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甘岭战役初期,美国的炮火轰炸数量和中国的比例是17:1;中期是6比1;末期是3比1。也就是说在初期,美国每打17发炮弹,中国只能打发一发炮弹。

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联合国军对志愿军仅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进行了规模达190多万发炮弹量的狂轰滥炸,堪称史诗级别的"万炮齐发"。天上的战机出击频率总共达到了3000多架次,投下的弹药量则达到了5000多枚。相比之下,志愿军的火炮发射数量,则只达到了40多万发的规模。

美军飞机投弹量最多一天时能达到250架次500多枚。炮弹最多一天时能够倾泻30多万发,炮兵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时候的最高水平,达到了平均每秒钟6发的水平;志愿军阵地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能落下76枚炮弹爆炸;阵地上的山头直接被削低2米……现场可谓一片焦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硬是在这种作战条件下,与美军反复争夺阵地达29次,志愿军伤亡人数达1.1万余人,伤亡率达到20%以上,联合国军的伤亡人数则达到了2.5万余人,伤亡率达到了40%以上。这种伤亡规模,甚至比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在硫磺岛作战中高达32.6%的伤亡率还要高。

按照美国西点军校的上甘岭战役研究,美国的炮火足以把上甘岭表面夷为平地,在这样密集恐怖的炮火轰炸之下,为什么中国志愿军仍然能守住上甘岭?最后逼得美国求和?这是美国人无论如何也是想不通的,想不明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甘岭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这和志愿军采取的战术有极大的关系。

志愿军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采取两种战术:一种是坑道战术。一种是步兵炮兵组合战术(简称步炮协调)。

先说第一种坑道战术。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秦基伟将军等志愿军领导就研究上甘岭地形,考虑到美国武器装备精良 ,天上有战斗机,地下有坦克大炮,要守得住这种山地阵地,按照常规的战役打法,肯定是守不住的,唯有在山下挖坑道,才能避免敌人炮火猛烈攻击。所以就在上甘岭3.7平方公里的地下挖了几十条坑道,这些坑道在地下深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无论怎样狂轰滥炸,对坑道都是毫发无损的。每条坑道都有数个出口入口,既可以通风,又可以输送弹药,食物、水等战备物资。很多坑道都是相连相通的,一个坑道被破坏,可以利用其他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基本都是联合国军白天占领上甘岭阵地,夜晚志愿军夺回上甘岭阵地,交替反复。

白天,联合国军率先发起进攻,先是空军第一轮侦查轰炸,然后炮火第二轮轰炸,几乎把上甘岭表面布防炸平炸烂,接着第三轮步兵进攻,联合国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对上甘岭阵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最后占领上甘岭阵地。

在白天,在敌人猛烈的飞机大炮狂轰乱炸下,战壕都被炸为平地,志愿军坚守阵地无异于自杀的,所以只能白天放弃阵地。

每到夜幕降临,美飞机无法起飞轰炸,大炮轰炸也失去目标,这对志愿军非常有利,志愿军利用夜晚的有利条件,对上甘岭联合国军进攻,在经过数次惨烈争夺阵地之后,联合国军支持不住,溃败下去,志愿军复得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惨烈的战斗中,志愿军也摸索总结出对付联合国军的战斗经验。联合国军占领上甘岭阵地后,由于没有坑道掩护,中国炮火对上甘岭战地猛攻,联合国军也损失惨重。坑道中的志愿军在己方炮火攻击掩护下,趁美军伤亡混乱,从坑道中出来,对美军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夺回阵地。

上甘岭坑道战法有利也有弊 ,比如生存环境特别恶劣,在坑道里面食物供给是主要难题,基本上都是以炒面、馒头、炒米为主,根本没有蔬菜水果、更不要说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了,甚至有时饮用水都不够喝。

每个坑道里面食品储备至多能准备并保存一个星期,炒米炒面能保存久一些,馒头不到一周就发霉变馊,不能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开始。每人每天可以供应四碗水。后来缩减到两碗,最后每天只能有一碗水,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只能饮用尿液,否则就活活渴死。没有水,炒面炒米根本无法下咽,嘴唇干裂出血。

坑道里最缺的就是蔬菜水果,没有蔬菜水果就缺乏维生素,眼睛患夜盲症,看不清东西。后来坑道里尽可能多储备苹果、萝卜,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解渴解饿的。我们在课本中学的《一个苹果》就是真实坑道故事。没有水,在极端情况下,吃萝卜苹果可以挽救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一些坑道的出入口被美军炮火炸塌。不能及时清理出入口塌陷的泥土,整个坑道里边的人员有被活活的闷死的可能。曾经有一次战斗后,一个坑道指战员全部失去联系,后来志愿军挖开坑道的塌陷口,发现坑道入口处牺牲的战士仍然保持保持着射击的姿势,里面的伤员、后勤人员、俘虏全部遇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第二种步炮协同战术

志愿军还总结出炮步协同战法,也就是炮兵和步兵协同作战。志愿军在上甘岭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划分出上一二三四五六号……等阵地,每个阵地都有志愿军侦查员,每个侦查员配有无线步话机,可以和炮兵营、团随时联系,可以越级联系。

在志愿军发起进攻之前,所在阵地侦察员利用无线步话机联系炮兵对某某阵地开火,志愿军炮兵对划分的几号几号阵地了如指掌。比如一号阵地侦察员对炮兵发出攻击指令,炮兵把所有炮火对一号阵地瞄准发射,在志愿军的炮火轰炸下联合国军死伤过半,志愿军第一轮炮火打完以后,坑道中的志愿军立即冲出来对敌人进行第二轮攻击 ,远距离用冲锋枪步枪射击,中距离用手榴弹、手雷轰炸,近距离进行白刃肉搏。联合国军在志愿军炮火轰击下,在志愿军步兵反复冲锋、反复白刃肉搏,支持不住溃败下去,志愿军重新占领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争开始阶段,志愿军对战争准备不足,和联合国军武器装备相比又太落后,非常被动,再加上补给不足,炮弹不足,常常处于被动。在仔细研究联合国军的战术之后,慢慢摸索出一些规律,后来志愿军把高射炮转移到山顶,可以打下美轰炸机,使美轰炸机不敢低空飞行,志愿军后勤运输队能充分运输武器弹药物资,使补给跟得上,炮弹跟得上,慢慢扭转局面,夜晚都能夺回阵地。

在上甘岭战役开始阶段,往往战场上牺牲的人数少,遭到美空军轰炸的后勤运输人数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战争的进展,志愿军总结越来越多的战争规律、经验,对付联合国军的进攻更加得心应手,其中对敌杀伤力最大的就是步炮协同,在中国第一轮炮火对进攻的联合国军轰炸之后,等联合国军进攻到距离志愿军阵地四五十米范围之内,再发起第二轮攻击,首先用手雷、手榴弹轰炸,然后用步枪冲锋枪居高临下进行扫射,步枪冲锋枪子弹打完了,就开始和联合国军进行白刃肉搏拼刺刀 ,或者抱着爆破桶和敌人同归于尽。在一轮轮轮的打击之下,联合国军死伤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结束之后,据一些美方媒体报道,一些美国大兵留下战争的创伤,他们往往在梦中被英勇的志愿军吓得鬼哭狼嚎,这种噩梦跟随他们一辈子。

以美国为首的16个联合国部队,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仍然占不到半点便宜,让美国颜面扫地。否则麦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不会被解职,杜鲁门也不会落选下任总统。

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