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谁也没想到,在博物馆除了能够让人体验到藏品穿梭千年的文化魅力外,还能够买到仪式感体验感俱佳的美食,只是此美食并不能直接食用,而是利用“精神”品鉴法吸引用户参与购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接住博物馆旅游热的“泼天流量”,各博物馆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服务升级、线上数字博物馆以及打造文创产品,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01

博物馆有了 “破圈”新模式,

文创产品受追捧

曾经甘肃博物馆凭借马踏飞燕打开了文创丑萌新赛道,让年轻人为之疯狂,而后它更是在文创产品营销的破圈上下足了功夫。

如最近,大火的天水麻辣烫竟然在甘博文创店现身了。文创玩偶摇身一变,成为了麻辣烫食材,西兰花、火锅丸子、香菇、土豆、蟹肉棒……应有尽有。消费者在选择“菜品”的同时,还能体验到“过家家”式的购买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门店中的一口“大锅”装下消费者选择的“菜品”后,还会像真实的麻辣烫销售一样,询问消费者所要菜品的“口感”、“味道”等元素,随后还复刻了麻辣烫的撒料、装盘等环节,让游客购买的体验感有说不出的妙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甘肃博物馆还非常注重从细节上提升体验感,用号牌区分辣妈烫的辣度、用冰箱装需要冷冻的食物……十分细节的玩法,让不少人上头,争相排队购买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甘博文创用卖麻辣烫的方式卖文创产品,还真social 。

无独有偶,甘博文创有麻辣烫,苏州博物馆则选择将地域特色大闸蟹、定胜糕和粽子带到了博物馆。特别是螃蟹从挑选、称重、捆绳、上蒸笼到打包,一整套玩法如行云流水,十分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玩法有趣,这也使螃蟹文创产品的销售异常火爆,被抢购一空,博物馆也挂出了螃蟹售罄的消息,一些网友因为没体验到博物馆买螃蟹的快乐而感到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卖螃蟹一样,定胜糕、粽子玩偶的销售,也以食物销售为灵感,从食物挑选、蒸煮加工到打包一应俱全,好玩又有新鲜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西安博物馆做起了肉夹馍的生意,依然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表演式的方式,复刻食物的制作与售卖过程,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仪式感,同时提升了消费体验感,拥有极强的观赏性与互动性。

02

复盘博物馆的新营销模式

再回头看甘博文创,苏博文创以及西博文创卖玩偶的销售方式,沉浸式体验充满了童真童趣,让人乐此不疲,同时,他们又好像打开了social营销新思路。

用“过家家”式表演,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感

你买的是产品,博物馆提供的是集情绪安慰、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一体的沉浸式购买体验,让人想要深挖“看你怎么表演”。

博物馆卖文创产品采用了戏精式销售方式,让人们在围观-互动的过程中逐渐上头,从而驱动用户购买。

之所以能够产生超高的转化,一来是购买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互动过程。用儿童心理售卖产品,信念感强,卖方买方心照不宣。二来成年人的过家家,够治愈。复刻大众司空见惯的食物制作方式,让人满怀期待新花样的呈现,又能秒回充满童真童趣的年代,无忧无虑。

以文物为基础提供多重情绪价值,形成文旅传播新范式

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是以收藏纪念为主,彰显此地我来过。让以书签、冰箱贴、钥匙扣、玩偶等产品成为了大热门,随着博物馆商业化程度的增加,在文创产品的品类上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

于是,各大博物馆一方面以文物为基础推行产品衍生与创新,用多重体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想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勾起消费者的兴趣是关键。于是,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以其馆内的藏品、地域特色为创新的立足点,用治愈性的销售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赋予了产品情绪价值、文化属性、纪念意义以及别样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充分感受购买这个“螃蟹”玩偶就是爽的消费体验感。

另一方面,放大传统文化的魅力,助推文旅消费热潮。

博物馆消费热与文创产品受追捧的背后,也证明了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吸引力,更是市场消费力。据抖音生活服务的《2024国庆假期消费数据报告》显示,国庆假期博物馆旅游热持续火爆,同比上涨161%;而汉服体验馆、打铁花、灯会游园、茶馆茶室也呈现出了消费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文化,掀起的这一股体验消费热潮,让我们想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放大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很好的传播与传承?

而品牌想要借用传统文化吸引消费者,就需要凸显产品的个性化特色,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产品带来的别样文化魅力。如之前提到的甘肃省博的马踏飞燕玩偶,以藏品为原型,丑萌丑萌的,深受消费者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将文化拿到手里、挂在身上,成为了博物馆的社交符号。

从表面上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挥了社交魅力,让人愿意跟风购买,围观产品的制作,甚至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购买过程等。实际上,是文化自信的推动,加上新奇的购买体验和极强的互动性,让人们愿意分享。这样一来,消费者也在无形中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借势博物馆消费热出圈赢得流量固然重要,但以文物、传统文化为灵感的产品创新,还是应该在不破坏文物本身所传递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这既是对文化的尊重,也是最佳的传承方式。

作者简介:【兵法先生】营销兵法创始人、知名营销分析师,原创多篇文章阅读超10W+。个人工作微信号:bingfaxiansheng。

更多品牌案例内容

「品牌洞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万人都在看的营销新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众号:lanhaiyingxiao

微博:http://weibo.com/bingfage