝的皇帝,四大汗国实际上已经不听元朝皇帝的了,元朝已经变成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清太宗皇太极的重要性也强于清世祖福临和清圣祖玄烨。清朝的奠基者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般一个王朝,只有一个奠基者,清朝应该说是两个奠基者,努尔哈赤的作用不容置疑,但是皇太极也是不可或缺的。皇太极虽然没有实现入主中原的夙愿,但一些基础的事,他都做了。不能说,吃五个馒头饱了,就把功劳归结为第五个馒头,前面吃进去的馒头是基础。没有前面,就没有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朝的太宗并不一定比祖的位置低,清朝三祖一宗,皇太极绝对不是奠定之人,即便顺治帝入关成为中原皇帝,康熙帝开疆拓土,也并不比皇太极强。汉朝的武帝同样开疆拓土,但只获得一个世宗的庙号。

明朝太宗朱棣的庙号被改为明成祖,这属于由“宗”升“祖”的情况,到底是抬高朱棣还是贬低朱棣呢?可以这样讲,明抬实贬。主张改朱棣庙号的是嘉靖帝,他是朱棣的后代,不太可能毁自己的祖宗,这是大逆不道的。他把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而不是世祖,说明他懂得世祖这个庙号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祖一般用于开国皇帝或王朝重新恢复的开创者。比如。司马炎,开国皇帝。刘秀、忽必烈属于一个王朝某一阶段的开创者。世祖意味着重新确立一个王朝,显然朱棣不是,朱棣更不想是,叔夺侄位,诟病到现在。成祖,也有开创之意,但是没有世祖敏感。

给祖宗改庙号,一方面是突出自己正统地位,毕竟是旁系继统,需要树立自己正统的地位。另一方面,只有朱棣的庙号变成祖,才能给嘉靖帝生父 “兴献帝”在太庙留位置。这件事,其实挺业余的,本来,太宗就是明朝第二庙号,变成祖也是第二,并且一朝两个祖,让朱棣的位置尴尬,也并不是拔高。当然,明朝在庙号上还有更奇葩的,给朱祁钰弄了个明代宗。要知道,明代宗和明世宗其实是一个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帝给朱棣改庙号的举动,其实就是给了朱棣一个祖,让朱棣满嘴说不清了。一个王朝的太宗就挺好了,为啥还给祖宗加戏呢,这样就是反美不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