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中国制糖厂是吉林市制糖工业的唯一厂家。它距吉林市十六公里,坐落于市郊九站。这个厂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建成投产,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
一、建立
吉林省新中国制糖厂的前身是石家庄新中国制糖厂。一九四八年,我军解放了石家庄。为了开辟中央机关的经费来源,以及从全国的经济基本建设着想,由朱德总司令亲自领导成立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总公司,内称中共中央经济建设部,由邓杰同志任经理。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石家庄分公司,内称石家庄办事处,由宋世鉴同志任经理,李鉴、孟侃二同志任副经理。这个分公司建立了五个厂,新中国制糖厂是其中之一,由陈光宇同志任厂长,林锋同志任副厂长。
新中国制糖厂厂房是利用原石家庄棉花打包厂的旧址和仓库建立起来的,并利用了济南博益糖厂丢弃下的残缺不全的机械设备。当时技术人员和工人缺乏,由总公司聘请了原博益厂的老工人,石家庄兵工厂的工人和石家庄硫酸厂的工人,还从哈尔滨请来了制糖厂总工程师田锡富和八名白俄专家,负责设计和安装。同时,由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华北农大教授罗天宇负责在石家庄试种甜菜。
石家庄新中国制糖厂一九四九年开始建厂,一九五〇年投入生产。一九五一年,中央工业开发公司引进由波兰工业部代为设计的两套波兰制糖设备。一套设备用以扩建新中国制糖厂,另一套设备供给松江省(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立友谊糖厂。后因考虑到石家庄发展制糖业的条件不够好,由李鉴与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刘锡伍商议,将新中国制糖厂迁到吉林,并且得到朱德总司令的批准。移交时决定糖厂由石家庄分公司同吉林省合办,后于一九五二年交地方。
一九五一年,新中国工程公司曾派王寿槐、陈春霖来吉林省工业厅,和于振铎、张济民等同志组织新中国制糖厂厂址勘察队。经过多处勘察鉴别,其中以九站之三家子至百家屯、农校附近一带的建厂条件最好。此处东,南均距松花江一公里,距九站车站二公里,又紧靠九站至乌拉街的公路。给水、排水便利,面积宽广,离高压线及铁路专用线均不甚远,公路、乡道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厂址确定后,即在一九五二年六月在长春市长江路六十四号成立吉林省新中国制糖厂建厂筹备处。
一九五四年四月,吉林省新中国制糖厂正式动工兴建。由中央轻工部批准投资总额为二千七百五十万元。制糖、动力系统设备均由波兰进口,制糖设备二百五十九台,动力系统设备二百二十一台。总投资额中,国外设备费为一千三百六十四万六千元。全厂占有土地面积一百四十二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七万二千六百二十一平方米。建厂中贯彻“勤俭建国”精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投资四百万元,并提前一年完成建厂任务。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正式投入生产。十二月一日,在吉林市吉林电影院召开了吉林省新中国制糖厂竣工生产典礼庆祝大会。中央轻工部部长沙千里、吉林省省长栗又文、副省长于克、吉林市市长张文海参加了大会。波兰驻华大使和商务参赞也参加了大会。
二、发展
由波兰人民共和国帮助建设,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技术装备的双碳酸法工艺的吉林省新中国制糖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来的限额以上企业。试产第一日,甜菜加工量能达到五百吨以上,并迅速地转入正常生产。第一个生产期日平均加工量为一千零六吨,达到设计水平,成为全国制糖工业基地之一。所生产的食糖除了供应本省需要外,还供应山东、河北、辽宁、上海等地,并远销国外。
新中国制糖厂自建厂以来,在挖潜、革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原材料、成品的装卸、捣运方面,一九六三年改流送沟人工下菜为水力冲卸。一九八二年扩建中除改用钢板制作流送沟外,还将其坡度由千分之十至十二增大至千分之十七,加快了流送速度,沟内不再沉积泥砂。从一九七四年开始,对厂内甜菜捣运、装卸、堆垛的操作进行改革。历时三年,建成了以装载机、自卸汽车、炼斗卸车机、堆机、挖掘机配套成龙的机械化作业线,取代了人推、肩扛、抡尖镐、要大叉的笨重体力劳动。
在制工艺、设备方面,一九五八年成功地实施了利用甜菜制糖设备,以碳酸法精炼进口粗糖,生产出口精制砂糖的工艺技术。此项工艺技术,为全国各甜菜糖厂采用,均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一九五九年将原设计使用焦炭的石灰窑改用无烟煤取得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一九六二年在加工进口粗糖和甜菜制糖生产中,直接生产出口精制幼砂糖,填补了国内这个产品的空白。一九六五年将原设计的自然通风负压操作的六十五立方米石灰窑,改为强制通风正压操作,日煅烧石灰石量由七十吨增至一百二十吨,窑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由原百分之三十三至三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六至三十九,配焦(煤)率降低百分之一。
在三膏助晶槽中加蛇管水冷却装置,提高生产能力百分之十七。在国内同行业中,首先成功地应用了以二砂糖给一砂糖作种煮糖的重大工艺改革,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提高了一砂糖结晶罐生产能力百分之三十,节约煮糖用汽百分之二点七对甜菜。将原设计的五台一、二碳及蒸发前的六十五平方米螺旋加热器改为一百零五平方米的列管式加热器,并将原有五台八十五平方米预灰汁列管加热器改造为一百平方米。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使各项加热温度达到技术指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汁汽余热,扩大了生产能力。将鼓泡式硫漂罐改造为抽吸式管道硫漂器,同时增加了稀汁硫漂工艺,既简化了设备和操作,又使二氧化硫吸收率由原百分之六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至九十九点五,降低了糖汁在蒸发过程中的升色率和粘度。通过以上改革,使生产能力提高到一千四百吨。
在一九七五年,以国产一千四百吨生产能力的DDS连续渗出器,代替了罐组式渗出器。为提高连续渗出器的能力,自行设计施工改造了它的加热装置,以凝结水为热源,在渗出器内首段螺带上,增加四十平方米的加热面。这项改革,使其生产能力由原设计的一千四百吨提高到一千五百吨。现已为国产定型设备所采用,并定其能力为一千五百吨。一九八〇年,将六台三膏间断助晶槽改为连续助晶,提高了设备能力。
在动力水源方面,由于原设计锅炉的燃烧方式不适应我省发热量低的煤质,供汽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在一九六八年将两台炉排炉改为竖井式煤粉炉。以后又将两台炉改造为沸腾炉,使三台炉平均小时供汽量达到四十五吨,保证了生产用汽。为了提高钢炉补给水质量,降低炉水固形物,减少排污率,提高PH值,一九七六年将水处理系统由原设计的一级钠离子软化,改为铵、钠并联水处理方式,取得较好效果。并在江边新建三口直径四至六米的大口井,满足生产用水需要。
三、引进
新中国制糖厂原为波兰援建的千吨甜菜糖厂,多年来虽经挖潜、改造,但是制糖生产技术仍处在五、六十年代水平。为改变该厂生产技术的落后状况,于一九八三年从丹麦引进了部分制糖设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新中国制糖厂引进项目,是根据中丹两国政府关于丹麦向中国提供无息贷款的协定引进的。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六日由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和丹麦DDS公司正式签定合同。合同规定,丹麦向新中国制糖厂提供切丝机、渗出器、煮糖罐等关键设备和从切丝到蒸发过程中的自动控制装置等共四百六十一台(件)。合同总价值二千 五百万丹麦克朗,折合美元二百六十六万元,折合人民币七百四十五万元,但最后签定的合同,将总的报价压低了百分之十五。
在引进设备中,这个厂坚持技术进步和节约外汇的原则,重点选择那些国内不能制造而又最需要的、最关键的技术和设备。如过滤系统是我国制糖生产最落后的工序,而丹麦DDS过滤系统比较先进,且结构比较简单,容易自控。因此,就只引进它的自控装置和技术图纸,主体设备由该厂自己制造。这样既解决了关键设备,又节约资金二百零四万丹麦克朗,折合四十一万美元。并且加强了技术交流,促进了技术进步。
丹麦DDS公司从一九八二年四月到一九八三年五月先后五次派专家来新中国制糖厂进行现场考察,共同制定施工设计方案,并帮助培训技术骨干。新中国制糖厂先后两次派人到丹麦DDS公司进行技术考察,并到所属 糖厂实习培训二十天。在设备安装和调试期间,除现场经常进行技术交流外,还请丹麦专家对该厂的老设备进行评价和技术指导,采纳了专家们提出的一百多条意见,取得良好效果。该厂将引进的所有技术装备仅以六十天时间全部安装完毕,并且一次成功。从安装的速度和质量来说,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而受到丹麦专家的赞赏。
经过两个制糖生产期的实践证明,这套设备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设备能力大,属于八十年 代的制糖生产水平。仅在百分之七十的负荷下,年节约价值即达六十六万元。引进的渗出器、结晶罐等设备,生产能力大,耗热量小,工艺参数稳定。加工百吨甜菜耗标煤量由过去的七点五九吨降到六点四八吨,下降一点一一吨。引进的这套设备,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工艺参数要求严,又易掌握和操作。从而使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经常处于最佳状态,中间制品质量好,这是过去人工操作所办不到的。
砂糖质量经全国甜菜糖业检测中心分析,理化指标经国家评比为第一名,并被评为省和轻工部的双优产品。采用DDS增稠过滤器等新技术后,百吨甜菜耗滤布由过去的七点八四平方米降到二点五二平方米,全期节约滤布二万一千八百一十二平方米。百吨甜菜耗石灰石由过去的七点五六吨降到五点九三吨,全期节约石灰石六千六百八十三吨,节约焦炭五百三十五吨,节约豆油十二吨。新设备应用,不仅改变了操作条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节省了劳动力。据切丝、渗出、过滤、蒸发、结晶等岗位统计,比过去减少定员五十六人。
这个厂一九八二年开始扩建,一九八三年引进丹麦制糖新技术和部分制糖设备,一九八五年形成生产能力三千吨。
四、副产品生产
新中国制糖厂在一九五六至一九五七两年中,自行设计建成了利用制糖生产中的废蜜制造医药酒精的酒精车间;利用废丝制造干粕的干粕车间。
酒精车间设备一百一十二台,为双进料连续发酵、三塔蒸馏、液相过培,设计能力为日产酒精十二吨。是国内同行业首先采用连续发酵工艺的车间(工厂)。一九五七年生产酒精一千零九十六吨,盈利二十一万五千元。经过改革、挖潜,一九七三年日产酒精能力提高到二十吨以上。一九八三年生产酒精六千二百五十六吨,盈利一百九十二万一千元。
干粕车间设备五十三台,设有立式螺旋废粕压榨机六台,圆桶干燥机二台及相应的炉排燃烧炉,公称压力为一百吨的干粕打包机四台。干柏日生产能力为五十吨。一九八三年生产干粕七千九百七十吨,盈利一百二十九万元。干粕营养价值很高,已被广泛用作牲畜饲料。
五、促进了省市甜菜种植业
新中国制糖厂自投产至一九五八年,甜菜种子繁育和生产所用的种子多依靠国外进口。为适应甜菜制糖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尽快地培育出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种子自给自足。自一九五八年 以来,先后在省内的洮南、扶余、洮安、永吉等地建立了甜菜良种培育试验站和繁殖场。到一九八〇年,已在省内落实甜菜种籽栽种面积一万零八百二十亩,收购种籽一万零二百二十三吨,不仅保证了自给,还支援了兄弟厂。
新中国制糖厂的原料产地分布在吉林,长春、白城三个地区十个县、一百八十个乡,一万五千个生产队。在外县常设十个甜菜管理站,配备近二百名农务员抓原料生产,因而有力地促进了甜菜种植业的发展。一九八〇年甜菜播种面积达到了五十七万七千二百零九亩,甜菜总产量达到了三十一万七千九百三十四吨。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在砂糖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国家有计划地对甜菜收购价格进行了五次调整。一九五八年前,每吨甜菜收购价格三十二元,到一九八〇年已提高到一百三十四元二角二分。而甜菜单产则是历年上升,一九五五年亩产甜菜为四百二十四公斤;一九八三年吉林地区的甜菜亩产已超过一千五百五十三公斤。
吉林省新中国制糖厂建立三十年来,经过不断改革和挖潜,由原生产能力日加工甜菜一千吨稳步提高到一千五百吨。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厂引进了丹麦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扩充到三千吨,成为全国甜菜糖业技术最先进的第一大厂家。其所生产的砂糖质量经国家评比名列第一,被评为省和轻工部的双优产品。该糖厂对我市、我省以及外省的食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促进了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从这个糖厂的建立和发展中,反映出我国制糖业的发展面貌。
本文选自《江城史志》1986年7月创刊号,原题目《新中国制糖厂的建立和发展》,作者鲁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