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孝在身边:博士后带着养父一路“攀登”》——新华社、《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人动容……》——中国军网

董永在上校素来为人所敬佩,不甚了解他的人,敬重其吃苦耐劳之精神,上高原、下海岛、奔赴边疆,著述论文达60余篇,教学教材更足足10余部。

潜力好似永远挖掘不尽的宝藏,个人素养则淋漓尽致诠释了何谓军人之魂。但若明白他自小一路行来的经历,相信每个人内心的震撼会更为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难对于生活意味着什么?这是许多哲学大家都在苦思冥想的事情。

史铁生认为:不断的苦难正是不断需要信心的原因,是磨练,也是考验,在没有光荣掌声,甚至前途莫测的情况下,百折不挠,或许更能看清自己的心之所向。

董永在的半生经历就像一本荡气回肠的书,打落地两个月开始,就翻开传奇的第一章,而互相成就的,还有内蒙古农家老汉董栋小。

命运将他们环环相扣,以遇山开山、遇河架桥的顽强意志力,共同写下这段回头看,会让人热泪盈眶之传奇佳话。

一、相依为命

命运将董永在带到他身边之前,董栋小过着平平无奇,时而走背字的生活。

自1933年出生,童年的记忆就围绕着无休无止的战乱,一家人唯一的目标,只是活下来,能多活一天、一年,就是天大的福气。

父亲过世后,孤儿寡母日子更加艰难,没米下锅是几乎每天都要发愁的老大难。

好在董栋小逐渐成年,肯下死力气干活儿,慢慢家里日子总算能从赤贫进阶到清贫的水平,娶了媳妇还生了两个儿子。

他时常满含希望地看着俩儿子,觉得虽然眼下苦一些,可长大就是壮小伙,说不定地都能再多耕好几亩,不愁没富足日子可过。

但生活给了董栋小一记泰山压顶,突如其来的疾病,将妻儿一起带离了人世间。泼天打击让他几近绝望,甚至想不如就这么跟着去了,起码一家子还能在地下团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栋小并非没有喝农药的勇气,而是转头看了眼缠绵病榻的老母亲,自己要是没了,丧失自理能力的亲娘就也活不下去,为此 ,他将所有眼泪和痛苦咬牙咽进肚子里,浑浑噩噩的度日。

时间来到1979年,村子一户人家生了个男娃,按说添丁是喜事,可这家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再多一张嘴,一屋子人都得为口吃的大打出手,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就四处询问谁能收养。

成家的更想自己生,觉着没血缘养不亲,没成家的则更不要,说亲没法跟媒人解释,生生拖了两个月都无人问津。

董栋小自然也听说了这件事,他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反正目睹了妻儿离世的悲惨,这辈子也不会再考虑成家生子的事。

乡亲一听董栋小要收养孩子,纷纷咂嘴摇头,来家劝董栋小别冲动,自己日子都过得吃了上顿没下顿,带个男娃得一块饿死。

董栋小却不为所动,他跟母亲商量过后,就把孩子抱回了家,给取名“永在”,既代表自己会一直在,多难都不会撇下他不管,也期盼孩子长大能在自己的身边,是承诺,也是展望。

大家瞧董栋小这股不听劝的倔劲,各个都冷眼等着看他怎么把个奶娃娃养大,而这个经命运之手带到他身边的孩子,成为董栋小苦难人生中宝贵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自妻儿过世,他虽然照料着母亲,可日子过得稀里糊涂,睁眼做完饭,就等着闭眼再起来做饭,周而复始,了无生趣。

有了董永在可爱的笑脸,董栋小再度燃起认真生活的念头,因他本就是家里多余的孩子,没好好喂长得又瘦又小,为了能有钱买奶,董栋小将家里唯一的猪给卖了。

八个月充足的奶量,待董永在过渡到能吃饭的时候,已然是白白胖胖。父子俩就这样相依为命的过着,日子虽苦,却处处透着甜。

二、父子情深

转眼,董永在到了上学的年纪,以家里的经济情况 ,不读书,成年了务农是最省力的选择,董栋小数个夜晚枯坐到天亮,一跺脚做出选择:“得读书,砸锅卖铁也得读。”

掏光家底凑出的零碎钞票,化为董永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动力,成绩向来是数一数二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挣出来年的学费,董栋小除了种地,就去镇上找活干,连个囫囵觉都睡不上,可他累归累,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父亲打工不在,就没人照顾生病的奶奶,董永在每日往返家跟学校好几趟,为省车费,六公里的路不急靠走、急了靠跑,下雨找个化肥袋子套头上接着跑,数年如一日。

农活、家务事干得像模像样,成绩更是高歌猛进考入旗下营中学,鼎鼎有名的重点学校。

董永在的争气,更让董栋小豁出命似的干活,别人嫌苦嫌累的活,他都接,只要能给儿子攒出学费,就都值得。

数年对身体的透支,董栋小倒下了,他愧疚成为儿子的拖累,但董永在却一夕之间成长为能为家遮风挡雨的“顶梁柱”。

洗衣做饭下地干活、给奶奶和父亲熬药,学业更是一如既往的优秀,连续三年获校级三好学生、盟级三好学生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区级三好学生。

对于如此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打算给减轻负担,让他能更用功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同学看见董永在每日的伙食都是干馒头片就凉水,特申请学校减免了他的伙食费与学费,此举让董永在一家人心生感恩,他的功课越发出色,最终拿到文科班唯一的保送名额。

董栋小的儿子有了大出息,是大学生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大家彻底对董家父子敬佩的心服口服,而董永在则开始考虑起自己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

三、前程选择

——扪心自问,董永在想参军。

若能上军校、为国报效,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会让他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但因多年营养不良,他担心自己的身体素质会够不上选拔标准,摆在他眼前有两个选择,前者是为了梦想去放手一搏,后者则是顺着保送名额,去上内蒙古师范大学。

董永在选了后者,因为能免全额学费,他的人生没有选错修正的本钱,背着行囊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父子俩相拥而泣,董永在的泪水为父亲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而流,董栋小则欣慰儿子的努力和有出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虽免了学费,可生活费及买书的钱还得想办法,经儿子多年精心照顾 ,董栋小的身体基本恢复如初,他再度外出打工,董永在也勤工俭学,发传单、工地搬砖,做家教什么活都来者不拒。

有一家的孩子,非常喜欢董永在给自己上课,可两个学期后,突然孩子的父母双双下岗,结完课时费后,为难地说家里已经没条件再请家教了。

董永在毫不犹豫就表示不收钱也继续给孩子上课,他想起了自己,希望能将社会曾给予他的善良带给更多的人。

同学身患白血病,学校组织捐款,董永在更掏空口袋将全部的钱都捐了,大家十分费解,因他平时忙于打工跟这位同学也不熟,董永在对此只说:“曾处于困境中的人最能理解困境中的人。”

大学毕业后,董永在成为内蒙古武警总队包头支队的一名警官,他非常热爱这个职业,一步一脚印,从普通警员干到排长、干事、指导员,并成功考取吉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更获得国防大学的博士学位,专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色的论文及学术水准,董永在顺利入选武警指挥学院的青年教员,在天津租了一间小房子,生活有条不紊又蒸蒸日上。

有了落脚地,董永在觉得是到了该回报父亲的时候了。

四、反哺老父

2011年春节,董永在回家帮父亲收拾了些行李,共同来到他们在天津的新家。大城市,对年轻人来说充满着机会和欣喜,可老人家骤然离开生活多年的故乡,难免会不适应。

董永在细心地考虑到这个问题,他担心父亲没人能聊天会孤单,毕竟方言有差异,一个人待家的时候日常起居不便也不舍得打扰自己,雷打不动的每天都回家陪父亲吃饭。

依然是粗茶淡饭,但吃饭时,父子二人唠家常、忆往昔,董栋小很快就适应在天津的生活节奏,珍惜自己这非常让人羡慕的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年过后,董栋小的身体日渐衰老,董永在不仅陪老父亲吃饭聊天,更每天都会倒水给父亲洗脚,每周给父亲洗澡、每月给父亲剪头发......

董栋小看起来一直都干净又利索,但看着儿子工作那么忙,常心疼地表示不用对自己这么上心,凑合凑合也没什么。

董永在则不为所动,他认为现在跟小时候没啥区别,当年上学,可以每天跑六公里照顾奶奶跟父亲,如今也是一样,自己为父亲做的,完全比不上父亲给自己的付出。

若没有父亲,他或许早被遗弃、或许这条命已经没了,他再如何回报,也报不完这如山之高、海之远的恩情。

当董永在结婚生子后,妻子知道了丈夫艰辛又励志的往事,对董栋小也是十分感恩,一家人其乐融融,成为邻里间赞不绝口的模范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董永在工作调动到北京军事科学院,家庭与事业之间如何平衡,这让他思索许久。参军、报效祖国是他自小就从未改变过的梦想,而垂垂老矣的父亲,也是董永在心底难舍的牵挂。

最终,他决定向上级申请,是否可以允许带着父亲一起去北京进行工作学习。领导得知董永在的经历,皆是敬佩有加,自然答应了他这个懂感恩回报的孝顺之心。

董栋小身体越发老迈,连自己走几步路都已经变为奢望,董永在为了能让父亲舒坦一些,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帮他穿衣洗漱,推着他下楼锻炼、晒太阳,节假日,更和父亲一起去看了升旗仪式、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

站在冉冉高升的红旗下,董栋小老泪纵横,他回顾自己这一辈子,前半生的苦难仿佛是幸福生活的前奏曲,收养董永在时,他只觉得是两个被命运遗弃的人,正好可以相依相伴。

却没想到,竟培养出这样一个顶天立地、有着铮铮铁骨的男子汉。而董永在将自己的报恩,则视作理所应当,他从未感到辛苦,反是心生感激地说:“我和父亲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每次在父亲身边,我心里就踏实。”

董栋小一直是董永在的定心丸,父亲在,家就在,他就有无穷的勇气去面对所有的挑战和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尾

董永在上校孝感动天的经历,成为战友及学员里瞻仰的楷模,父子二人由荆棘岁月中顽强不屈的走来,曾经所有摆在眼前的困窘,皆化作迈进幸福生活的基石。

——他们从未放弃、从未退缩,各自的肩膀都肩挑背负对彼此的责任与深厚的化不开的爱。

或许,在董永在父子的故事里,正印证了史铁生对于苦难和信心的思考。

那段泛黄回忆中,有董栋小不知疲倦的挣钱养家,有董永在往返学校跟家之间永不间断的六公里,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份坚持最终能通向何方?获得怎样的结果。

可就是这不问因果,却历久弥坚的信心,让董永在成功抵达梦想的彼岸,也让父子二人继续如影随形地相依相伴,只是这一回,无时无刻、一茶一饭间均是温馨与满足,再无半分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永在之于董栋小来说,就是绵延不绝悲痛人生中闪闪发光的那一抹希望。

有了希望,他再度燃起好好活着的热情,以平凡无奇的肩膀,撑起两个人的未来,父爱如山这句话,在董栋小身上有了具象化的展现。

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他们的力量也已感染到成千上亿的人,让大家在被生活猝不及防推入苦海时,有信心去拥抱与开启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