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陈祥榕降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年幼的他和姐姐陈巧钗由奶奶照顾。

父亲的病重与去世是他生命中的一大转折点,13岁时,陈祥榕的父亲确诊淋巴癌,母亲不得不继续在海南打工,家庭的重担压在了陈祥榕和姐姐的肩上。

在父亲住院期间,13岁的陈祥榕每天放学后都会骑着自行车赶到医院,给父亲按摩、照顾起居,夜里父亲腿疼难忍时,他从不叫醒母亲,而是自己揉着父亲的腿,直到疼痛缓解。

高中毕业后,陈祥榕毫不犹豫地选择参军——他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而西部边防的艰苦环境,反而让这个南方长大的少年充满了向往。

2019年,陈祥榕通过了艰难的新兵训练,成功入伍,成为了一名边防战士,他怀揣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信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

对于习惯了家乡温暖气候的他来说,新疆边境的严寒和艰苦训练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陈祥榕却从未叫苦叫累。

他总是在日记中写下:“男子汉怕什么苦,去部队不吃苦难道还享福吗?”在他看来,为祖国守护边疆是无上的荣耀,也是他从小立下的志愿。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入伍后的第一个月,他将自己第一笔4100元的工资几乎全部寄回了家,叮嘱姐姐照顾好奶奶。

尽管自己仅留下100元,他却从未对生活的艰苦有半点抱怨,部队的战友们也常常提起,这个小伙子总是面带微笑,即便在最艰难的训练中,也是战友眼中的“暖心队友”。

有一次,班里的老兵们看到陈祥榕手里捧着一个橘子,笑容灿烂,谁能想到,这个19岁的少年,竟会在短短几个月后倒在边疆的战场上。

2020年6月,中印边境局势骤然紧张,印度一方公然违反双方达成的协议,越过边界线修建道路,甚至对我方发起挑衅。

6月15日晚,中印两军在加勒万河谷爆发了激烈的肢体冲突,陈祥榕和他的战友们站在了这条战线的最前方。

当战友们问他是否害怕时,陈祥榕坚定地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这是他对祖国、对战友、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也是他心中从未动摇的信念。

当晚,陈祥榕作为盾牌手,出现在了冲突的最前沿,他的任务是掩护团长祁发宝和其他战友撤退。

面对手持石块和棍棒的敌军,他没有丝毫退缩,即使盾牌被击裂,石块砸在他的身上,他依然屹立不倒,誓死守住阵地。

然而在保护团长的过程中,陈祥榕被数名敌军围攻,最终倒在了边疆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争取了宝贵的撤退时间,也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

陈祥榕的牺牲震撼了整个边防部队,战友们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他依然保持着保护团长的姿势,双臂紧紧护住身受重伤的祁发宝团长,谁也不愿相信,这个年仅19岁的战士,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们。

陈祥榕的遗体被战友们一步一步背回了营地,所有人为他擦去脸上的血迹,整理好他的军装,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将这位英雄送回了家乡。

6月30日,陈祥榕的骨灰被护送回到福建,家乡的父老乡亲自发前来迎接这位英雄的归来,母亲陈巧钗在机场看到儿子的遗像时,悲痛欲绝,瞬间晕倒在地。

她在儿子出征前曾叮嘱:“听从命令,绝不能当逃兵,不能给屏南人丢脸。”而她的儿子,确实做到了无愧于家乡、无愧于祖国的承诺。

然而面对这样的牺牲,陈母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她只是问了部队领导一句话:“我儿子在战斗时勇敢吗?”这句话,震撼了无数人。

母亲的心中,儿子的勇敢与否,似乎比一切都重要。连长的回答“祥榕勇冠三军”让她流下了泪水,她的儿子,用生命书写了勇敢的定义。

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在弟弟牺牲后,毅然决定辞去律师工作,考入军队文职岗位,延续弟弟的梦想,她相信,弟弟未竟的事业,将由她来继续完成。

2021年,陈巧钗如愿以偿进入部队,成为“孔雀蓝”文职方阵的一员,她曾在笔记中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也是她对弟弟最深的怀念。

而年迈的奶奶,至今还不知道孙子已经牺牲。家人们不忍告诉她这个残酷的事实,姐姐陈巧钗时常拿着陈祥榕的手机,假装是弟弟给奶奶发消息,告诉她自己在部队一切安好。

奶奶每次收到消息,都会高兴得不得了,逢人便说:“我孙子是最棒的!”

陈祥榕的名字,早已镌刻在家乡的记忆中,无数人自发来到他的墓前致敬,铭记这个少年在边疆的壮烈牺牲。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楷模,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担当,守护祖国。

(信息来源:如今,有条路叫“问勇路”……2024-10-18 15:13·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