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一李世民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有残缺才能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太监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心狠手辣,作威作福的大坏人,明朝第一位专权太监王振不仅一手遮天破坏了明太祖留下太监不能干预政事的铁牌,而且鼓惑明英宗于1449年亲征瓦刺,在土木堡之变明朝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的悲惨下场,明朝差一点亡了国。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十恶不赦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曾经有一个太监为了挽救上千人的生命,念圣旨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了上千人的性命。这个一心为皇帝办事,又讲道义的太监便是唐朝的张居翰,张居翰出生857年,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早死,他便成为大街上的孤儿,掖廷令张从玫把他收为养子,因其养父的关系进宫侍奉皇上,他办事认真,丝毫不苟且得到天子的嘉奖,并赏赐他绯色衣服。

因为他做事认真负责,他在朝中的地位也一天天高起来。有了权力人才会慢慢变得专横跋扈,何况他们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呢?他们可以在皇帝耳边吹吹风,便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张居翰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上升而胡作非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张居翰虽然没什么文化,可是他懂得心存仁义,以自己的能力救过许多忠良之臣,比起明朝的太监王振,魏忠贤,他可是历史上少有的善良,有正义感的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光三年(926年)唐皇李存勖以蜀王王衍荒淫无道出兵讨伐,派太子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带兵征讨,蜀王王衍知道自己打不过唐军,为了让蜀国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蜀王王衍便带上棺材来到唐朝投降,只求唐朝能给蜀国一线生机。唐皇本是仁慈之君,既然能不动一兵一卒就能收复蜀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唐皇便接受了王衍的投降。

可是河东节度使却突然发动叛乱,后唐便要派兵征讨,国内便会兵力不足,如果王衍来降不是出自真心,认为有机可乘,趁机发动叛乱,那可是祸患无穷,因此唐皇和众大臣商量后便觉定杀了王衍一行人。圣旨由张居翰和向嗣昌共同执行,张居翰念圣旨,向嗣昌监督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张居翰到达王衍处,打开圣旨一看,圣旨上写着:“王衍一行,并宜杀勠”。张居翰看到唐皇要杀的不止王衍一家人,而是随行1000多人。张居翰看着这一千多人便要命丧于此,想到他们本已投降,也没有表现出反悔之心,却因众大臣和皇上的猜疑,就要命归黄泉。张居翰为了挽救这1000多人的性命,他决定改掉圣旨,擅改圣旨一经查实那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呢

于是他在念圣旨的时候,他将“王衍一行”念成“王衍一家”救下了这一千多人,监督杀人的向嗣昌也没有看圣旨,而当时唐皇正忙于河东战事,无暇顾及此事,才让张居翰幸免一死,救一命,甚造七级浮屠。可是真正让自己身临险境而去救别人,应该还是很少的。张居翰冒死篡改圣旨救下蜀国千多人,比起那秦朝丞相李斯因为权力而擅改秦始皇的立扶苏为皇帝的遗诏,不知要强上多少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身有残缺之人却有如此善良,仁义之心,李斯如果知道张居翰的大爱无疆,会不会无地自容呢?所以太监固然可恨,但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十恶不赦的。张居翰便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人性本善,张居翰用他的善良,仁爱来证明他虽有残缺的身体,但他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正如:

“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长。小人每拾君子之短,所以为小人,君子不弃小人之长,所以为君子。”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