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睹为快,看唐宋八大家里的大咖欧阳修如何写情书谈恋爱
史家绝唱
2024-10-25 17:31北京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唐宋八大家,宋朝六个唐朝俩。宋朝的六个里面不得不提六一居士欧阳修。他3岁丧父,却不甘命运的掌控,用勤奋努力,成为千古奇才。
在政治上,他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官至副宰相,是大宋三朝元老:
在文坛上,他与韩愈、苏轼、柳宗元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史学上,他被仁宗钦点修订《新唐书》,并撰写了《新五代史》、《集古录》等著作......
古语道:“家贫出孝子,困境造贤人”。
欧阳修父亲56岁才得他这一独子,如获至宝,不幸的是在欧阳修3岁时去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无奈间,跟随母亲千里迢迢,投奔叔叔欧阳晔谋生。
欧阳晔在随州官府任职,对侄子也是呵护有加,欧阳修从小就非常热爱读书,家中无书看时,常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往往书没有抄完,就已经能够背诵。
别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进了私塾,欧阳可是自学成才,而且是一天辅导班没上过的旷世奇才。
他还经常拜访富有的读书朋友,当时在李姓朋友家的破旧筐中发现了残缺不全的韩愈文集,如获至宝。
欧阳修学习自律,刻苦勤奋,阅读速度基本一目五行,10岁时,已将《左传》《昌黎先生文集》等书倒背如流,少年文章诗赋,文笔老辣,下笔如神。
连欧阳修的叔叔看到之后,也大喜过望地对郑氏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但十年寒窗苦读的欧阳修,两次科举,均名落孙山。
面对命运的无情,欧阳修没有自哀自怨,陷入命运的泥沼中不可自拔,而是外出游学,寻找名师指点,在恩师胥偃的精心栽培下,欧阳修进步神速,一年内,就连登监元、解元、省元三元榜首。
天圣八年,在宋仁宗主持的殿试中,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公元1055年,欧阳修出使辽国返回,贾昌朝热情招待他,并让伎乐表演助兴,但让贾昌朝不安的是,这些伎乐并没有去做准备。
但在接风宴上,欧阳修却非常高兴地听伎乐唱曲,并开怀畅饮,这让贾昌朝非常迷惑。
原来,欧阳修在他早年任职期间,就与伎乐过从甚密,并在洛阳伎乐处学到很多口语表达方式。
他将学到的技巧用到写诗歌上面,这些诗歌后又被伎乐喜欢并传唱,贾昌朝宴请当晚,伎乐所唱的词就是欧阳修所作。
在欧阳修时代,骈体文是几世纪名流骚客偏爱的文体,过分矫揉做作,让文章单板不自由。
偏偏欧阳修就敢于挑战这种腐朽文体,他的诗歌流传民间,被广为传唱,而他更是把赋和散文,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诗歌与散文绵延相连,结于两者之间的就是赋。赋源于古代一种固定押韵与对仗的诗歌形式,自唐以来科举考试一直以这种形式来写。
但欧阳修把赋加入大量的散文元素,偶然使用押韵,这种新形式被称为“文赋”,也就是散文与诗歌的结合体。
欧阳修著名的《秋声赋》就是“文赋”的最佳代表,“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改良后的赋,读起来更像散文,但却是诗歌,高产的欧阳修不论文赋还是散文,均名篇迭出,不仅给后人带来启发,还被译为外语,在世界广泛传播。
在文学上,欧阳修的散文影响最大,通过他的贡献,古文在后来千年间在中国散文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他的《醉翁亭记》,妇孺皆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的文章令人称奇,平常的词汇在他手中竟然传递出无与伦比的境界,微妙的感情,深沉地思考,新奇的观点,这种创新,卓越非凡,让人赏心悦目,体现出一种简单而悠远的魅力。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欧阳修一直是散文权威,他完善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开启的文体,还鼓励宋代的曾巩、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与苏辙五位大师,成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中心人物。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说道: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是指被贬谪的官员,骚人就是文人墨客。唐宋八大家里的中心人物,一出场就是C位,欧阳修除了政绩卓著,文学天赋突出之外,野史趣闻里还提到过他善写情诗。
其中有一首小情诗写得极妙,正常人看了都能羞红脸,那么大咖欧阳修究竟是如何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