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杨利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但令所有人疑惑的是,他随行的装备中竟有一把六四式手枪。这把手枪在太空当中有什么作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太空舱里的杨利伟

网友们曾针对这一问题脑洞大开,目前主流的观点有三个:

第一,带枪是为了遇到外星人时正当防卫。

第二,一旦宇航员不幸脱离空间站,他们可以在太空中开枪获得一个反作用力从而弹回船舱中。

第三,当宇航员返回地球时,手枪可保护他们远离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空枪

首先来说“对抗外星人”根本是子虚乌有的谣言。太空中空气稀薄,几乎没有阻力,宇航员一旦开枪本人会立即受到反作用力被弹开,而射出的子弹会始终沿着弹道飞去,行动困难的宇航员极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意外受伤。所以第三个观点才是最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宇航员

宇航员之所以随身携带手枪,就是为了在地球着陆后保护自己。要知道载人飞船航行速度可达到每秒数千米,宇航员不小心打个喷嚏都会影响航行路线,造成巨大的偏差,导致太空舱的降落地点和预想中的相隔十万八千里。在救援队寻找他的这段时间里,宇航员需要灵活应对自己将会遇到的一切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舱外的宇航员

别以为专家在夸大其词,在历史上这种事发生的还真不少。上世纪60年代的苏联,成功发射了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两位宇航员的载人航天飞船。

但当他们准备返回地球时,飞船的反推火箭突然发生故障点不了火,两位航天员只好在下一圈轨道进行人工点火,这一突发状况使飞船降落时并没有在预想的草原上降落,而是落在了远处乌拉尔山的桦树林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拉尔山的桦树林

返回舱成功落地后,别列亚耶夫和列昂诺夫先是废了好大的劲才将挡在舱门外的白桦树推远,但雪上加霜的是飞船的通信系统在下落时不幸被烧坏,导致他们无法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只能自食其力先在这片树林中存活下来。

在等待救援的漫长时间里,别列亚耶夫和列昂诺夫不停的在雪地上画巨大的求救信号,夜晚降临时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棍棒等工具抵挡野狼的袭击,太冷了就钻木取火。就这样过了一天一夜后,他们终于等到了救援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别列亚耶夫和列昂诺夫回家

这次突发事件引起了苏联专家的重视,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宇航员万一就这样被野生动物吃掉,实在太令人痛心了。于是专家们研制出了一款专门为宇航员量身打造的“太空枪”,帮助他们在野外保护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宇航员所携带的太空枪

经过数年的努力,1982年俄罗斯牌太空枪研制成功。这种手枪配有三根枪管,上面两根枪管负责发射12.5毫米子弹,下面有膛线的枪管负责发射5.45毫米步枪子弹。

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宇航员可以发射照明弹、猎枪子弹和步枪子弹,用来充当照明、发射信号和射击的功能。并且枪身配有一个可卸式枪托,取下来能单独当砍刀、铲子使用,关键时刻能帮助宇航员在野外生火和打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空枪

据使用过这把手枪的美国宇航员说,该枪不仅功能多样,轻便好用,射击的精度也是相当不错。自从1986年投入使用以来,每一位进入太空的俄罗斯宇航员都会在身边携带一把太空枪。

但根据国际协议,只有俄罗斯国籍的宇航员才有资格保管它,当他们从太空安全返回地球后,俄罗斯政府一般会将“太空枪”连同其它救援装备当作纪念品赠送给宇航员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航天局

而杨利伟所携带的64式手枪,小巧便捷,易于存放和保养,射击精度强,配备7.62毫米手枪弹使用,射速达310米/秒,有效射程为50米,是我国军官和公安干警常用的小型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4式手枪

不过宇航员真的在降落时遭遇意外,只有一把太空手枪是远远不够格的。为了能让宇航员更好的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在,他们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求生训练:学会怎么在沙漠中保存水分,怎么在丛林中搭帐篷,怎么在海上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进行训练的宇航员

最重要的,每位宇航员都被要求配有应急救生装备包,里面包括漂浮装置、海上救生服(抗浸服)、配套服装、通讯及信号装置和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宇航员

1、充气式浮漂腋下救生器:

该装置由吊救生索、固定带和两个浮漂组成,小巧轻便易携带。宇航员落水时可将封包打开,直接用嘴向浮漂充气,也可以用二氧化碳气瓶自动加气,一般只需要20秒的时间。浮漂通常为双面涂胶布材质,两个浮漂可提供大约24千克的浮力,有效帮助宇航员在海中游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浮漂

2、海上充气式救生船

此装置一般用涂胶绸料制成,和浮漂腋下救生器类似,向里填充空气或二氧化碳使用。并且为了帮助落水的宇航员增加稳定性,船尾专门设计的比船头更大、更宽敞些。

救生船左舷配备有手风箱,危急情况下可用它补充气体。船尾也装有压舱水袋,帮助宇航员在海上享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生船

3、海上救生服

这种服装可以保证宇航员在海浪的冲击下保持自己仰卧的泳姿,同时确保自己的头部始终在海面之外,保证正常的呼吸。并且救生服不受海水温度的影响,在±50℃范围内牢牢保持宇航员的体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生服

前苏联宇航员所使用的海上救生服基本由:防水连体衣、软帽、密封手套、漂浮气领、毛皮袜组成,防水连体衣专门由双层涂胶绸料制成,软帽用3毫米厚的海绵橡胶制造,密封性高。

其中漂浮气领也就是两个黏在上衣外的浮漂。身着连体衣下水之后,水压会自动将空气挤入气领当中,不一会就充满了空气。充满气体的气领可向宇航员提供300牛浮力,即使被损坏戳破,提供的浮力也不会低于100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位俄罗斯宇航员

虽然海上救生服已经非常实用了,但人类是不可能制造出在零下50摄氏度到零上50摄氏度内保障人民生存的万能服装。所以,为了在海上更好的生存,宇航员们往往会借助自己的衬衣、飞行服、保温服、丝袜、针织手套等配合救生服一起穿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宇航员

当座舱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时,宇航员们可穿着衬衣和飞行服。舱内温度低于20摄氏度时,可以换上保温服,保温服通常会被存放在手边的用品箱中。万一遇到极寒的恶劣天气,宇航员们可以在飞行服和保温服外面再套上救生服,并且使用一切方法生火取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空舱

4、通讯及信号设备

通常情况下,各国的宇航员都会准备无线电台和伸缩天线两种通讯设备,用来向救援部队发送求救或遇难信号。

无线电台整套设备不超过4千克,方便宇航员随身携带。电台由收发报机和电源两部分组成,通过输入早就设定好的频率与救援队的飞机取得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便携式通讯设备

5、宿营装具

宇航员的应急宿营装具包含固体燃料、防风火柴、罐头起子、防蚊头网、海水淡化剂、太阳能蒸馏器、带套水瓶、渔具、手枪和子弹、灯具、备用药品和钢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急救包

据数据统计,人类每天必须保证2~3升的饮水量。当飞行舱意外落在沙漠或者大海时,为了保证宇航员的日常饮水,他们会将特殊加工过的饮水气密封装在特别的水罐中,这种特制的“饮水罐头”一般有好几个月的保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饮水罐头

以上这些多种多样的急救工具都能帮助宇航员在返回地球时更好的保护自己,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